首頁 > 俗語

南陽有個縣,“一饃、一面”享譽河南,美食皆有歷史典故

作者:由 豫青線上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2-03-24

一斤黴面做個饃下一句是什麼

聊一方美食,品一種味道;

賞一處地域,讀一段故事!

今天,“豫青線上”將繼續推出“美食講故事”的系列內容,帶大家一起感受南陽本土的民俗文化和美食習慣,歡迎大家關注、評論、留言!

南陽有個縣,“一饃、一面”享譽河南,美食皆有歷史典故

位於南陽東北隅,有一座歷史悠久的縣城,古稱裕州,也就是如今的方城縣,作為南陽地區中唯一開通“高鐵”的縣,方城的交通優勢可想而知,所以也被稱為南陽地區前景最好的縣區之一。

南陽有個縣,“一饃、一面”享譽河南,美食皆有歷史典故

因為是古城,所以風味美食也可謂是琳琅滿目,如傳統的方城燴麵、名噪一方的博望鍋盔、獨具特色的燒麥、味道醉人的爆肚、等等,但這其中在我看來真正能代表方城美食,一定是這“一饃、一面”了!

從麒麟面到方城燴麵

關於方城燴麵的由來,因缺少文字記載,所以版本眾多,但在兩則傳說中,一個與南陽走出的皇帝劉秀有關,而另一個則是與鄭州燴麵的遷移相關,但對多數人來說,更願意相信前者!

南陽有個縣,“一饃、一面”享譽河南,美食皆有歷史典故

麒麟面之說:相傳,在東漢末年,王莽新政時,還未完成統一大業的漢光武帝劉秀,一次在方城扳倒井附近,行兵途中得了重疾,高燒不退,隨軍的醫生皆是束手無策,就在這萬分危急之時,駐軍旁邊的一對農村母子獻上了一個食療之方,就是用扳倒井的水,燉家養的“麒麟”(四不像),起鍋熬製一大鍋湯,然後在湯中下面,做好後,農婦囑咐一定要趁熱吃,劉秀吃完一碗麵後,只覺得全身大汗淋漓,神清氣爽,自此之後麒麟面名噪一時,後來由於,四不像(麒麟)難尋,所以就把麒麟改成了山羊,後來便成了方城燴麵!

南陽有個縣,“一饃、一面”享譽河南,美食皆有歷史典故

這故事初聽之時,似乎覺得好像卻有其事,但總又覺得在哪裡聽說過,後來仔細一想,這與“李世民”麒麟面的傳說,幾乎如出一轍,只是時間被推移了幾百年!

而鄭州遷移之說,時間要近得多了:相傳,在抗戰時期,因為鄭州屢遭飛機轟炸,當時鄭州最有名的燴麵師父,便帶著家人一路逃難到了方城,好心的方城人,收留了老先生一家,因為沒有其他東西感謝,離開之際,老師傅將自己燴麵的絕技秘方傳給了好心人,可好心人因為不識字,所以把滋補的秘方弄忘了,只記得熬湯的配比和做面的技巧,後來經過改良,也就有了今天的方城燴麵!

兩則傳說,各有其理,足以說明方城燴麵的受歡迎程度,而除此之外,方城燴麵最大的優勢,在於其堪稱公認的“眾口可調”的燴麵,以“湯醇、味正、面勁道”享譽一方,這也是目前河南唯一被稱為“眾口好調的燴麵”的原因之一。

諸葛亮與博望鍋盔

在南陽,能與方城燴麵的名聲相匹配的,當屬“方城的博望鍋盔”,作為一種“食之酥香爽口,耐嚼耐飢,且久放不壞”的烙饃來說,博望鍋盔除了智聖諸葛亮的“名氣”之外,另外的一面,就是其特殊的口感和美味!

南陽有個縣,“一饃、一面”享譽河南,美食皆有歷史典故

博望鍋盔的由來:相傳,東漢建安年間,劉備三顧茅廬,而請得諸葛亮出山,初出茅廬的諸葛亮,便巧用計謀,火燒南陽方城的博望坡,大敗曹軍。大軍班師重回新野,即令關羽領一千兵馬鎮守博望。當時正值秋旱,三國時期火燒博望坡博望城地勢高而水位低,眾軍士飲水造飯十分困難,皆有怨言。關羽恐軍心不穩,欲棄城撤軍,便派人星夜奔新野,向諸葛亮討令。諸葛亮聞言,即書信一封置於錦囊,令來人帶回。關羽正盼望間,聞有諸葛亮先生錦囊妙計,便急拆細看,乃是食品制食法,書曰:用面攙水少許,和成硬塊,大鍋炕之,得食為盜,以餉將士。於是,關羽令軍士按信中所說如法炮製,果然得盔。眾軍士食之,香不可言,無不稱美叫好。

南陽有個縣,“一饃、一面”享譽河南,美食皆有歷史典故

如今的方城博望鍋盔,更是成為了一種地方特產名吃,深受當地人的喜歡,所以也是到南陽必嘗的風味小吃之一!

南陽有個縣,“一饃、一面”享譽河南,美食皆有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