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每次上廁所都像“擠牙膏”……多年“困難戶”,原來是這個原因!

作者:由 九派新聞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2-08-14

上廁所困難怎麼辦

N海都記者林寶珍

今年40多歲的楊大姐,便秘2年多了,經常5-6天才排一次,肚子脹得坐立不安,每次看醫生吃藥後可以排,一旦停藥就復發。日前,她到省二院做了系統檢查才發現,原來是她的腸子運動太慢了!

70多歲的宋大爺,便秘10年多,每次上廁所就像“擠牙膏”一樣,非常費力,拉出來只有一點點糞便,成型但不硬,又很費時間,吃了很多通便的藥物,跑了不少的醫院,也都沒解決問題。後面經介紹到省二院做了便秘相關檢查,原來是“門”打不開!

62歲黃先生也是排便“困難戶”,長期吃瀉藥把腸子都吃黑了,到醫院檢查才知道是患了“乙狀結腸冗長”,結腸比普通人的長了十多釐米!

對此,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疾病專業委員會慢性便秘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福建省第二人民醫院脾胃病科主任柯曉主任醫師表示,便秘的原因很複雜,需要找出原因,才能有針對性地治療,最終真正解決難題。

傳輸不給力,變成幹粑粑!

楊大姐便秘2年多,經常五六天才能排一次,大便乾硬,和羊屎一樣,時不時覺得肚子脹,看了多家醫院,先後服用各種中成藥、西藥,每次吃完藥都可以排便,一旦停藥就復發了,到省二院就診時愁容滿面。

柯曉主任給楊大姐安排了結腸傳輸試驗。檢查結果顯示,72小時的鋇條排出率只有5%,因而被診斷為“慢傳輸型便秘”,也就是運輸糞便的大腸傳輸出現問題了。透過中藥疏肝調脾、順氣導滯,同時配合針灸治療3個月後,楊大姐複查結腸傳輸試驗,48小時的鋇條排出率達到100%。

如今,楊大姐每日都可排便,量可、順暢,神清氣爽。

每次上廁所都像“擠牙膏”……多年“困難戶”,原來是這個原因!

每次上廁所都像“擠牙膏”……多年“困難戶”,原來是這個原因!

楊大姐的結腸傳輸試驗檢查。左圖為治療前的結腸傳輸試驗,圈起來可以看到一些殘餘鋇條,右圖為治療後的結腸傳輸試驗,鋇條全部排出

“開門”不協調,便便出不來!

“前面提到的宋大爺,最主要的症狀是‘能排,但費力’、‘成形,且不硬’,因此給他安排了3D高解析度肛管直腸測壓檢查。”柯曉主任介紹,在模擬排便過程中可以看到,肛管呈紅色高壓力區,結果顯示他屬於“排便障礙型便秘”,通俗地說,就是肌肉協調性不好,直腸該給壓力時壓力不足,“門”該開啟時反而關閉。

找到了病因,柯曉主任建議宋大爺在醫院進行生物反饋治療,回家後做小球囊訓練。透過訓練,來重建肛門肌肉良好的協調性。經過三個月的訓練,宋大爺每日排便1次,成形,排便不費力了,複查3D高解析度肛管直腸測壓發現高壓力區消失。

每次上廁所都像“擠牙膏”……多年“困難戶”,原來是這個原因!

每次上廁所都像“擠牙膏”……多年“困難戶”,原來是這個原因!

宋大爺的3D高解析度肛管直腸測壓檢查。左圖為治療前的測壓圖片,紅色為高壓力區,右圖為治療後的測壓圖片,紅色壓力區消失

直腸前突,便便跑到“囊袋”排不出!

50多歲的林大姐,便秘5年多了,吃過各種瀉藥和中藥,就是一直有排便不順暢、排便不盡的感覺,白天坐立難安,晚上睡不踏實,幾年下來被折磨得憔悴不堪。一個月前,經人介紹,前往省第二人民醫院脾胃病科柯曉主任處求診。詳細瞭解病史後,柯曉主任給她安排了一系列便秘相關檢查,最後透過排糞造影顯示:直腸前突,寬徑約61mm,深徑約42mm,確診為直腸前突所致的出口梗阻型便秘。

每次上廁所都像“擠牙膏”……多年“困難戶”,原來是這個原因!

直腸前突示意圖。左圖為正常結構,右圖圓圈處可見直腸前下壁向前突出

每次上廁所都像“擠牙膏”……多年“困難戶”,原來是這個原因!

每次上廁所都像“擠牙膏”……多年“困難戶”,原來是這個原因!

林大姐的排糞造影檢查。左圖為造影劑充滿直腸的圖片,右圖為造影劑排出過程圖,圓圈的位置可見囊袋,就是直腸前突的位置

“直腸前突,從表面意思理解,就是直腸向前突出並形成了一個囊袋,糞便進入到這個囊袋,就不易排出;而且,排便時越用力,直腸向前膨出越嚴重,由此導致惡性迴圈。”柯曉主任介紹,直腸前突引起的便秘,在女性中更常見,這與女性生理特點有關。在給予中藥內服治療並聯合肛腸科的“消痔靈注射術結合彈力線套扎術”後,林大姐終於解決了“出口”大難題。

結腸多了10釐米

把便便中的水分“吸乾”了

62歲黃先生也有十多年的便秘史,長期靠口服瀉藥來維持大便通暢。日前,在省二醫院脾胃病科透過排糞造影、電子結腸鏡等一系列的便秘相關檢查後,才知道長期便秘是因為患了“乙狀結腸冗長症”,他的乙狀結腸長達55cm,比正常人的乙狀結腸長了10多釐米。乙狀結腸是“糞便貯存器官”,乙狀結腸冗長可致慢性便秘,嚴重的還可致腸梗阻。同時,他因為長期吃瀉藥,已經出現明顯的結腸黑變病,腸神經系統受到損害,這又進一步加重了排便困難。

找出便秘原因後,黃先生接受了“腹腔鏡下結腸次全切術”,術後又進行了中藥調理。上週,術後2月隨診,黃先生大便順暢,生活質量較前明顯提高。

每次上廁所都像“擠牙膏”……多年“困難戶”,原來是這個原因!

檢查顯示,黃先生的乙狀結腸冗長、迂曲,這是便秘的重要原因

提 醒

找出原因、規範用藥

才能有效解決“出口”難題

“便秘的原因很複雜,一定要透過系統檢查,尋找病因,對症治療”,柯曉主任介紹,在便秘門診已經有很多先進的檢查手段。比如,結腸傳輸試驗,可瞭解結腸各段的傳輸功能;3D肛門直腸測壓,可瞭解患者是否存在不協調性排便、直腸推進力不足、感覺功能障礙等功能性改變;排糞造影,能動態顯示排便過程中出現的直腸肛門功能異常和形態結構改變。因此,找出便秘的原因是提高療效的關鍵。

便秘的治療除了合理的膳食,多飲水、運動,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等基礎治療措施,同時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可服用中藥湯劑,或中成藥,或採用針灸、推拿、穴位埋線、耳穴貼壓、中藥貼敷、中藥灌腸等中醫特色治療。結合西藥、生物反饋、心理等治療可取得較好療效。比如——

慢傳輸型便秘

,可在中藥辨證施治的同時配合針灸、推拿、中藥貼敷,以增強腹肌力量,促進腸道蠕動,加快糞便排出。西藥可選用莫沙必利、普蘆卡必利等促腸動力藥,或聚乙二醇、乳果糖等滲透性瀉藥,或番瀉葉等刺激性瀉藥(僅限於短期使用),或金雙歧、整腸生等調節腸道菌群等藥物。

排便障礙型便秘

,可在中藥辨證施治的同時配合生物反饋及針灸治療,使盆底肌肉及肛門括約肌協調運動。西藥可選用開塞露栓劑納肛,或聚乙二醇、乳果糖等滲透性瀉藥。

對於頑固性便秘患者

,若伴有焦慮、抑鬱等精神心理障礙,可加用抗焦慮抑鬱等藥物治療,必要時可手術治療。

便秘檢查有這些手段

目前關於便秘的相關檢查,有電子腸鏡、結腸傳輸試驗、3D肛門直腸測壓、排糞造影、盆底超聲、盆底表面肌電評估等。

電子腸鏡

主要用於排查器質性原因如腸道腫瘤引起腸腔狹窄導致的便秘;

結腸傳輸試驗

主要是用於評估在糞便在結腸中運動的情況,以瞭解結腸的運動情況;

3D肛門直腸測壓

用於評估我們肛門部肌肉活動、壓力情況和直腸感覺功能,有的患者肛門括約肌高度緊張,在排便時候不能放鬆,排便要非常的用力;

排糞造影

可以直觀看到患者是否有直腸黏膜脫垂、直腸前突、結腸冗長等。

省二醫院脾胃科

便秘團隊介紹

團隊依託國家衛健委臨床重點專科(中醫專業)建設單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重點專科,福建省中醫脾胃醫學中心,福建省中醫脾胃病重點專科等優勢,在國醫大師楊春波教授的帶領下,於2014年開設胃腸動力室,開始對頑固性便秘展開深入的臨床研究。

經過幾年的發展建設,團隊目前已經擁有全省最全面、最先進、最完善的便秘診斷技術和裝置。

團隊整合脾胃科、肛腸科、普外科、精神心理科、消化內鏡室、影像科、超聲科、胃腸動力室、脾胃病科中醫綜合治療室、生物反饋治療室等科室,構建了福建省首個便秘多學科診療團隊,開展“便秘診治聯合門診”和“難治性便秘多學科聯合診治”兩種便秘多學科聯合診療創新模式,成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診療模式創新第二批試點單位。

同時,團隊還是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疾病專業委員會慢性便秘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的單位,執筆撰寫最新的全國中西醫結合便秘行業標準——-《功能性便秘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2017年)》,參與國家藥監局《中藥新藥用於慢性便秘臨床設計指導原則》的制定,並承擔國家級、省級課題10餘項,發表論文30餘篇。

每次上廁所都像“擠牙膏”……多年“困難戶”,原來是這個原因!

學科帶頭人

柯 曉

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福建中醫藥大學脾胃研究所常務副所長

福建省脾胃醫學中心主任、省脾胃重點研究室主任

福建省第二人民醫院脾胃病科科主任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消化病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盆底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消化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疾病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疾病專業委員會

慢性便秘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中西醫結合

消化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

作為課題組長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省自然科學基金5項,省中醫藥重點科研專案6項。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主編著作3部,參編著作5部。獲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三等獎1項,福建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1項。

便秘團隊成員:

脾胃科

:柯 曉、王文榮、駱雲豐、任彥、方文怡、陳敏琴、趙培琳、高海花、何炎琴

肛腸科

:高獻明、柯敏輝

普外科

:王君、高新基

精神心理科

:王謹敏

影像科

:唐勁松、吳道清

超聲科

:姚涵文、胡菲菲

【來源:海峽都市報】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