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你知道嗎?香噴噴的大饅頭,是魏晉南北朝時才走上餐桌的

作者:由 陸衣的歷史空間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2-09-18

最早的饅頭什麼形狀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文明的發展歷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稷(穀子)和黍(黃米)的國家。上古時,人們最重要的糧食食物是稷,也就是穀子(也有說法認為是高粱)。而黍被認為是一種好吃的糧食,只有在過年或招待客人時才食用。後來,麥子也成為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但極少磨成麵粉,只是做成乾飯食用。

你知道嗎?香噴噴的大饅頭,是魏晉南北朝時才走上餐桌的

水稻

古時的五穀(蹈、黍、稷、麥、菽)都可以做成飯食,像黍飯、菽飯等。但古人還是以吃米飯和麥飯為主,直到漢代古籍中才有餅食的記載,魏晉以後開始逐漸增多。這就說明,漢代以後,主食出現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面、點、糕、餅類的食物有了很大的發展。

你知道嗎?香噴噴的大饅頭,是魏晉南北朝時才走上餐桌的

米飯

古代以面調水拌合而製成的麵食,如點、糕、餅都叫做餅,比如現在的饅頭那時就叫做“蒸餅”;凡是水煮或油炸的麵食,如麵條、餛飩、水餃、元宵、油糕之類的稱作“湯餅”。《御覽》引《續後漢書》中記載:“靈帝好胡餅,京師皆食胡餅。”《齊民要術》中,對餛飩、麵條的做法都做了詳細說明。

你知道嗎?香噴噴的大饅頭,是魏晉南北朝時才走上餐桌的

餛飩

古時不單饅頭叫“蒸餅”,還把所有用蒸籠蒸熟的各式花饃、包子、糕點、蒸餃等都叫做“蒸餅”。開始的時候不發酵,叫“牢執”;後來才有了發酵技術,名為“起膠”,這就有了“起麵餅”。據《南齊書》記載:西晉元康九年(299年),朝廷規定太廟祭祀用“面起餅”,實則就是饅頭。

你知道嗎?香噴噴的大饅頭,是魏晉南北朝時才走上餐桌的

饅頭

蒸餅的形狀不斷改進,由扁平逐漸變成圓形,這就成了饅頭。相傳饅頭一詞,還是諸葛亮發明的。《事物紀原》中說:諸葛亮南征時,發現當地的少數民族殺人用頭顱祭祀,就讓他們用面做成人頭狀的餅來代替,起名“饅頭”。當時的饅頭類似於今天的包子,是有餡的,後來才改稱無餡的。

你知道嗎?香噴噴的大饅頭,是魏晉南北朝時才走上餐桌的

包子

魏晉時期餅類食品的烹飪水平已經非常之高,晉朝時有人專門做了《餅賦》。其中對蒸餅的做法、色澤、形狀、氣味都做了生動而細緻的描繪。從制餅的麵粉到揉成的麵糰,用的餡料,所用的調料,蒸時掌握的火候等細節都有詳細的敘述,可見那時的餅類食品已經非常普遍了。

你知道嗎?香噴噴的大饅頭,是魏晉南北朝時才走上餐桌的

花樣饅頭

除了蒸餅和湯餅之外,還有用爐子烘烤的餅乾、燒餅、各式糕點之類的稱作“爐餅”。

你知道嗎?香噴噴的大饅頭,是魏晉南北朝時才走上餐桌的

燒餅

總之,這時人們的主食多種多樣,充分體現了我國飲食文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