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賽道的玩法還靈不靈?機構抱團的本質是什麼?

作者:由 大白的投資筆記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03-03

樸樸總部在深圳哪裡

A股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明各種新的名詞或者舊詞新解,充分體現了股民無窮的智慧和苦中作樂的精神,這兩年最火的就數“抱團股”了。可不論是抱團消費,還是新能源,市場都遭遇了重大挫折,不得不問一句,這種玩法還靈不靈?

賽道的玩法還靈不靈?機構抱團的本質是什麼?

首先要弄明白,機構抱團是怎麼形成的?這個歷史要從2015年的股災說起,在此之前A股還屬於遊資時代,投機性資金野蠻生長。2014年-2015年的牛市是題材股的牛市,中小盤股雞犬升天,各路短打資金搞得風生水起,為了擴大戰果,採用配資槓桿也是家常便飯,那個時候股票配資公司遍地開花(備註:配資不合法,不合規,請廣大投資者務必規避)。

當時在降準降息的利好刺激下,資金傾斜入海式的流入股市,推升了極致的瘋牛行情,估值泡泡快速吹起。為了防止更嚴重的後果發生,監管層採取了壯士斷腕的治理辦法,清理場外配資,也由此引發了恐慌下跌,市場過高的槓桿密集引發強平事件,多米諾骨牌倒下,雪崩效應讓市場出現了三輪股災,當時穩定市場的“國家隊”概念應運而生。也由此產生一些後續的負面效應,股市往後的三四年並沒有對經濟的轉型升級提供應有的幫助。

賽道的玩法還靈不靈?機構抱團的本質是什麼?

這次事件呢,讓上層痛定思痛,下大力氣引進機構投資者,力爭讓他們成為資金市場的壓艙石,防止急漲急跌,同時抑制題材概念的炒作,這導致很多遊資無所適從,不知道怎麼玩了,沒有短線活躍性資金,甚至出現千股橫盤的萎靡景象。在2016年之後,整體行情趨穩,但市場生態也因此發生質變,隨後近兩年時間,機構和外資偏好的價值白馬應聲而起大幅上漲,而遊資扎堆的中小創,卻節節走低,由此機構時代宣告到來。

在經歷2018年的全面熊市之後,A股估值處於底部區間。機構投資者抄底動作頻繁,因此收益不錯。其壯大的腳步聲也愈演愈烈,體量迅速擴大,2019年、2020年絕大部分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都取得了超額收益。這也形成了正反饋,基金業績越好,發行新基金越沒有難度,而行情也配合,新基金髮行了也能很快掙錢,進一步帶動後續基金的銷售,機構抱團現象由此產生。那麼機構為什麼非得抱團呢?這有幾個原因!

賽道的玩法還靈不靈?機構抱團的本質是什麼?

第一、機構拿到資金太容易,但其理念和投資方法並沒有與市場相貼切。很多基金都有持倉限制,最低多少,所以只能在特定時間把錢投出去。畢竟站在2019年的視角,那時市場依然處於熊市思維,中小盤股表現很弱,機構不敢買績差股,不求無功,但求無過的買一些穩健低估有業績支撐的板塊,如上證50、滬深300成分股,或者是一些逆經濟週期的板塊,如大消費,而且中小盤股也容納不了機構的大資金。隨著機構體量變大,在操作上,形成了共振,這是2016年2月-2018年1月,白馬股牛市,創業板震盪走低的核心原因,也進一步強化了抱團的邏輯。

第二、機構成長速度太快,沒有健全的制度管理約束,一些行業問題暴露。比如說一些基金公司盲目擴張新基金,尤其是公募基金,他們賺的是管理費,不涉及基民的盈利提成,他們主要是想著怎麼把基金規模做起來,而不是考慮怎麼能把業績長久的做好。其次呢,公募基金的銷售呢,很大程度上看業績排名,排名靠前的,後面新基金銷量好。如果排名倒數,基金經理可能就要說拜拜被炒魷魚了。這導致很多基金經理比較浮躁,很難沉下心來,真的按照自己的投資邏輯來踐行操作,被迫去跟風追漲熱門行業賽道或者個股。畢竟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要是倒了,大家一起倒黴,誰也比誰好不到哪裡去。

第三、其實機構抱團在全球市場,都是普遍現象,不是A股獨一份。美股十幾年的牛市,只是少數股票的牛市。所以你看為什麼成熟的資本市場的指數,都是成分股指數,不重要的小盤股,一般都不納入指數的範圍。越是成熟的經濟體,最終競爭的結果,每個行業都容易產生寡頭,少部分公司賺走行業的大頭利潤。機構都是很精明的,賬目早就算得明明白白,只能投業績好的,所以機構抱團可以說是一種必然現象,市場大部分的成交量都會往頭部的少數公司集中。

那麼為什麼美股抱團不容易倒,A股卻頻繁出現大幅波動呢?首先,美股200多年曆史了,各種投資理念傳承數輩,都是很成熟的了,每一派都有自己的邏輯,雖然抱團,但不至於一致性預期那麼強。A股只有三十年曆史,很多機構短短兩三年擴張太快,沒有自己的理念和投研方法,完全是就跟風抱團,追漲殺跌,波動大是A股的基因問題,還不太容易改變。這就導致了美股的機構投資者是能夠堅持長線投資的,並能保持市場穩定,而反觀國內的機構內卷非常嚴重,一旦有好的邏輯,就紛紛扎堆,讓賽道非常擁擠,若是有人搶跑,就會引發踩踏,很多基民都是新韭菜小白,沒有經過市場的洗禮和教育,一急跌,就慌忙贖回,從而形成負迴圈,就是抱團瓦解。

賽道的玩法還靈不靈?機構抱團的本質是什麼?

2016年市場蕭條下開始的消費白馬抱團是如此,市場行情好了,風險偏好提升,機構扎堆的高景氣度新能源賽道也是如此。在弄清楚這些大的邏輯之後,那麼不禁要問一句,賽道的玩法還靈不靈。我的看法是,好的行業還是會走出長牛行情的,高景氣度的賽道,估值在合理區間的話,中短期的挫折說明不了什麼。但中短期抱團的邏輯肯定會弱化,有些傷痛需要時間來化解,換句話說機構今年可能會各玩各的,因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只要有漲的多,漲的快的板塊,可能會被搶跑,以防止被埋,今年能夠橫跨全年的主線不太容易出現或者沒有那麼堅挺。

機構的管理者大多是科班出身,他們學的東西都差不多,很多方面是有共識的,比如對好股票的認知。加上中國經濟也逐步走向成熟期,龍頭獨大是必然的,對於看報表投資的機構來說,很快將又會重歸於抱團。但前提是抱團的估值大大收縮,後續的財報不斷肯定龍頭的價值,這會再次強化投資邏輯。尤其是全面註冊制落地之後,海量的股票該如何選?這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挑選龍頭是最快的過濾方法。隨著機構的成熟,賽道不會那麼擁擠了,一枝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抱團白馬龍頭不會是市場的全部,一段時間內市場的偏好是不同的,這個要動態地看,小盤股並不是沒有價值,要不然國家也不會搞北交所,經濟和股市繁榮期小盤股容易出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