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專家:小煙小酒也傷身,但吸菸喝酒群體可能更不容易患抑鬱症

作者:由 澎湃新聞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05-10

鬱抑症能喝酒嗎

吸菸喝酒對大腦究竟有什麼影響?

近日,復旦大學類腦智慧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院長馮建峰教授領銜來自英國華威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研究人員組成的國際合作團隊,揭示了吸菸與飲酒具有不同的神經環路機制,並對人腦作用呈相反的異常模式。

馮建峰表示,他們研究發現,少量的吸菸、飲酒也會表現出腦連線的異常,進而影響人腦的認知等功能。這再次提醒公眾,傳統認識的“小煙小酒不傷身”的觀點可能導致錯誤的健康習慣。

他還稱,抑鬱症患者的腦連線正好與吸菸飲酒呈相反的異常模式,由此他們猜測,吸菸與飲酒群體可能更不容易患抑鬱症或者一定程度的吸菸與飲酒有可能緩解抑鬱症症狀。

吸菸組腦功能連線減弱,飲酒組腦功能連線增強

1月8日,馮建峰團隊成果以《吸菸腦連線減弱與飲酒腦連線增強》(“Decreased brain connectivity in smoking contrasts with increased connectivity in drinking”)為題,線上發表在生物醫學領域權威期刊eLife上。同時,該論文被遴選為eLife digest特別報道。這一發現為揭示尼古丁與酒精對大腦的作用機制奠定了理論基礎,對菸酒成癮這一全球公共健康問題以及發展針對菸酒成癮的特異性治療方法具有重要意義。

馮建峰團隊的最新研究結果表明,吸菸人群的腦功能連線呈現整體減弱的趨勢,主要涉及外側眶額皮層、額下回以及楔前葉等腦區;而飲酒人群的腦功能連線呈現整體增強的趨勢,主要涉及內側眶額皮層、扣帶回皮質等腦區。

研究團隊整合了美國人腦連線組計劃(HCP)以及歐洲青少年資料(IMAGEN)兩大腦影像資料庫,基於靜息態功能磁共振腦影像資料對近2000例被試進行腦網路建模分析,分別找到了與吸菸、飲酒密切相關的神經環路。

研究發現,在長期吸菸的被試組,被試者腦區之間的同步性明顯降低,異常的腦區主要集中在懲罰(非獎賞)功能相關的外側眶額皮層;而在長期飲酒組,他們腦區之間的同步性卻呈現明顯升高,異常的腦區主要集中在獎賞功能相關的內側眶額皮層。

據該項研究工作的第一作者、復旦大學類腦智慧研究院青年研究員程煒介紹,腦功能連線,也就是不同腦區間功能訊號的同步性,可以簡單理解為腦區間的協同性。人腦的各種功能都需要不同腦區之間的協同作用來完成。這種同步性異常的升高或降低都會影響人腦的功能。

馮建峰表示,人腦的外側眶額皮層主要涉及懲罰(非獎賞)等負面刺激,而內側眶額皮層主要涉及獎賞等正面刺激。研究發現吸菸組對腦懲罰功能的敏感性降低,而飲酒組對腦獎賞功能的敏感性升高。無論是對懲罰失敏,還是對獎賞過於興奮都會導致人對某種物質的依賴。這也解釋了長期吸菸飲酒人群對尼古丁和酒精的依賴。研究還發現這些和吸菸、飲酒關聯的腦連線,與吸菸量、飲酒量以及衝動性行為都顯著相關。

抑鬱症患者的腦連線與吸菸飲酒呈相反的異常模式

當下,吸菸、飲酒的人數比例在全球居高不下。世界衛生組織(WHO)官網最新資料顯示,全球約11億人吸菸,23億人飲酒,其中重度飲酒人群佔18。4%,重度抽菸人群佔15。2%。

“如此龐大的資料表明,吸菸飲酒正日益成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問題。如果能弄清楚酒精與尼古丁對人類大腦作用的成癮機制,將為菸酒成癮的治療起到重要作用。”被問及為何會做此研究,程煒這樣回答。

此項研究歷時兩年,課題組聯合來自牛津大學教授埃德蒙羅爾斯(Edmund Rolls)、劍橋大學教授特雷弗羅賓斯(Trevor W。 Robbins)以及倫敦國王學院教授岡特舒曼(Gunter Schumann)等團隊共同開展研究。此項課題也得到了國家自然基金、上海市市級重大專項等多個基金的資助。

“值得警醒的是,透過資料驅動的方法,我們在研究中就能得出‘少量的吸菸、飲酒也會表現出腦連線的異常,進而影響人腦的認知等功能’的結論,這與前不久在柳葉刀上發表基於大規模的飲酒調查研究結果是非常一致的。”馮建峰表示,這也再一次提醒公眾,傳統認識的“小煙小酒不傷身”的觀點可能導致錯誤的健康習慣。

馮建峰繼續說道,該發現還與他們之前同一區域上框額皮層上關於抑鬱症的研究結果非常相關。抑鬱症患者的腦連線正好與吸菸飲酒呈相反的異常模式,由此他們猜測,吸菸與飲酒群體可能更不容易患抑鬱症或者一定程度的吸菸與飲酒有可能緩解抑鬱症症狀。不久前該課題組的另一項研究成果揭示,抑鬱症患者對負面刺激敏感性增高,對正面刺激敏感性降低;而新的研究發現揭示,吸菸飲酒則截然相反,對正面刺激更加敏感,對負面刺激則遲鈍一些。

“未來,我們將會進一步透過實驗和資料解釋吸菸飲酒與抑鬱症關係呈相反模式這一有趣的現象。”程煒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