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有效教學的界定標準

作者:由 在河邊生活的滔滔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06-12

課題研究意義怎麼寫

什麼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什麼樣的教師是有效教師?如何去評判一節課的好壞、優劣?對這些問題的回答,一直是教育學者探索的最核心、最基本的問題。

有效教學的界定標準

余文森教授提出,就內涵而言教學的發展指的是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整合。教育大計,以學生為本,有效教學的評價標準不僅要看教師的教學行為,更要看教學後學生有沒有取得切實的進步,是否獲得了真正的、長遠的發展。最後,有效果雖然是從結果角度提出的,但是並不排斥過程的有效性。新課程以建構主義為理論基礎,十分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關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是否身心愉快、積極主動,能否自覺聯絡生活,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某些探究性學習雖然沒有完全達到既定的探究目標,但在探究過程中學生掌握了科學的方法,積累了探究的經驗,學到很多有價值的學科知識同樣是有效果的教學。

有效教學的界定標準

我國有學者提煉出評價教學有效性的五條標準:師生共同參與創造性活動;語言發展;把教學與學生的真實生活聯絡起來;提供有挑戰性的活動和對話教學。也有學者從更為細節的方面分析了教學中學生主體參與的評價標準:學生能夠全體參與、學生能夠主動建構、學生與教師能夠多向互動、學生能夠積極體驗、學生能夠自我反思。

還有學者把教學有效性評價標準分為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環節、教學方法、教學效果和教師素養等六個一級指標。每個一級指標下面再分出具體的二級評價指標等等。然後,再逐一用這些標準對課堂教學進行具體的評價。也有學者從多個角度來衡量有效教學:學習的機會和作業、課程環境、班級的組織和管理、課程結構、師生交流、學生的參與和成功、教師的教學改革熱情。

有效教學的界定標準

根據這些表述不難看出,學者們對教學有效性標準的界定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叫:教學目標要明確、具體,符合學生實際,關注差異性,能體現教學過程的“生成性”和“創造性”;教學內容要與學生豐富多彩的日常生活相聯絡,具有教育性和趣味性,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和探究;教學方法要關注並尊重學生的學習風格,形成教師個性化、學科性的教學方式;教學評價應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宗旨,體現發展性、主體性、多元性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