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散文探究豐富意蘊題型解題指導

作者:由 老謝語文堂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06-30

平仄表明什麼內容

散文探究豐富意蘊題型解題指導

精要點撥

探究散文的情感意蘊,要重點抓住以下幾點:

(1)抓住文中的“情語”。要捕捉文中斷斷續續、或顯或隱的情感語言,從而確定作者的情感傾向。尤其要抓住文眼句、議論抒情句這些能直接、鮮明地表達作者情感的語言。

(2)抓住文中眾多不同的材料,挖掘作者對它們的不同情感態度。“不同的材料”在文中主要指不同的人、物、景、事等。

(3)學會轉換視角,挖掘深層情感。

常見的轉換視角有:①歷史與現實的轉換,如文字寫的是歷史,可能暗含著對現實的期待;②批判與希望的轉換,如文字在批判一些問題,可能它在希望積極層面的東西;③正面與反面的轉換,如文字寫了反面的東西,可能暗示著它要肯定正面的東西。

(4)答案表述必須有情感術語。如讚揚、擔憂、期待、希望、不滿、無奈等。

另外,關於句子意蘊探究題,其方法同理解句子含意差不多,或者說它要以理解句子含意為基礎,善於抓住句子的具體特徵,從關鍵詞語、內部結構、表達特點等入手。但是,它與理解句子含意畢竟不在一個能力層級,它是“探究”層級,其難度與廣度均超過“理解”層級中的句子含意。探究所選擇的句子位置靠後(多是文末句),內涵深厚,是要從全文乃至文外的角度來探究的。具體說來有:

(1)看看該句與主旨之間的關係。探究所給句子都是與全文主旨相聯絡的,所以,在弄清句子的具體含意後,還要看看它與全文主旨有怎樣的關係,或者說,它體現了怎樣的主旨。聯絡主旨探究句子,一定能探究出句外意蘊、更深層的意蘊。

在聯絡主旨這一點上還可以再深入開掘。看該句是否體現了“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看看該句與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之間的關係。對於所給句子的深層意蘊,要特別善於抓住它背後所寄託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善抓“作者”要素。

(3)看看文字寫作的時代背景。要求從作者經歷、所處時代、創作動機及作品影響等方面進行分析,這就意味著要結合作者和相關背景等資料對作品或作品中特別重要的句子進行合理的解讀、探究。當然,我們反對機械、生硬地聯絡。

提升專練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題目。

在母語的屋簷下

彭程

少年時代的夥伴自大洋彼岸歸來探親,多年未見,把盞竟夜長談。我們聊到故鄉種種情形,特別談到了家鄉方言,興之所至,後來兩人乾脆用家鄉話談起來。

本來以為這麼多年不使用,很多方言都已忘記,不料卻在此時鮮明地復活了。恍惚中,甚至憶起了聽到這些話時的具體情境,眼前浮現出了說話人的模樣。友人感慨:真過癮。

在一種語言中浸潤得深入長久,才有資格進入它的內部,感知它的種種微妙和玄奧,那些羽毛上的光色一樣的波動,青瓷上的釉彩一般的韻味。幾乎只有母語,我們從牙牙學語時就親吻的語言,才應允我們做到這一點。

關於母語,英文裡的一個說法,最有情感溫度,也最能準確地貼近本質:mother tongue。直譯就是“媽媽的舌頭”。從媽媽舌頭上發出的聲音,是生命降臨時聽到的最初的聲音,浸潤著愛的聲音。多麼深邃動人的詩意!在母語的呼喚、吟唱和誦讀中,我們張開眼睛,看到萬物,理解生活,認識生命。

詩作為濃縮提煉過的語言,是語言的極致。它可以作為標尺,衡量一個人對一種語言熟悉和理解的程度。“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坍了”,說的是世事滄桑,人生無常。“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說的是心緒流轉,昨日迢遙。沒有歷史文化為之打底,沒有人生經歷作為鋪墊,就難以深入地感受和理解其間的沉痛和哀傷,無奈和迷茫。它們宜於意會,難以言傳。

每一種語言都連線著一種文化,通向一種共同的記憶。文化有著自己的基因,被封存在作為載體和符號的特有的語言中。彷彿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阿里巴巴的山洞裡,藏著稀世的珍寶。

“芝麻開門吧!”咒語念起,山洞石門訇然敞開,堆積的珠寶浮光躍彩。

但洞察和把握一種語言的奧秘,不需要咒語。時間是最重要的條件。在一種語言中沉浸得足夠久了,自然就會了解其精妙。有如窖藏老酒,被時光層層堆疊,然後醇香。瓜熟蒂落,風生水起,到了一定的時候,語言中的神秘和魅惑,次第顯影。音調的升降平仄中,筆畫的橫豎撇捺裡,有花朵搖曳的姿態,水波被風吹拂出的紋路,陽光下明媚的笑容,暗夜裡隱忍的啜泣。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只有母語,才有這樣的魅力和魄力,承擔和覆蓋。日升月落,春秋代序;晝夜不捨的流水,亙古沉默的荒野;鷹隼呼嘯著射向天空,羊群蠕動成地上的雲團;一顆從眼角滑落的淚珠有怎樣的哀怨,一聲自喉嚨迸發的吶喊有怎樣的憤懣。一切,都被母語捕捉和綰結,表達和訴說。

我驕傲於自己母語的強大的生命力。五千年的漫長曆史,災禍連綿,兵燹不絕,而一個個方塊漢字,就是一塊塊磚石,當它們排列銜接時,便彷彿壘砌了一個廣闊而堅固的壁壘,牢牢守衛了一種古老的文化,庇護了一代代呼吸沐浴著它的氣息的億兆的靈魂。

童年在農村度過。記事不久的年齡,有一年夏天,大人在睡午覺,我獨自走出屋門到外面玩,追著一隻蹦蹦跳跳的兔子,不小心走遠了,一直走進村外一片茂密的樹林中,迷路了,害怕得大哭。但四周沒有人聽到,只好在林子裡亂走。過了好久,終於從樹幹的縫隙間,望見了村頭一戶人家的屋簷。

一顆懸空的心倏地落地了。

對於長期漂泊在外的人,母語熟悉的音調,帶給他的正應該是這樣的一種返歸家園之感。一個漢語的子民,寄居他鄉,母語便是故鄉的方言土語;置身異國,母語便是方塊的中文漢字。“官秩加身應謬得,鄉音到耳是真歸”,故鄉的語言,母語的最為具體直觀的形式,甚至關聯到了存在的確鑿感。

因為時時相與,反而熟視無睹,就像對於一尾悠然遊弋的魚兒,水的環抱和裹挾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去意識和詰問的。但一當因某種緣故離開了那個環境,就會感受到置身盛夏沙漠中般的窒息。被拘禁於全然陌生的語言中,一個人也彷彿涸轍之鮒,最渴望母語的濡沫。那親切的音節聲調,是一股直透心底的清涼水流。

每一種語言的子民們,在自己母語的河流中,泅渡,遊憩,俯仰,沉醉,吟詠,創造出燦爛的文化,並經由翻譯傳播,成為說著不同語言的人們共同的精神財富。以詩歌為證,《魯拜集》中波斯大詩人伽亞謨及時行樂的詠歎,和《古詩十九首》裡漢代中國人生命短暫的感喟,貫穿了相通的哲學追問;中世紀的義大利,彼特拉克對心上人勞拉的十四行詩傾訴,和晚唐洛陽城裡,李商隱寫給不知名戀人的無題七律,或者雋永清新,或者宛轉迷離,各有一種入骨的纏綿。讓不同的語言彼此尊重,在交流中使各自的美質得到彰顯和分享。

熱愛來自母親的舌尖上的聲音,應該被視為是一個人的職責,他的倫理的基點。他可以走向天高地闊,但母語是他的出發地,是他不斷向前伸延的生命座標軸線上,那一處不變的原點。(原載《光明日報》,有刪改)

1.請探究文中“母語”的多重意蘊。

答案:①母語可以拉近彼此的關係。②母語最早打通人與世界的聯絡。③母語可以自由地抒情狀物。④母語包蘊文化基因,守衛民族文化。⑤母語給人以家的歸宿感。⑥各民族用自己的母語創造了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

解析:解答物象意蘊探究題的基本方法同前面分析形象特點、作用中的物象特點、作用一樣,只不過它要綜合全文,把特點與作用聯絡起來,由表及裡,由實及虛。重點看其主旨意蘊、象徵意蘊和結構意蘊三方面。

2。請探究標題“在母語的屋簷下”蘊含了哪幾層深意。

答案:①母語有親切感、溫馨感。“屋簷”就表明是“家”,有了“家”自然就感覺親切、溫馨;母語也一樣,與少年時代的夥伴用家鄉話交談,在異國他鄉用母語交流,都有親切感。②母語有保護、庇護的作用。猶如“屋簷”保護著小鳥、迷途的小孩。③母語有守衛的功能。母語時刻守衛著民族文化,就像“屋簷”自覺地守護著家庭。

解析:解答標題意蘊探究題的基本方法同前面理解詞句內涵中的標題含義和作用差不多。需要強調的是,一定要在全面把握文章的基礎上從五個方面切入:①表層含意與深層含意;②是否點明瞭文中寫作物件的特點或內容;③是否表明了作者的情感傾向;④是否揭示或點明瞭文章的主旨;⑤是否為文章的線索。

3。請探究圍繞“母語”表達出的情感意蘊。

答案:①讚美了母語的寶貴、豐富、神奇和具有的偉大創造性。②抒發了作者敬仰語言文化的真摯情感。③透過讚揚母語的強大的生命力,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熱愛民族的崇高情懷。

情感意蘊是指作品的情感意義或取向,即作者的情感態度、喜怒褒貶等。它不同於思想意蘊,思想意蘊是指作品表現出的思想意義或價值,是作品帶給讀者的思考和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