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他何德何能,居然能讓李世民親自為他撰寫史論

作者:由 邶山邶山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07-13

華亭鶴唳華庭指什麼

西晉·陸機傳奇 NO.1

#FormatImgID_1#

1

大唐貞觀二十年,唐太宗李世民頒佈《修<晉書>詔》,下令重修晉史。

李世民自玄武門政變上位以來,文治天下,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二十年的勵精圖治,大唐帝國國泰民安,國力蒸蒸日上。文治武略的太宗向來重視修史,今存“二十五史”,其中就有六部史書是在唐太宗時期修成的。

兩晉南北朝300餘年的混亂,關於兩晉的歷史傳記也是不成體系的。在

唐朝

以前,已經有

十八家晉

代斷代史問世,包括九家晉書與九家晉紀。十八家晉史中大部分只涉及晉代幾朝的歷史,或僅有

西晉

部分,還有未完成的底稿。

唐太宗認為這些晉史有種種缺陷,且“製作雖多,未能盡善”,便於貞觀二十年(646年)下詔修《晉書》。唐修《晉書》,一百三十卷,包括帝紀十卷,志二十卷,列傳七十卷,載紀三十卷,由名臣

房玄齡

褚遂良

許敬宗

監修。

2

大唐官員奉命修撰《晉書》時,李世民已經50歲。

他很重視《晉書》的編修,曾經親自為《晉書》寫了四篇史論。分別是宣帝司馬懿、武帝司馬炎和書聖王羲之,而另一位讓他青睞的就是陸機。

李世民愛好書法和文學,能入得千古一帝青眼的,自然是這兩個領域的佼佼者。王羲之的書法成就自然不用多說,關於陸機,現代人卻知之甚少。

李世民在《陸機傳》裡對他有極高的評價,

說他

“文藻宏麗,

獨步當時

;言論慷慨,冠乎終古。高詞迥映,如朗月之懸光;疊意回舒,若重巖之積秀。千條析理,則電坼霜開;一緒連文,則珠流璧合。其詞深而雅,其義博而顯,故足遠超枚、馬,高躡王、劉,

百代文宗

,一人而已。

陸機留存於世的詩歌約有105首,多為辭采華麗之作,也沒有如《春江花月夜》一般的孤篇蓋世之作,倒是他的一篇長賦《文賦》,寫得精彩斐然,足以旁證他的文宗地位。

3

在魏晉南北朝之前,經史是不分家的。亦沒有所謂的純文學的說法,即便是詩經,也要掛上“言志”來表示道德教化。

建安時期,曹氏父子開啟了文人詩的時代。

曹丕更是以一篇《典論論文》開啟了文學在歷史上的獨立地位。這是我們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有人正式地將文學提到了“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的崇高地位。

文學就這樣以別樣的姿態,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在《典論論文》這部劃時代的文學專論中,曹丕開創性地將文章分為四體八類,並強調要以“氣”論文和作家。整體而言,曹丕更多的是站在領導者或者欣賞者的立場說話,他關注更多的是文學的功用和風格分類

4

陸機的《文賦》更多的是從寫作者自身的經驗出發,注重對寫作技巧和審美觀念的提煉。他從文章的修辭技巧、音韻結構以及情感呼應等方面,來強調形式的重要性;呼籲作者們深入觀察,博覽群書,培養高尚的情志;並且注重原創性以及創造力,旗幟鮮明地反對抄襲。

他何德何能,居然能讓李世民親自為他撰寫史論

正如他出人意料地將賦、論合一,寫就這篇洋洋灑灑的文學賦論。

終其一生,陸機都在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追求文學的創新,他的五十首《演連珠》駢文,構思精巧、推理嚴密,蔚為大觀;十首《百年歌》,將他心目中最完美的一生娓娓道來,無論是形式和內容都是前所未有;他說屬文要“收百世之闕文,採千載之遺韻”,對於文學的熱情和執著,恐怕早已超出了他自己的認知。

陸機是太康綺靡文風的代表,一如他在《文賦》中所倡“其會意也尚巧,其遣言也

貴妍

”,他極力推崇文章的形式美。描寫的繁複,辭采的華麗,往往會掩蓋或隱藏作者的真實情感,這是陸機詩文的一大遺憾,怕也是雄心壯志的他所始料未及的。

5

評論家

鍾嶸

說陸機源出於陳思王曹植,從文章的體格風度上來說不是沒有道理。

個人認為由於陸機過度追求形式上的美感,用力過猛反而把曹植所構建的夢境般的文學美感給打破了。他用斑斕的碎片做成了一個萬花筒,讓我們可以眯著眼睛去領略它變換的美麗。只不過,美則美矣,到底少了生命力,看多了便覺得無趣。

是的,陸機的詩大多是索然無味的。但是任何一個生命總會帶著點鮮活的意趣。就像鍾嶸所說“然其咀嚼英華,厭飫膏澤,文章之淵泉也。張公嘆其大才,信矣”!

沉下心來,將陸機的作品翻出來又讀了一遍,倒是有了幾多新鮮的況味。

聽他感慨“夫以

迴天倒日

之力,而不能振

形骸

之內;濟世

夷難

之智,而受困

魏闕

之下”(《吊魏武帝文》);感他彷徨“京洛多風塵,素衣化為緇”(《為顧彥先贈婦詩》);發其宏志“眷我耿介懷,俯仰愧古今”(《猛虎行》)。

在陸機傾其一生鋪就的錦繡文章裡,隱隱然是一個貴族公子亦身不由己的命運沉浮。

6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在西晉之亂中苦苦掙扎的陸機,終於在時隔數百年之後迎來了他的高光時刻。在星光熠熠的先唐文壇,被太宗讚一句“百代文宗”,也算是對得起陸機為文學覺醒和革新所作的努力了。

“彥先羸瘵 ,恐難平復,往屬初病,慮不止此,此已為慶。承使唯男,幸為復失前憂耳。吳子楊往初來主,吾不能盡。臨西復來,威儀詳跱。舉動成觀,自軀體之美也。思識量之邁前,勢所恆有,宜□稱之。夏伯榮寇亂之際,聞問不悉。”

#FormatImgID_3#

1700多年前,陸機用一支禿筆在黃麻紙上寫下了這番絮叨之語,卻不曾想這最為尋常的朋友間的問候信札,居然越過了千年的時光,成為了珍貴得不能再珍貴的”第一法帖“,束閣於北京故宮博物館。

《平復帖》9行84字洋洋灑灑,筆法古拙,頗有“萬歲枯藤”的意趣。枯墨麻紙的剛勁古幻,倒像極了陸機苦澀的一生。青年時國亡家破,十年隱居,中年遠仕,卻最終禍亡他鄉。

一代俊才,生平著實讓人唏噓。

未完待續……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邶山邶山

上一篇:

詩人們組團出道的太康時代,你瞭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