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懂健康丨你的頸椎還好嗎?盯準這四個“預警訊號”

作者:由 揚子晚報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07-18

椎骨是什麼骨

01:50

如今,隨著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普及,久坐族、低頭族群體也在不斷擴大,他們無疑是頸椎疾病的高發人群。18日,#一個動作自測頸椎是否健康#衝上熱搜,“頭部後仰達不到30度”能作為考量是否患有頸椎疾病的硬性標準嗎?出現什麼樣的症狀需要及時就醫?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見習記者 呂彥霖 記者 許倩倩

懂健康丨你的頸椎還好嗎?盯準這四個“預警訊號”

圖源 視覺中國

四個“預警訊號”,提示是否存在脊椎器質性病變

“懂健康”記者採訪了德馭醫療集團首席技術官、南京江北醫院副院長、骨科中心李濤。他表示,“頭部後仰達不到30度就要小心”實際上科學依據不足。“頸椎後伸達不到40度也可能會有問題。脊柱專業關注的是頸椎活動範圍是否明顯變小,而非這個固定的度數。”

李濤指出,其實想要自測脊椎是否存在問題,得要“一分為二看”,需明確是器質性病變還是功能性病變。“器質性病變一般是指手術指徵,這才是真正業界說的‘標準’。”不管是稱其為鑑別標準,又或是叫它手術標準,李濤提醒,出現以下四類症狀時才是高度提示器質性病變,一定要注意並及時就醫,必要時可能需做手術才能解決問題。

“第一個症狀是24小時持續不緩解的手部麻木,伴有頸椎不適。第二是從肩部到手指的放射性刺痛。第三就是發現手指變‘笨’了,也就是老百姓說變‘木’了,手指遲鈍、活動度不足、靈活度下降、力量下降,有時會伴有肌肉的萎縮。”李濤介紹,比如在生活中若是感覺到扣扣子的時候扣得慢了,寫字寫得不像平常的字型了,都值得注意。“第四個症狀是走路時腿部有‘採棉花感’,腳也不怎麼聽使喚,比如說過去看見障礙物一抬腿就能過去,但現在可能要磕絆一下,這都代表著控制自己的下肢、雙足時有出現了問題。”李濤強調,出現這四類“預警訊號”時,建議一定要去醫院就診。

不過,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只是感到“肩膀痛”“脖子酸”,這又代表啥?李濤告訴記者,此類情況更大可能是頸椎出現功能性的病變、勞損疾病,而非骨性結構和神經受壓的問題。“勞損性疾病的一般表現就是頸部酸脹,更常見的是放射到肩胛骨周圍區域。但如果不舒服在兩個肩胛骨中間,還是建議最好就醫的。”

人是“動”物,保護脊椎可別久坐不動

無論是功能性病變還是器質性病變,這年頭“頭還沒禿,頸椎先垮了”無疑令人淚奔。李濤表示,日常保護我們的脊柱,首先可以學習保持“脊椎中立位”。

懂健康丨你的頸椎還好嗎?盯準這四個“預警訊號”

“保持脊椎中立位時,可以想象一條鉛垂線。假想把兩隻耳朵連線的話,這條線應該一直下去之後正好落在腰椎骨盆的前方。當我們坐下或者站立時,這條線要相對比較正。”事實上,中立位就是由頸椎、胸椎、腰椎、骶骨和尾骨組成的脊椎呈最自然的彎曲狀態。當脊椎是中立位的時候,腰間盤平穩的放在椎骨之間,能用來均勻分散壓力。低頭、後仰、轉身……其實都是“非”中立位的,此時椎間盤則會受到擠壓。因此,儘可能的保持脊椎中立位不僅可以在執行動作時更穩定、安全,達到力量的最大化,也能保護椎間盤。

同時,李濤強調,每30-40分鐘活動一下,有不同姿勢的變化也相當關鍵。“人是‘動’物,一定要常動動。即使是一個所謂比較好的姿勢,時間長了也會對脊柱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