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網友寫詩被diss,不服之餘把李白拉出來當擋箭牌,到底是誰不懂!

作者:由 隨讀之見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12-04

交韻是句句押韻嗎

緣起:

網友酷愛寫舊體詩,每每有“佳句”頗為自得,發在某平臺上,自娛娛人。但網上不乏一些古詩愛好者,在其評論區中提出平仄、格律等方面不合規矩的問題,有些言辭較為激烈。激得這位詩歌愛好者大放厥詞,直斥平水韻、格律等都是落後、應該作古的玩意兒,並有人身攻擊之語。

結果,雙方各執一詞,在某平臺上著實小火了一陣。其實,詩歌愛好者決定選擇何種體例而作,是其自由。

推崇格律詩的,大可按著“規矩”來,而不喜歡格律詩的,也儘可依著自己的喜好寫。而這位自稱的“詩人”有一番言論,直接把李白拉出來當作自己不按格律寫作的擋箭牌。

於是,筆者想以自己有限的學歷,覆盤一下中國古詩的發展。

由於,字數較長,將分成3篇。

首先,就是先秦時期。

我們說中國是詩的國度,詩的歷史源遠流長。在文學體裁大軍中,詩絕對是第一梯隊的“選手”。

就現存文字記載來看,文和詩是我國文學發展初期的主要樣式。而詩與文孰先孰後,已不可考。

毛詩大序

》雲:“

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古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

網友寫詩被diss,不服之餘把李白拉出來當擋箭牌,到底是誰不懂!

所以,有人認為,先民祭祀或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原始歌唱已具備詩的雛形。比如,這首相傳作於黃帝時期的《彈歌》——

斷竹,續竹;飛土,逐宍(音肉)。

不過,《彈歌》究竟算不算“詩”,尚有爭議。因為,《

尚書·堯典

》曰:“

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

。”

揚之水先生就認為,韻律是詩的形貌,情志是詩的內質,謠諺與詩之間,應該有一個分界。如此,《詩經》《楚辭》便是流傳下來的成文、成型最早的詩。

這基本上已成共識。

網友寫詩被diss,不服之餘把李白拉出來當擋箭牌,到底是誰不懂!

詩經

》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稱《詩》或“詩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詩(有聲五詞的笙曲)。

《詩經》分風、雅、頌三類,最初都是樂歌,由於古樂失傳,後人無法瞭解其在音樂上的不同。

它的豐富是一個過程,最後編定成書,大約在公元前6世紀。作品來源,包括公卿列士所獻之詩、採集於各地的民間之詩,以及周王朝樂官儲存下來的宗教、宴饗活動中的樂歌等。

《詩經》的句式,以四言為主,四局獨立成章,其間雜有二言至八言不等,二節拍的四言句是基本單位。而重章疊句和雙聲疊韻的使用,使得節奏舒捲徐緩,強化了情感的表達,也有很好的修辭效果。

網友寫詩被diss,不服之餘把李白拉出來當擋箭牌,到底是誰不懂!

采采芣苢,薄言採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周南·芣苢》三章只換了六個動詞,整體運用了復沓迴環的結構。且全詩尾句韻(韻在“之”“兮”等代詞或語氣詞前),讀起來也有迴環往復之感,在音韻上強化了詩意,方玉潤在《詩經原始》中評曰:“

餘音嫋嫋,若遠若近,若斷若續,不知其情之何以而神之何以曠

。”

經後人總結,《詩經》的韻例大體上分

三類

第一,就句中位置而言,句尾韻最為普遍,除了《芣苢》,還有《靜女》《碩鼠》等。

網友寫詩被diss,不服之餘把李白拉出來當擋箭牌,到底是誰不懂!

第二,就一章中所用的韻數而言,又有一韻到底和換韻兩種,比如《靜女》第一章為一韻到底,第二章從“孌”“管”換到“煒”“美”。

第三,就韻腳之間的距離而言,又可分為三種情況:

句句押韻,例如《靜女》第二章和《碩鼠》第一章;

隔句押韻,例如《關雎》的一、三章和《靜女》第一章,首句入韻後偶句押韻;

交韻,即奇句和奇句同韻、偶句和偶句同韻,例如《靜女》第三章,第一句“荑”和第三句“美”、第二句的“異”和第四句的“貽”。

《詩經》所體現的韻律美,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因為在其發生的時代,詩、樂、舞是一體的。

網友寫詩被diss,不服之餘把李白拉出來當擋箭牌,到底是誰不懂!

而到了春秋時期,《詩》被用於教育,甚至是政治外交場合。據《國語》記載引《詩》言事,起自周穆王。而《左傳》所記時人言語引《詩》,終於魯哀公二十六年。

由此觀之,《詩》被用於政治外交場合,至少在460年以上。所以,孔子才說“

不學詩,無以言

”。

《詩經》的作者不限於個人,有著淳樸的民歌風貌,而對後世詩歌發展同樣有著深遠影響的《楚辭》則有著強烈的個人風格。

以屈原為主要代表的《

楚辭

》多用五言、七言,在句中或奇句末尾用兮字,瑰麗奇詭,有著濃厚的楚地文化特色。

網友寫詩被diss,不服之餘把李白拉出來當擋箭牌,到底是誰不懂!

在屈原時代,它並沒有特定的名稱,“楚辭”這個名稱是西漢時才開始出現的,漢代人往往又把“楚辭”稱為“賦”。

楚辭的產生,與楚聲、楚歌有直接的關係。楚辭即使不用來唱,也要用楚聲來誦讀。。同時,楚辭許多詩篇都有“亂”(或“倡”“少歌”),這些都是樂曲的組成部分。

楚國的民歌,如散見於古文獻的《楚人歌》《越人歌》等,歌詞一般是在單句末尾(或句中)加一個“兮”字,句式靈活多樣,自如流暢。

這種句式結構,後來也成為楚辭的這主要句法形式。

網友寫詩被diss,不服之餘把李白拉出來當擋箭牌,到底是誰不懂!

楚辭就體式而言,大致分兩種:

類似於《詩經》,但有所改造,如《天問》《橘頌》。前者基本是四言體而少用虛字,後者也是四言體而單句句尾用“兮”字。

以《離騷》《九歌》等為代表的典型樣式,一般說的“楚辭”或“騷體”,就指的是這一類。

楚辭較《詩經》,篇幅增長,句式由四言為主變為長短不拘,參差錯落。

詩風

而言,楚辭鋪排誇張,想象豐富。屈原作品充滿奇幻不拘的想象,抒發真情層進反覆,如《離騷》;描摹事物層疊敷張,如《招魂》。而宋玉的作品在鋪敘描摹方面更進一步。

詩、騷,一者多於寫實,一者重於抒情,基本上奠定了我國詩歌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發展格局。

本期主要針對中國詩歌的發軔期進行了梳理,下期繼續!

- end -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隨讀之見

(文中所用配圖皆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