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這就是在寫我爸媽”,學生讀這2000多年前的詩後感嘆,老師樂了

作者:由 美詩美文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3-01-10

請問詩怎麼寫

餘秋雨先生認為,咱們讀古詩詞不是為了背幾個千古名句,以顯得自己很有文化,而是為了擁抱古人的情懷。至於咱們為何要擁抱古人的情懷,餘先生其實並沒有說出來。對於這一問題,筆者和眾多詩詞迷們曾一次次地討論,得到的結論是:我們要“尋根”。

在古典文學裡“尋根”,是尋找屬於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根。這話,往大里說似乎有些枯燥;但具體起來,卻會變得很有意思,本期筆者就給大家舉兩個例子。

“這就是在寫我爸媽”,學生讀這2000多年前的詩後感嘆,老師樂了

第一個例子,是數日前跟一位學考古的同學之間的討論。這位同學拿著一段古文找到我,連說:“太有意思了!”原來,他在文獻裡看到一份唐代時的“離婚協議書”,也就是我們說的敦煌版“放妻協議”。

其中有這樣8個字:一別兩寬,各生歡喜。這位同學一直以為,這個明星離婚時很愛用的句子是現代人的發明,沒想1000多年前的古人也是這樣寫的。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去找一找這份“放妻協議”,裡面有些字句非常有意思。

“這就是在寫我爸媽”,學生讀這2000多年前的詩後感嘆,老師樂了

其實不只離婚時如此,古代夫妻平時相處時的情形,也往往跟咱們現代人一樣有意思,比如下面這首2000多年前的肉麻之作,這是我要舉的第二個例子。

上學期,我的一位教師同行給學生們推薦這首詩時,還有一個學生讀完後直接感嘆:“這就是在寫我爸媽”,老師聽他這麼說直接樂了,同學們也都笑了。我們來看看此詩都寫了些什麼內容:

《鄭風·女曰雞鳴》

女曰雞鳴,士曰昧旦。子興視夜,明星有爛。將翱將翔,弋鳧與雁。

弋言加之,與子宜之。宜言飲酒,與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知子之順之,雜佩以問之。知子之好之,雜佩以報之。

“這就是在寫我爸媽”,學生讀這2000多年前的詩後感嘆,老師樂了

這首詩出自《詩經》,屬於2000多年前的瑰寶。筆者還記得,當年我的語文老師在講這首詩之前,還曾叮囑我們:“你們讀完都別早戀啊!”倒不是老師古板想得多,而是這首詩中的愛情確實太讓人羨慕。我大概把內容翻譯成白話,大家感受一下這碗“狗糧”有多甜:

第一節寫的是妻子叫丈夫起床,她說:“公雞都打鳴了,你這個大懶蟲還不起來”。丈夫卻“撒嬌”,非說天都還沒有完全亮,還說:“你看天上的啟明星還亮著呢!”妻子則不跟他廢話了,直接告訴他快去打獵,搞些鴨雁回來吃一吃。

“這就是在寫我爸媽”,學生讀這2000多年前的詩後感嘆,老師樂了

第二節就是寫丈夫“寵妻”了。雖然不太情願,但丈夫還是乖乖地打了獵回來。妻子開心得很,拎到廚房做成一道道美味。兩人是你一杯我一杯喝了起來,興起時還玩了琴。這時,丈夫才發現:還是得聽老婆的,要勤快點,不然哪來的歲月靜好。

第三節氣氛到位了,這個“很會來事”的丈夫還順勢拿出一塊玉佩來,並說了些肉麻得很的話:我曉得你對我好,你看這玉佩多襯你。

現代人很愛說“歲月靜好”這4個字,因為它代表了一份美好,而在2000多年前,咱們的古人就是用這麼一首詩完美地詮釋了何為真正的靜好。

“這就是在寫我爸媽”,學生讀這2000多年前的詩後感嘆,老師樂了

大家仔細品這首詩,沒有任何抒情,就是3段3個畫面,一個畫面一份美好。從開頭的夫妻鬥嘴,到最後的哄妻,沒用什麼看上去高大上的字句,但讀完它一股暖意自然湧上心頭。原來,2000多年前的古人和現代我們對美好的定義是一樣的,都是在萬家燈火中找到那一絲屬於自己的那一盞燈。

難怪有同學會認為:這哪裡是在寫古人,這分明就在寫我那愛“秀恩愛”的爸媽的日常。歲月變遷,有些東西不會變,這就是“尋根”。尋文化之根,尋文明之根,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這首詩大家喜歡嗎?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