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什麼是“仁”?孔子的畢生追求是什麼?他算是偉大的思想家嗎?

作者:由 王庶文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3-01-22

孔子認為仁是什麼

孔子的定位

“王庶文講壇”

在文章中,多次提到過

孔子本身最重視的其實是“禮”,所謂的“克己復禮”,就是希望封建制度下的貴族能夠剋制自己的慾望,遵循禮制

,特別是在春秋戰國這樣“禮崩樂壞”的時代裡,

他希望大家都能夠迴歸到西周時期由周公制定的“周禮框架”下生活

,這很有“開歷史倒車”的腔調,很不符合我們今天人對孔子的認知。

我們知道《論語》當中,“仁”是頻繁出現的一個詞彙,所以人們在談到孔子的時候,總會和“仁”聯絡在一起,我們理所應當的認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什麼是“仁”?孔子的畢生追求是什麼?他算是偉大的思想家嗎?

今天在孔子頭上有很多頭銜,排第一位的便是“偉大的思想家”。

一個人能夠被稱為思想家,必然有其原創性的思想

,既然“禮”是來自周公,那麼孔子的原創就是“仁”?

這是我們常見的誤解,原因是我們已經離開宗法社會很久了,已經將“仁”這樣務實的道理,變得“務虛”,變得形而上,甚至成為了某些“國學大師”的修行法門,實在是遺憾得很。

在古代“思想家”的頭銜並不具備如今這樣的強大光環,也就是說“思想家”在古代的地位並不高。

他們的著作,在圖書分類裡只能歸於“子”部。例如韓非,他的思想大部分源自原創,非常有時代意義,可是他的著作也只能叫做《韓非子》,歸屬於“子”部。

古人的圖書分類排序是按照“經、史、子、集”,進行分類的,

《論語》和《孟子》原本也是屬於“子書”,即便後來升格為了“經”,地位也比不上:《詩》《書》《易》《禮》《春秋》五經,

這是因為“五經”不是私人著作,而是王官之學,也就是周代的官方學術。

什麼是“仁”?孔子的畢生追求是什麼?他算是偉大的思想家嗎?

孔子在古人眼裡的真實定位是:王官之學的重要繼承者,而不是一個具有原創性的思想家。

所以當時孔子的教學,主要還是“周禮”,既有“五經”學術,又有駕車、射箭、禮樂等實際操作的貴族禮儀。

孔子畢生致力於“克己復禮”,就是要恢復西周時期由周公制定的禮樂制度,

周公是孔子的頭號偶像,也是他的人格標榜。

什麼是“仁”?孔子的畢生追求是什麼?他算是偉大的思想家嗎?

禮與仁的關係

“禮”的核心精神就是“仁”。所謂的“仁”,便是“仁者愛人”,但是這個“愛”並不是博愛,而是“分親疏的等差之愛”,也就是越親近的人需要愛的更多,親屬關係越遠也就愛的越淺,這就是“仁”是務實之學的來源。

舉個例子來說:您不能愛您的三叔,勝過愛您的親爹,也不能愛隔壁老王,勝過愛您的二舅媽,在這種分親疏的親戚關係裡面,您對每一個人應該付出多少愛都是由明確規定的。

在“周禮制度”下,這種親疏遠近,尊卑長幼各安其位,井然有序的穩定型社會,才是孔子畢生的追求。

作為

“王庶文講壇”

的老讀者,您應該能夠馬上聯想到,這樣穩定的社會必然只可能發生於小規模的熟人社會,我們也親切的稱呼它為“宗法封建制”。

什麼是“仁”?孔子的畢生追求是什麼?他算是偉大的思想家嗎?

在嫡長子繼承製下,家族領袖也就是政治領袖,天子是天下所有宗族的宗主;家族關係也就是政治關係,所有諸侯都是天子的“大伯二叔三舅四表兄五堂弟”,在邦國裡面其實也是一樣,諸侯是所有家臣的宗主,而家臣與諸侯的關係也如同諸侯與天子的關係,大家都是一家人、

所有人都沾親帶故,所以在當時解決問題不靠法律,法律太沒有人情;也不靠契約,契約太並冷。

處理事務的武器只有“家族倫理”,所以才會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說,在本質上他們是一脈相承。

什麼是“仁”?孔子的畢生追求是什麼?他算是偉大的思想家嗎?

有此理論,我們可以進一步推衍。那麼宗主在依靠“家族倫理”管理天下事務的時候,是否也應該分親疏,分等差的愛?確實如此,

宗主最不應該的就是“一碗水端平”,更不能提倡“人人平等”,而是要分親疏,分等差的處理身邊的事務。

這樣才能保障一個宗法社會的穩定,

“禮”的本質是“以禮設防”,藏在“禮”背後的是“仁”,也就是隻有分親疏的愛人,才能維持這種親疏遠近,尊卑長幼的關係。

什麼是“仁”?孔子的畢生追求是什麼?他算是偉大的思想家嗎?

真實的孔子

由此可知,孔子並不是一個原創性的思想家,更不是德育老師和大教育家,他更接近一個社會活動家,他所有的行為都是為了社會能夠迴歸到穩定的宗法關係中。

不過,世界畢竟是會發展的,春秋戰國時期隨著農耕技術的改進與竹簡的發明,生產力的提高與知識的向下發展,讓人們逐漸脫離宗法框架,開始奔向自由的遠方,這種現象我們稱之為“禮崩樂壞”。

關於孔子的常見誤解,我們還有一點。

嚴格意義上來說,孔子並不是諸子百家中的一員,百家爭鳴主要發生在孟子的時代

,孟子當時周遊列國,向各國國君兜售自己的學說,還常常與其他學派辯論。

什麼是“仁”?孔子的畢生追求是什麼?他算是偉大的思想家嗎?

可是孔子的周遊列國與孟子周遊列國完全不一樣,

孔子並沒有拿出一門單獨的學說去遊說諸侯國君,他自始至終都在宣揚周公的那一套“禮制”

,所以我個人覺得孟子可以算一個思想家,而孔子不算,他要比思想家更加偉大,應該屬於“偉人”的範疇。所以《孟子》升格為經的時間要比《論語》晚很多,是“十三經”的最後一部。

好了,關於

“從仁與禮的關係看孔子是不是思想家”

的內容就到此結束吧,今天的內容您只需記住兩點:第一、“仁”是“禮”的精神核心,代表的是分親疏的愛人,這是“宗法社會”的基礎;第二、嚴格意義上來說孔子並沒有原創性思想,他一直在推行的是“周禮”,所以他並不是一名思想家。

什麼是“仁”?孔子的畢生追求是什麼?他算是偉大的思想家嗎?

謝謝賞閱,您的關注是對

“王庶文講壇”

最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