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光伏銀漿”龍頭登陸科創板,從國產替代到全球第一

作者:由 市值觀察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3-01-25

家用太陽能熱水器一般多少升

“光伏銀漿”龍頭登陸科創板,從國產替代到全球第一

作者:墨鳴,編輯:小市妹

眾所周知,在光伏電池對傳統能源的替代過程中,效率與成本是一個核心問題。按隆基創始人李振國的觀點,

太陽能電池效率是光伏科技創新的燈塔,晶矽太陽能電池的極限效率決定了光伏技術的發展潛力和光伏產業的發展方向。

而在追求效率的道路上,既有隆基這類“一體化”的行業巨頭埋頭奮鬥,也離不開產業鏈上各個配套環節的齊頭並進。

如今“光伏”作為戰略新興產業,已經成為中國在全球市場上的一大名片。而在隆基這類巨頭背後,還誕生了不少“小而美”的隱形冠軍。

12月9日,光伏正面銀漿全球龍頭聚和材料(688503.SH)成功在科創板上市,IPO發行價110元,上市首日收漲35.37%。

資料顯示,正面銀漿是一種以銀粉為基材的光伏基礎輔材,是製備太陽能電池金屬電極的關鍵材料,

從生產的角度,銀漿是將高純銀粉、玻璃氧化物/樹脂和有機載體混合並經過攪拌和三輥軋製後,形成的均勻膏狀物。

其產品效能和製備工藝直接影響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

因為光伏銀漿生產具有定製化特徵,需根據下游電池片不同的技術路線或工藝要求對配方進行調整,對銀漿生產企業的技術研發與創新能力提出了不斷的要求。

“光伏銀漿”龍頭登陸科創板,從國產替代到全球第一

據招股書說明書披露,聚和材料自2015年成立以來始終專注於新型電子漿料的研發、生產,目前主要產品為太陽能電池用正面銀漿,同時也是公司主要的收入來源。

值得注意的是,看似簡單的生產流程,其實對技術的要求非常之高。

目前聚和材料的正面銀漿產品覆蓋“P型單晶PERC電池”、“N型TOPCon電池”、“N型HJT電池”三大主流的光伏電池路徑。

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CPIA)的統計,全球和中國光伏銀漿消耗量近年來持續增長。2021年全球光伏銀漿消耗量接近3500噸,中國光伏銀漿消耗量超3000噸。

聚和材料於2020年成為正面銀漿產品國產替代的先鋒,市佔率達到國內第一,全球第二。而僅僅一年之後,聚和材料2021年正面銀漿產品銷量就達到了944。32噸、銷售收入超過50億元。

而正是憑藉在技術層面的全面覆蓋,公司已與通威、東方日升、橫店東磁、晶澳科技、中來光電、 潤陽悅達、阿特斯等一線的太陽能電池片生產商建立了合作。

據東財證券預測,到2025年全球光伏銀漿需求可達7707。44噸,未來三年的複合增速可達18。14%。隨著國內頭部企業擴產,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據測算,截至2022年中國光伏銀漿廠商可佔據約65%的市場份額,其中聚和材料可謂是功不可沒。

據悉,聚和材料目前已擁有超1400噸的光伏銀漿產能。本次IPO募集的資金將用於3000噸產能的擴產,其中一期將將形成約1700噸的新增產能,有望於2023年四季度投產。

首次完成國產廠商替代境外銀漿企業,成為全球正面銀漿出貨第一,以37.09%的市佔率佔據行業主導地位。

另一方面,海外市場由於受到能源短缺刺激,正加速能源結構轉型。尤其是歐洲方面,俄烏局勢持續引發能源危機,各國對獨立能源需求增強。今年5月,歐盟“REPowerEU”計劃落地,將其2030年可再生能源目標從 40%上調至45%。

而作為歐盟的領頭羊,德國早在4月便透過一系列法案,上調2030年光伏新增裝機目標。

“光伏銀漿”龍頭登陸科創板,從國產替代到全球第一

據東財證券測算,聚和材料在成為全球第一的過程中,保持高速增長。其中2018-2021年公司收入複合增速達185。44%,分別實現收入8。9億元、25。02億元、50。7億元。

放眼未來,聚和材料成功投產後也將進一步鞏固其產業地位,未來幾年內仍大機率維持高景氣的光伏需求也將為其帶來充足的訂單。東財證券的研究顯示,到2024年聚和材料的營收就將突破100億,屆時距離公司成立的2015年尚不足10年。

第三方機構Solar Power Europe評估,上述情景下,2030年歐盟光伏累計裝機規模或達1050GW,將較俄烏衝突前預測的672GW再度大幅提升。

十年磨一劍,這既是中國光伏產業崛起的紅利,也是中國製造走向全球的一個優秀範本。

考慮到光伏銀漿是光伏電池生產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基礎材料,其伴生的需求也將十分廣闊。

本文涉及有關上市公司的內容,為作者依據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資訊(包括但不限於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臺等)作出的個人分析與判斷;文中的資訊或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商業建議,市值觀察不對因採納本文而產生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