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秋分過後,進補要注意防燥

作者:由 吉林特產網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2-10-01

熱傷氣津是什麼意思

進入秋天之後,天氣變得乾燥,晚間變得涼爽,但是中午氣溫還是較高。中醫理論,熱能傷氣、傷津,燥勝則消耗津液。吉林特產網提醒大家,進入秋天后要注意秋燥、合理的安排膳食。

秋燥主要體現在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及人體表皮有所表現。進入秋天會感覺口乾,想喝水,晚間睡覺會發現鼻子幹。面板會出現缺水情況出現癢、乾的症狀,不注意補水的會表現起皮脫落的情況。因乾燥腸道中的津液減少,老年人會出現便秘、腹脹的症狀。在秋季進補應該選擇降燥益氣的食物。西洋參、地黃、地精人參都是不錯的選擇。

秋分過後,進補要注意防燥

入秋之後,溫度慢慢變涼,人體汗液也隨之減少,胃口相比增大,加上秋天果實的成熟,食物的選擇會越來越多。但是要注意營養的一個平衡,注意秋天的特點進行補充,為氣候變冷直至冬天做準備。依據

補而不峻

”“

防燥不膩

的原則,可以多吃牛肉、烏骨雞、魚類、蛋製品等這些容易消化且營養豐的食物,增加入冬時的抗病能力。腸胃不好的可以常服健補脾胃的食物。推薦參棗粥

黨參

15

克,大棗

10

枚,大米

100

克,煮粥食用。能健脾益氣,適用於體虛氣弱、食慾不振、脘腹脹滿。

秋分過後,進補要注意防燥

秋季的飲食還應當注意清淡,

少辛多酸

,少吃辣椒、生薑、肉桂、花椒等。同時也要少吃煎炸燒烤等肥甘厚膩之品,這些食物易生溼熱,損傷脾胃,加重秋燥。相反,可以適量的喝些葡萄酒,吃些石榴、柚子、山楂等酸性食物。

秋分過後,進補要注意防燥

秋天的氣候變化較大,早秋熱溼,中秋前後燥,晚秋又以涼、寒為主,所以人們在起居上應提高警惕,注意養生,可在入睡前穿上寬鬆棉襪,以免著涼,常挫雙手防止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