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普通人也可以學會的高效閱讀法

作者:由 韓飛hanfei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2-12-06

豆瓣上面怎麼看書

最近買了很多書,開始閱讀。剛開始的幾天還滿懷激情信心滿滿,但最近拿起書就犯困,現在連翻書的慾望也沒有了。看過一本書感覺很好,明明知道書裡講什麼,但自己卻講不出來。

這是年前的時候,我以前的同事發給我的資訊。現在32歲的他,剛剛跳槽到一家新公司,他想透過閱讀提高自己的認知,提升自己的職場技能,從而有助於職場的發展。

“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情況。針對這個普遍存在的情況,我總結了一下如何高效閱讀的方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首先,作為職場人,讀書一定要養成習慣,因為好習慣成就好人生。其次,明確讀書目的,帶著目的上路學習才會更高效。然後是學會選書,知識大爆炸的時代,找到適合自己的書很重要。最後是高效的閱讀需要掌握一些方法,好方法可以讓閱讀事倍功半。

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普通人也可以學會的高效閱讀法

一、讀書要養成習慣。

好習慣成就好人生,想要從閱讀中受益,離不開每天的堅持。大多數人的做法是今天高興了就拿起書看一下,明天累了索性就刷一下手機。

這種“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閱讀方式是很難從中有收穫的。

當代華人世界著名歷史學者、漢學家余英時先生,非常有學問,知識廣博,學生向他請教問題的時候,他從來不會說這個問題我不太清楚,什麼問題他都知道,而且還能講出一個道理出來。

他的學生傅佩榮(當今著名的國學老師),就向他請教,“老師您這麼博學,有什麼秘訣?”

余英時先生說:“他說秘訣倒是有,我從年輕的時候開始,每天睡覺之前都會去書房讀一會書,直到自己今天學到了新東西,才會睡覺。如果發現今天沒有學到新東西,我還會繼續讀下去,直到學到以前沒有學過的知識,我才睡覺。”

就這樣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成就了余英時先生的廣博學問。

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普通人也可以學會的高效閱讀法

日本作家、書評人印南敦史在《快速閱讀術》中講到,養成閱讀習慣有2步。

1,首先,框定讀書時間。

不僅是讀書,任何習慣的養成,最重要的都是在每天同一時間做這件事。這樣到了某一個時間點,就會本能的放下手機,放下其他的事情,專心去讀書。

這個時間可以定在起床後的半小時,睡前的半小時,努力將讀書時間融入到自己日常生活中,成為每天必做的一件事。

2,固定場景,讓大腦產生習慣。

養成閱讀的習慣,框定時間段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重要因素,但也不能忽略了場景對我們的影響。

著名心理學家陳海賢老師,他曾講到“場”對一個人的影響。

場是你在一個空間裡的做事習慣,習慣會形成穩定的心理預期,進而又會鞏固習慣的行為。你在這個空間裡做的事情越純粹、越持久,這個場的力量就越大。

沙發、床一類的場,給我們的心理暗示是舒服,是休息。如果選擇這樣的場景來閱讀,我們很容易犯困,很容易不自覺地玩手機。

應該選擇家中的書桌旁,不要將手機這個干擾源放在身旁。

當我們每天堅持去做的時候,大腦就會習慣這種模式,最終形成習慣。

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普通人也可以學會的高效閱讀法

二、明確讀書的目的。

養成了每天閱讀的習慣以後,下一步該做的就是要明確自己讀書的目的。

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這個環節做不好,即使閱讀再多的書,也不會產生很好的閱讀效果。

經常有人會問“讀書到底有用嗎?”

問這個問題的人,大多是聽別人說讀書有用,讀書可以讓人進步,可以改變人生等等。然後就心血來潮去買書,熱情滿滿地讀完幾本書,發現自己的生活工作並沒有想象中的那樣產生改變,這時候就會開始懷疑。

為什麼我跟別人一樣花了錢,花了時間,到最後卻沒進步,沒有改變人生?而別人卻可以進步?看似是一個合理的問題,到最後卻給出的是一個不合理的答案。

這就是有沒有明確讀書目的產生的結果,花了錢用了功,到最後卻沒有收穫。

著名激勵大師湯姆·霍普金斯說:“如果成功是個火爐,目標就是柴火。”

為什麼讀書要有目的如此重要?因為有了目的,你才會去選書。

如果,你剛從銷售業務員晉升到業務主管,對於帶團隊方面沒有經驗,想透過閱讀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那你選的書應該是職場管理類的。

如果你想學習寫作,感覺自己現階段的知識存量不夠,寫作的技巧也有待加強,那你應該選的書是你想寫的這個領域的書籍,來補充自己的知識拓展自己視野,以及選一些提升寫作技巧的方法類書籍。

16世紀的英國哲學家,培根為世人留下了這樣的名言:“書有可淺嘗者,有可吞食者,少數則需要咀嚼消化。”

也就是說有的書只需要讀其中的部分即可,有的只需要大體涉獵,少數書需要全部讀完。

不知道你有沒意識到,無論讀什麼書,或多或少地總會派上用場。但是,明確了閱讀目的以後,完成這個目的的機率會大幅度提高。

設定讀書目的的時候,可以試著向自己提出以下幾個問題

1,讀完這本書後,你期待最後有什麼樣的成就?

2,這本書對自己究竟有多麼重要?

3,這本書需要理解到什麼程度?

4,你想花多少時間來達成這個目的?

也就是說,在開始閱讀之前,你要搞清楚是明白大意就可以了嗎?還是有必要理解非常細微的部分嗎?是因為工作的需要,還是隨便讀讀消遣一下,這些目的一定要明白。

明確了閱讀目的,才能夠使你的時間得到充分的利用。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已經不能用同一閱讀速度、同等水平的理解能力來閱讀了。

不管怎麼說,有目的的閱讀會讓你拿到一本書後,能夠選擇拿些該看,哪些不用看了。

三、如何選書

養成了習慣,明確了目的後,我們就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書籍。一般來講,書讀的越多,對於選書慢慢地也會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和標準。

那對於經驗不多的新手,該怎麼來選書呢?

1、在豆瓣直接搜尋相關詞。

比如你想選關於閱讀的書,可以直接在豆瓣上面搜尋“閱讀”,然後點“書籍”,你會看到很多與閱讀相關的書籍。

一般來說,評分很高的要優於評分低的書,專業作者的書要優於業餘作者的書。

如果評分差不多的書,可以透過檢視書的簡介,目錄,作者的簡介,然後去看短評、書評,這些資訊進行對比,最終根據自己的需求,選出適合自己的書籍。

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普通人也可以學會的高效閱讀法

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普通人也可以學會的高效閱讀法

2、作者推薦的書

有的書在最後會給一些延伸閱讀的書單,這些書單可讀的價值高,因為這些書是作者讀過以後篩選出來的好書,給我們省去了挑選書籍的時間。

這些書不一定照單全收,可以根據自己當下的需求,有目的有針對性的選擇相關的書籍來讀。

還有的書作者雖然沒有給出延伸書單,但在書中也會提到一些比較好的書。

比如,我在閱讀《顛覆平庸》這本書的時候,作者彭小六在書中多次引用了《如何閱讀一本書》一書中的知識,我就去豆瓣搜了一下這本書,看了這本書的評分,以及書評,發現這本書閱讀價值很高,我就入手了這本書。

還有的書在每一頁最下面的註釋部分,會提到引用的句子、知識是哪個作者、出自那部書,這也是我們選書的好助手。

3、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

這裡說的老師,並不單指學校的老師,還包括我們能夠接觸到的閱讀經驗豐富的大V,或者是同行業當中能力非常強的人。

我上學的時候,學的是機械,但是我自己卻比較喜歡國學。我就偷偷地去旁聽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下課後向授課的老師請教求書單,老師在下次上課的時候就給了一個含金量很高的書單。

有豐富閱讀經驗的讀書大V,他們每年的閱讀量很高,對於某個領域有足夠的閱讀深度和閱讀寬度。他們推薦的書,都是讀過後篩選出來的好書,向他們請教,可以省去選書的時間。

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普通人也可以學會的高效閱讀法

4、去圖書館檢視相同主題的書

當我們明確了讀書目的以後,去圖書館檢視這個主題的書,因為圖書館都是將一個主題的圖書擺放在一起的,透過快速地翻閱,檢視書中的內容,就能夠找出適合自己的書,同時也會找到某一個領域中比較權威的書。

有段時間自己特別喜歡《論語》,家裡也有幾本與《論語》相關的書籍,我想再買幾本去研讀一下《論語》,當時正好在天津,我就去了天津市圖書館,透過這個方法,我找到了《毓老師說論語》《論語別裁》這兩本好書。

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普通人也可以學會的高效閱讀法

5、自己積累書單

這是我經常用到的方法,關注幾個閱讀大咖的微博,或者是加他們的微信,他們經常會在微博、微信中曬自己讀過的好書,如果這些書將來我們會讀,我會去淘寶搜尋一下,然後點收藏,這樣自己將來想要買書的時候,可以先看一下收藏裡面的書單。

還有一個方法,如果你看到一本書非常不錯,那你可以繼續閱讀這個作者其他的作品。我當時讀松浦你太郎的《不能不去愛的兩件事》,看後覺得非常好。我又陸續買了他的《100個基本》、《思考的要訣》、《今天也要用心過》、《25歲如何規劃你的人生》等作品。

看過泰勒本沙哈爾的《幸福的方法》後,我又看了《過你想過的生活》。看完《躍遷》以後喜歡上了古典老師,又看了他的《拆掉思維裡的牆》。

四、如何高效閱讀

讀書的最終目的是將書中的思想和方法,透過思考轉變成自己的思想,運用這些方法解決生活中和職場中遇到的問題。

成年人下班後的時間有限,想要高效的閱讀,快速運用所學,成甲老師的“五星筆記法”可以很好的達到想要的效果。

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普通人也可以學會的高效閱讀法

用“五星筆記法”讀一本成長書籍《躍遷》作為案例:

五星筆記法中的五個問題分別是:

1、預判對方要講的核心內容是什麼,為什麼這個內容值得

拿到一本書,可以先不看內容,而是先把目錄看一遍。

先看目錄的目的是判斷每一個章節講的什麼?每個章節有什麼邏輯關係?目錄為什麼這樣排序?透過提問,我們在看書的時候,就能夠發現自己跟作者之間的思維的差距,認知的的差距。

《躍遷》筆記1:這本書的核心內容:

比起努力,學會高手的思維模式和方法更重要,這是一本講如何利用底層規律,藉助趨勢紅利,撬動個人跨越式成長的書。

2,記錄對方講解的邏輯是什麼

以前看書,喜歡看乾貨類的,喜歡那種直接給答案的。後來覺得這樣學下去,只是機械地去做,並沒有形成自己的思想體系。

現在我更喜歡一些啟發思維的書籍,因為相比於結論,邏輯推理的過程,思考的角度才是我們與作者差距的所在。

因此在做筆記的時候,我們不僅要關心作者怎樣說的,還要思考他的邏輯,並且嘗試著畫出關鍵詞之間的邏輯關係圖,最終推測出作者的思考過程。

《躍遷》筆記2:講解邏輯

首先應該學的是明白底層規律:高手的暗箱,利用規律,放大努力

然後是找到高價值區,持續去做正確的事:高手的戰略

其次是功利學習法,學的更少,卻學的更好方法:聯機學習,找到知識源頭,提升認知效率

再是提升自己的格局,建立系統的思考方式:破局思維,升維思考,解決複雜問題

最後形成:開放而專注的個體

以上一共五個步驟,透過這樣一個過程,最終實現跨越式的成長。

3,我有什麼疑問和啟發?

對方講的內容我有疑問嗎?他的想法有什麼侷限性嗎?有哪些觀點給自己很大啟發?

讀書的時候,遇到疑問點和啟發點要劃線、並且做筆記,然後花時間去解決這兩個問題。

《躍遷》筆記3:疑問和啟發

疑問:按照古典老師的邏輯,最後形成的是開放而專注的個體。那能不能儘早形成自己開放而專注的能力?

啟發:聯機學習的能力是自己以前忽略的技能,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問題比答案更有效,學習的速度,跟不上遇到問題的速度,這是我們焦慮的根源。比終身學習者更有效的,是終身提問者。終身提問者的學習目標更清晰,更不會在知識中迷路,問題就是他的明燈。其實,終身提問的能力也是可以透過不斷學習、刻意練習提高的。

4,對方的做法、想法或者給我的啟發點,可以提煉為哪些有效策略(思維模型)?

順著啟發點繼續追問:這個方法是解決什麼問題的?為什麼這個策略有效?他的來源和依據是什麼?

追問的過程,是我們思考的過程,要儘可能把新學到的新啟發點,跟自己過去學習過的一些理論聯絡起來,用新原理解釋舊道理,這樣我們能更深刻地理解這個啟發。

《躍遷》筆記4:勤奮的三重境界

假如你希望快速學習、成長,一年內成為一個“有核心競爭力”的人,你在這三個層面如何提高自己的效能呢?

勤奮的第一重境界:很努力

勤奮的第二重境界:方法論勤奮

勤奮的第三重境界:更少目標,戰略勤奮

聯絡自己的現實,自己以前只是悶頭努力,對目標設定的很多,但最後能完成的也就一兩個。

以後自己要做減法,專注更少的目標,用80%的時間去做更重要的事,不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飾戰略上的懶惰。

5,我如何把它們運用到自己的生活裡?

每個人學習的目的都是將所學運用到生活和工作中,為什麼還有人覺得看了書對生活和工作沒有用呢?最終的原因是書的太多,只追求獲得新知的快感,卻沒有把所學運用到 實際生活中。

《躍遷》筆記5:在高價值區,做正確的事

心在處於新年的開始,所以圍繞著學習,列出行動清單:

1。 不做低水平的勤奮者,找到高價值區的事,持續去做。

2。 找到知識的源頭,用80%的時間去學習更重要的知識

3。 提升自己的認知,多向老師請教,多向有成功經驗的人學習

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普通人也可以學會的高效閱讀法

讀書的其他方法

1,做筆記法

做筆記是最常用的方法。我在看書的時候也會經常用到這個方法,看到書中受啟發的句子,我會用黃色的熒光筆畫出來,那些能夠直接運用的我會用綠色的熒光筆畫出來,對於自己不懂的我會用紅色的熒光筆畫出來。

遇到筆記重要的段落,或者是最近就能運用的知識,我會在折一個小角,這樣能夠快速地找到這些內容。

有時候看到某一段內容,自己有了啟發和感想,我也會用鉛筆在當頁寫下來,之所以用鉛筆是因為後期如果覺得寫的不好,這些內容還可以擦掉。

2,畫思維導圖

畫思維導圖最好是讀完一本書後,把這本書合上,然後畫出來。如果是一邊看,一邊做,這樣的效果容易過段時間就忘。而透過回憶來畫思維導圖,這樣能鍛鍊自己的記憶力,還鍛鍊邏輯思維能力,因為看完一本書以後,你需要回憶的內容太多,一些知識容易被打亂,你需要透過梳理才能畫出來。

總結:

讀過一些書,明白了一些道理,卻沒能夠運用到工作中。

這可能是你讀的有點少,太急功近利。

也有可能是你讀的太多,沉浸在了獲得知識的快感中,沒能夠聯絡實際發揮所學。

想要在閱讀中受益,我們需要做到這4點:

1、養成每天閱讀的習慣。

2、明確讀書的目的。

3、選擇適合自己的書。

4、高效的閱讀。

不做 “急功近利的學習者,不做淺嘗輒止的思考者”,而是持久的學習,深入的思考,最終打造出屬於自己的多知識體系,才能在閱讀的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