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魏晉南北朝,政權交替的同時,音樂融合與發展有何變化

作者:由 影瑞文史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3-01-14

魏晉南北朝是同時存在的嗎

引言

說起魏晉南北朝,這個朝代一共是三百六十九年,年頭並不短,也很特別。魏晉南北朝前面是兩個統一的王朝:秦朝和漢朝。秦雖實現大統一卻只有十幾年,而漢有四百多年。魏晉南北朝的後面也是兩個統一的王朝:一個是隋,一個是唐。也是前邊的(隋)短後邊的(唐)長。而這兩個統一王朝中間就是魏晉南北朝。長期處於分裂割據狀態下的南北朝,帶著各自的文化、地域特點,表現著明顯的人文差異,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南北民歌風格的迥異。

一、政權極限交替的魏晉南北朝的由來

三百六十九年間魏晉南北朝一直處於一個半分裂半統一的狀態。秦、漢都是統一的,隋、唐也都是統一的只有夾在中間的魏晉南北朝是半統一半分裂的。

魏晉南北朝,政權交替的同時,音樂融合與發展有何變化

魏,只有半壁江山還要被說成是三國鼎立;西晉是統一的,但統一年頭非常短,就進入了東晉,東晉也就只有半壁江山了。然後接下來的南北朝整個我們現在中國大地是分裂狀態,所以魏晉南北朝是半統一半分裂,而且這分裂的時間大於統一的時間,因此我們說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時代。

魏晉南北朝,政權交替的同時,音樂融合與發展有何變化

那麼這一個時代是怎樣產生的呢?為什麼魏晉南北朝的前後剛好是兩個統一王朝?而且都是前一個短,後一個長。我們不能說這是巧合,這隻能用歷史的邏輯來解釋。因此我們要講天下大勢,這個勢就是形勢、趨勢、走勢。

那麼我們中國5000年的文明史又是一個怎樣的走勢呢?第一個西周封建;第二個是秦滅六國;第三個是辛亥革命。西周封建之前是氏族部落、部落聯盟、部落國家、部落國家聯盟,到了周就進入了國家聯盟時代,然後到秦就進入了統一國家時代。秦朝以後,一直到我們現在的中華大地上原則上是隻有一個國家的,而國家這個名詞也就完全成熟了。所以西周封建這個劃時代的時間就把前面的這個時代和後面的時代把它區分開來。而後面的時代,又由秦滅六國和辛亥革命這兩個劃時代的時間再次把它分割成三節。西周封建到秦滅六國,或者說西周封建到春秋戰國這個時期我們稱之為邦國時代;秦滅六國到辛亥革命這一個階段,我們稱之為帝國時代;辛亥革命以後到現在我們稱之為共和國時代。

魏晉南北朝,政權交替的同時,音樂融合與發展有何變化

現在我們要比較的是邦國和帝國。我們只有弄清邦國和帝國這兩個制度有什麼不同,我們才能夠真正的去了解魏晉南北朝。邦國,可以認為是起初的一些小國,眾多小國發展為王國,王國最後透過專制制度的中央集權最後走向了帝國。也就是魏晉南北朝也是屬於專制統治下的帝國。

魏晉南北朝還有一個比較拗口的名字“三國兩晉南北朝”。這是中國歷史上政權更迭最為頻繁的時代。由於分裂割據和長期不斷的戰爭使中國文化的發展發生了潛移默化的融合與交流。東漢末年分三國,戰爭連綿不休,使得中國的人口急劇下降,同時經濟也受到損害,因此三國都非常注重經濟的發展。君王明白,只有經濟發展的好,前線的戰士才會有源源不斷地物資,才能為戰爭的勝利提供充足保障。

關於魏晉南北朝這個特殊、區別於歷朝歷代的名字的來源

,有史學家解釋:在古代的中國,政權的合法性講究的正統,這是合法性的標誌。

然而問題來了,以南北朝為界,向前看,正統傳承是夏、商、西、周、秦、漢、魏、晉;向後看,其正統又成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南朝宋取代了東晉的正統政權,隋朝取代了西周的正統政權。我們也可以說南北兩朝的傳承是兩條平行線,無論以哪一個朝代命名其正統性都有問題。因此,後世的史學家為了規避“正統性”帶來的爭議,只能用南北朝進行命名。

二、魏晉南北朝時期經濟的發展

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經濟的特點主要是南北經濟趨平衡,江南經濟發展迅速,中原地區發展相對緩慢。黃河流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中心,在秦漢時期南北方經濟發展差距很大,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大規模的戰亂多發生在北方,而且時間持續很長,使得北方人口大量南遷,經濟遭受到了嚴重的破壞;而南方相對穩定,民族融合,使得南方經濟得到迅速發展,在這種社會背景的驅使下,南北經濟開始趨於平衡。

魏晉南北朝,政權交替的同時,音樂融合與發展有何變化

經濟重心在不知不覺中漸漸南移。北方在戰亂中南遷的人口給南方(江南地區)帶去了更加充裕的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南方由單一的水稻轉變為了水稻、小麥混合雙收,是的糧食的產量大幅度增加。

據史料記載:洞庭湖、鄱陽湖、太湖流域成為重要的糧食產區。江淮地區、太湖流域、成都平原的農業經濟有了較大發展,在長江流域出現了成都、江陵和建康三座區域中心城市。

南北朝長期處於分裂割據的局面,又加上戰亂和人口遷徙使得北方黃河流域的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各個政權採取搶救措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使得北方的經濟漸漸得到恢復與發展,實現了民族大融合為後來隋的統一與繁榮打下基礎;同時南朝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增強國力,更加重視農業經濟的發展。

實施獎勵耕織、興修水利、安撫流民、減免賦稅徭役等政策與措施,

使得江南地區得到充分的開發,經濟地位不斷上升,為後來隋唐時期經濟中心的南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魏晉南北朝,政權交替的同時,音樂融合與發展有何變化

三、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化的融合

以北方黃河流域為中心的經濟格局開始改變。在經濟發展處於不斷平衡的狀態下,文化的交流也不斷融合。

在社會矛盾十分尖銳的時代下,往往伴隨著思想的解放、文化的融合,會有眾多的文人志士湧現出來,用手中的筆記錄社會的動亂與黑暗,寄託自己的期望與願景,抒發自己仕途的坎坷與悲涼,進而為文學的發展提供了無限的可能。但萬事都是利弊共存的,在思想解放、文人義士湧現的背後是因為政權不穩定、各集團明爭暗鬥而導致的“懷才不遇”。

魏晉南北朝,政權交替的同時,音樂融合與發展有何變化

魏晉南北朝時期,不得不說是一個文學思想飛速發展的時期,也是在“百家爭鳴”後文學界最為活躍的時代,逐漸形成了佛教,儒教,道教三教鼎立的局勢。其文化的發展過程也可以分為建安文學、兩晉文學以及南北朝文學這三個重要時期,且形成的文化風格各有千秋。

統治階級內部的激烈競爭、漢族與少數民族的對峙與融合、執政集團間的相互抗衡、官僚之間的誅鋤異並己取而代之……使得整個社會處於極度的恐怖與黑暗中,詩人無所是從,心生無盡的苦悶,進而這一類詩人他們在文學上的表現多為曲折與隱喻;還有一類詩人由於受到極度壓抑,常常被拒之門外,縱使有曠世之才也百無一用。在這種社會背景下的他們窮困潦倒、飽受冷眼、內心悽愴,縱而傾訴沉重壓抑下的憤慨成為了他們的主題。

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下造就了風格囧同的文人義士,比如田園詩派的陶淵明,筆下描繪的大多為田園景色以及田園生活;山水派詩人殷仲文和謝混描繪的

“仲文玄氣,猶不盡除,謝混清新,得名未盛。”

;宮體詩為帝王和貴族階級所有,宮體詩的出現是貴族文學中的敗筆,是對他們腐朽生活的寫照……

魏晉南北朝,政權交替的同時,音樂融合與發展有何變化

根據史料可知,

以前的文學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傳播儒學觀念的帶有目的性的教化文獻,而現在的文學成為了文人雅士們抒發胸臆、交流感情的具有很高欣賞性的藝術

魏晉南北朝,政權交替的同時,音樂融合與發展有何變化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學創作作為服務於政治、服務於教化的手段越來越少了,文人雅士們開始用文學創作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胸懷,文學逐漸的變成了個人的興趣行為而不是功利行為,文學創作從前呆板固定的格式得到極大的改變,抒情性得到了空前的發揮,文人們已經不遵從儒家所要求的剋制情感的傳統觀念,為後來唐詩的發展發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魏晉南北朝,政權交替的同時,音樂融合與發展有何變化

四、魏晉南北朝科技的發展

俗話說“亂世造英雄”。雖處於分裂割據、社會動盪的時代,對如今的生活都起著重要作用的書著和定理都來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比如劉徽的《九章算術注》,創立割圓術並用極限的原理計算圓周率及圓的面積;祖沖之求出了圓周率的更加精確的範圍,僅僅這項學術研究就比歐洲早了一千多年;酈道元的《水經注》,記錄了大大小小的水道一千二百五十二條,詳細地記錄了河水流經的地區的地理位置與狀況,對地理學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賈思勰的《齊民要術》是農學著作,詳細地記錄了作物地選種、催芽、嫁接、複種等農業生產技術以及各種牲畜地疾病防治和放牧經驗。

魏晉南北朝,政權交替的同時,音樂融合與發展有何變化

在醫學方面,王叔和的《主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脈診專著;皇甫秘的《針灸甲乙經》是中國針灸學第一部經典著作;陶弘景《神農本草經》是繼漢代《神農本草經》之後對藥理學的又一系統總結;葛洪的《侯方》是一部極具實用價值的方劑學鉅著。在物理技術方面,馬駿改進了絲綢織機,發明了龍骨明輪,製造了失傳已久的羅盤車,蒲元發明了木牛(獨輪車),諸葛亮改進了弩,韓霽、杜史提倡水槳(水力鼓風機),齊木懷文用鑄造法制造蘇鐵刀等。在化學技術方面,著名鍊金術士葛洪掌握了用化糞石(硝酸鉀)和醋的混合物溶解金屬或礦物,用汞或鹽溶解金的工藝。氰化物,並發現了硫化汞的分解和化合反應。鐵鹽置換成銅鹽的事實;另一位鍊金術士陶弘景知道聯氨可以透過燃燒來判斷,這在現代化學中是第一個用火焰法來鑑定鉀鹽的。上述一系列輝煌成就,為唐代封建文明的高度發達奠定了科學技術基礎。

魏晉南北朝,政權交替的同時,音樂融合與發展有何變化

五、魏晉南北朝時代背景下的“音樂盛典”

縱觀華語音樂史,華語音樂可謂包容、不拘一格,從未被外來音樂所壓倒。 世界在向前發展,中外音樂的相互交流與融合是客觀事實,也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交流以越來越深入和直接的方式發生,規模越來越大,聯絡越來越廣泛。 只有透過交流,一個國家的音樂文化才能更好地發展。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給王朝統治帶來了沉重打擊。 起義後,各地霸道軍閥鎮壓起義,相互吞噬,進入割據混戰時代。同時,他還加強了各地諸侯的權力,以保護皇室為名,分封同宗諸侯。 但這些措施使西晉政治更加腐敗,統治者更加奢侈腐敗。

“八王之亂”

後,西晉逐漸走向滅亡。

魏晉南北朝,政權交替的同時,音樂融合與發展有何變化

直到漢武帝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才確立了儒學在官方文化中的霸主地位。 但是,隨著漢朝的衰落,漢代儒學的弊端在研究上日益顯現。當時,為適應現實政治的需要,各種思潮開始逐漸活躍起來,進而形成了儒、道、佛三家並存,各種思潮並存的局面。這樣,通經取仕的途徑就斷絕了,儒家也就失去了統治地位。

魏晉南北朝,政權交替的同時,音樂融合與發展有何變化

後來,大量的西域音樂文化以各種形式傳入,導致中原朝廷有雅胡俗合一的傾向,使不同的音樂文化互為有利。 相互吸收、消化、豐富各自的文化。 原始獨特的文化有機體。如此一來,西域樂舞的風格和組織形式成為隋唐宮廷演樂的主體,也促進了文化的更新和重建。它是外來音樂與中原傳統音樂文化融合的過程,西城音樂在這一場景的傳播中有著深遠而特殊的意義。

魏晉南北朝,政權交替的同時,音樂融合與發展有何變化

玄學文化本身就是魏晉南北朝動亂的產物。宗族政治禁錮了平民知識分子走向行政的道路。在陰暗的政治背景下,她喚醒了人們對大自然的熱愛,人們把愛寄託在山川上。但多年的社會動盪,從未讓他們有片刻的放鬆。 他們雖是隱士,卻逃不出社會的牢籠。 玄學家們互相喝彩的同時,也為他們的音樂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魏晉南北朝,政權交替的同時,音樂融合與發展有何變化

結語

魏晉南北朝時期,大量的音樂文化傳入西城,這也與那個歷史時期統治階級的文化政策密切相關。統治者所採用的樂製為外來音樂在中原地區的廣泛傳播創造了條件,也體現了中原朝廷在選擇外來音樂時積極主動、選擇性強的特點。由於歷代統治階級對佛教的崇敬和擁護,為這個外來宗教提供了更好的生存條件和更大的發展空間,使佛教逐漸融入中國悠久傳統的文化土壤。並開出新的枝條 在陰涼處生根、生長。

隨著佛教的傳入,佛教音樂也有起伏。經魏晉南北朝過渡,達到隋唐時期的繁榮和鼎盛,最終形成了現在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