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誰說中國文明在四大文明中最晚,玉文化先期統一中國,“中華創世神話”新成果揭曉

作者:由 上觀新聞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3-01-17

誰提出的二重證據法

誰說中國文明在四大文明中最晚,玉文化先期統一中國,“中華創世神話”新成果揭曉

中華傳統節日勾起國人對神話浮想聯翩……蒼天的裂口,女媧為何要煉五色石去補?秦帝國的大一統,為何只用玉璽來象徵?《山海經》作者因何不厭其煩記錄各色玉石出產?“研究中國,要讀懂一個‘國’字,這是與繁體‘國’字共存的民間俗字——外框是城牆;裡面就是‘玉’。”上海交大神話學研究院首席專家、上海交大資深教授葉舒憲說。

作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專案成果,“中國文學人類學理論與方法研究”經6年努力,依託上海市社會科學創新研究基地,形成12部專著、103篇論文,獲得國家免檢結項的殊榮。7日,《玉石神話信仰與華夏精神》等首批4部新著在滬首發,它為中華文明的探源找到了“玉石信仰”的突破口。

誰說中國文明在四大文明中最晚,玉文化先期統一中國,“中華創世神話”新成果揭曉

中國文明之源流遠超3300年的文字歷史

由於國際上用來衡量文明出現的文字在中國只有3300年左右的歷史,一些人認為中國文明與古希臘、古埃及、古巴比倫文明等其他三大人類文明相比,是出現最晚的。而玉文化研究從物質文化的角度,證實中華文明的源流遠遠超出文字的歷史。

“先北方,後南方,最後進入中原。”新成果《玉石神話信仰和華夏精神》對“玉文化先統一中國”的路線作了詳細介紹,對中原文化是華夏文化之根的傳統觀念形成挑戰。

在先秦時期的中國,東方的魯國是禮樂文化的中心,北方的海濱地區和燕國、齊國是巫術和薩滿思想的故鄉,南方的楚國擁有恢弘的宗教幻想,西北邊陲粗獷的文化風氣則是法家思想的溫床。這些“多元”的文化能在一個共同的話語框架內相互作用,最終形成一個統一國家,必定是隱藏其中的、共同的文化基因起到了作用。

葉舒憲教授認為,要尋找這一文化基因不能侷限於文字,而是要深入文字誕生以前的“大傳統”時代。他所著的新書就是透過對石峁遺址的玉璋進行研究後得出結論的。“玉璋這種玉器,是迄今為止在中華大地上分佈最為廣泛、形制最為穩定的一種玉器,由此啟示,可推出‘玉文化先統一中國說’。”

復旦大學出版社總編輯王衛東認為,這一原創性研究論斷將中國文明史上溯至八九千年之前,也體現了學術自信與文化自信。可以說,玉石神話包含有一種信仰,這種信仰正是構成華夏精神的基因。

200萬平方公里“西部玉礦資源區”有物證

提出“玉文化先統一中國”的獨創觀點,揭示華夏文明精神和信仰之根,必有“真材實料”的本土物證。葉舒憲教授以萬年玉文化的大傳統為立論基石,透過西部七省區250個縣市的調查取樣,劃定了總面積20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西部玉礦資源區”,憑藉“接地氣”的田野樣本和經驗,重新建構起玉禮器的神話學。

譬如,文學文字《山海經》記有140處出產玉石的山河,但學者追問:古往今來有多少人注意到要用實地考察取樣的工作來檢驗和判斷其真假虛實?為此,文學人類學一派堅持多年田野考察,形成遍及大西部3萬多公里足跡的調查取樣,才終於有望揭開《山海經》國土資源敘事的千古之謎。據此可以判定:在傳世古書中,兩千年來被認為最荒誕不經的書《山海經》,才最接近考古新發現的文化大傳統真相。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瞭解到,葉舒憲教授的這部新著與2015年出版的《中華文明探源的神話學研究》和即將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玄玉時代——五千年中國的新求證》,共同構成“玉成中國”三部曲。而與此書同時釋出的,還有《文學人類學新論——學科交叉的兩大轉向》、《四重證據法研究》與《希臘神話歷史探賾》。

誰說中國文明在四大文明中最晚,玉文化先期統一中國,“中華創世神話”新成果揭曉

其中,中國文學人類學四重證據法是其核心方法論。“四重證據法”承傳自王國維提出的二重證據法,先後倡導了三重證據法、四重證據法。第一重證據為傳世文獻;第二重證據為出土文獻;第三重證據為非文字的口傳文化與儀式民俗;第四重證據為出土的遺址、文物和影象。

據悉,上海交大神話學研究院與文學人類學研究會將組織第十五次玉帛之路文化考察,主題為“玉文化先統一長三角”,對七千至五千年前長三角地區玉文化進行系統調研取樣。

欄目主編:徐瑞哲

本文作者:徐瑞哲

文字編輯:徐瑞哲

圖片編輯:笪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