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古代訊息閉塞,詩人們寫的這些詩句,是怎麼流傳下來的呢?

作者:由 阿珂愛讀書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3-01-24

自己不想好用古話怎麼說

詩香也怕年代久。不知道大家平時在讀詩的時候,腦袋中會不會有這麼一個疑問,古代交通落後、訊息閉塞,詩人們寫的這些詩句,是怎麼流傳下來的呢?其實,真要說起來,李白、柳永、王勃、陸游,甚至是曹雪芹等人,各個都是營銷鬼才。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古代詩人們是怎麼推廣自己內容的,

阿珂把這些歸納為“營銷的三重境界”:

1、營銷的第三層境界:看詩是詩,詩動我也動。

是不是聽著很玄乎?其實很簡單,就是“看詩是詩”,把詩當成一種交際的手段,詩放在書房裡,別人當然看不到、聽不到,也不容易流傳下去,那怎麼辦呢?很簡單,對症下藥。

一是舉辦或參與詩會,把自己寫的詩,拿出去給別人看,在魏晉時期就有“金谷酒數、曲水流觴”的社交方式,就是找一處景色好點的園子,詩人們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以詩句來相互唱酬,透過飲酒鬥詩,把自己寫的詩讀給別人聽,把詩句的名氣給打出去, 如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就是和朋友們在蘭亭雅集聚會時寫下的。

二是寫詩相互唱和,如杜甫的《贈李白》、《冬日有懷李白》、《春日憶李白》、《夢李白》等詩,及李白的《贈汪倫》,均屬此類。

三是,把詩整理成詩集。看過我之前講白居易故事的小夥伴應該都知道,白居易為了避免後人看不到自己寫的詩,就在晚年退休後,把自己寫的詩整理成了詩集,還貼心的做了數個備份,其中有兩份,分別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和侄子分開保管,另外的則都託人藏到了各個寺廟比較保險的地方。所以,我們今天才能較為完整地看到白居易寫下的大多數詩句。

四是把自己的詩寫成小說來傳播,如曹雪芹,就把自己的詩寫入了著作《紅樓夢》中。跛足道人的《好了歌》,黛玉的《葬花吟》,太虛幻境中的《終生誤》,旁白的《枉凝眉》。都讓人讀後意難平。

2、 營銷的第二層境界:看詩不是詩,我動詩不動。

這層境界,低情商的表達就是以詩為工具,到處“蹭熱點”,高情商的表達就是,以詩敘事,為事物樹碑立傳。

一是,一些寺廟和景點會提前準備

板,邀請詩人們留下墨寶。比如王勃的《滕王閣序》、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崔顥的《黃鶴樓》、杜甫的《武侯廟》、《謁老君廟》,以及陸游在沈園寫的《釵頭鳳》,都是為名勝古蹟寫的詩,而這些詩一般也都會隨這些名勝古蹟儲存下來。

好尋仙訪道的李白,就極其喜歡用這個方法,屢試不爽地寫下《望廬山瀑布》、《獨坐敬亭山》、《峨眉山月歌》等詩。在遊玩到《黃鶴樓》時,李白研好墨,正準備提筆寫詩,突然看到上面崔顥寫過的《黃鶴樓》,自愧不如,打算換地方再寫,但想到墨都研了,不用豈不是浪費?就提筆寫下了,後來流傳千載的短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二是,口口相傳,藉助歌姬傳播。詩歌之所以叫詩歌,詞曲之所以叫詞曲,是因為古代的詩詞都是可以譜曲演唱的。因此許多詩人和詞人,都會讓歌姬詠唱自己寫的詩詞,藉助歌姬的傳唱,擴大自己詩詞的名氣,讓詩詞流傳下去。如蘇軾的《菩薩蠻》、李商隱的《贈歌妓二首》、柳永《雨霏鈴》、《蝶戀花》,以及杜牧的《贈別》,,當然,最出名的還是要數王維的《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被譽為唐代樂聖李龜年,在安史之亂後,四處流浪時,就經常演唱此曲。相傳每次李龜年演唱會開場,都一票難求,養活了無數黃牛。

3、 營銷的第一層境地:看詩還是詩,我不動詩也不動,贏在被動。

營銷的最頂級境界,就是做好內容,以不變應萬變,好的內容,就像是被紙包住的火,總有一天火焰會沖天而出。

如杜甫,他一生窮困潦倒、不受重視,年老時,寫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在這首詩中,我們可以 透過“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這樣的詩句,看出杜甫生活的窮苦。但杜甫的寶貴之處在於,即使是在人生最灰暗、最悲哀的環境中,他依然沒放棄對光明和美好的追求,那一夜屋子外大雨滂沱、黑雲壓頂,屋子裡小雨如麻、陰風呼號,身上的布衣冰冷堅硬如鐵。

但杜甫的心,依舊柔軟而熾熱,在“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後,他轉筆寫下“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從這首詩句中,我們也可以看得出杜甫的憂國憂民和人格的高尚。而他以詩為史,寫下的一首首絕句,正是在為時代樹碑立傳。所以,即使杜甫很少營銷,但認真做內容的他,詩句還是受後人喜愛和傳頌,更是被後世譽為“詩聖。”

聽到這裡,你知道了古代詩人們是怎麼宣傳自己的詩詞了嗎?

其實,小時候的我,對詩詞談不上有好印象,因為詩詞數量又多、語句又難理解,老師還動不動地要求背誦全文,所以,特別不理解這些。直到後來,體會到詩詞形式、音律、語言的美,瞭解了詩人們儲存自己作品的不易之後,才逐漸地愛上了詩詞。

古代訊息閉塞,詩人們寫的這些詩句,是怎麼流傳下來的呢?

在古代訊息閉塞的環境中,在上千年時光的消磨下,其實大多詩人的詩詞都失傳了, 就連被譽為“詩仙”的李白,存留下來的詩都十不存一,被尊稱為“詩聖”的杜甫,即使把內容做到了這麼好,他中年之前寫的詩句,也大多失傳。就連號稱孤篇壓全唐的張若虛,詩作除了《春江花月夜》外,也只留下了一首《代答歸夢還》。更別說那些不出名的詩人了,而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一些沒有失傳的詩詞,也大多隨著人們口口相傳的傳誦,部分詞句有所改變。

雖然,在現代的我們看來,詩詞並不珍貴。不說《全唐詩》裡面,收錄的四萬八千九百多首詩詞的恐怖數量,就拿隨處可見的兒童詩集,都有《唐詩三百首》。但在古代,這些詩人和詞人們,為儲存自己的心血,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

慶幸,我們如今活在一個資訊通達的時代,人們聯絡有網際網路、資訊儲存在雲端,想寫點東西也不用擔心別人看不到。而在印刷技術不斷改進的現代社會,出版一本書也不是難事,而實在不想費事的話,也可以選擇自媒體,每個人都能自由地抒發和記錄自己的觀點,優質的內容更是不會被時光消磨與掩蓋,“從前王謝堂前燕,今日飛入尋常百戶家”,想必這便是古代那些詩人、詞人夢中,真正的盛世模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