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壺嘴磕掉一小塊能用嗎【篇一: 老物件一蒲扇】【文末有禮】免費領取

作者:由 經典國學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1-08-06

壺嘴磕掉一小塊能用嗎

【篇一:老物件一蒲扇】

(袁爾蔚)

今天收拾東西的時候,發現了一把老蒲扇。上面己落了一層灰,在一個無人發說的角落裡放著。我將它拿起,抖了抖灰,露出原本被蒲葵樹葉編的顏色。讓我想起了小時的回憶……

小時候在奶奶家,一聲音響起,“囡囡,睡午覺了~”在知了鳴叫的夏天,奶奶手拿一把蒲扇,追著我跑。

我被奶奶趕上了床,奶奶幫我蓋上小毛被子,露出腳和小腦袋。輕輕扇動蒲扇,為我送來徐徐涼風,很是愜意。耳邊還響起奶奶慈祥的聲音。

涼風伴著故事,是童年最美好的回憶。

忽然風停了,原來是奶奶累了睡著了,額頭上一滴又一滴的汗水流了下了。“奶奶”,醒醒呀!我用胖乎乎的小手戳戳奶奶的臉頰。

奶奶被驚醒了,哈哈大笑,又動起蒲扇。我也咯咯地笑了起來。現在科技發達了,蒲扇也漸漸落後,但我還想讓奶奶拿著蒲扇幫我扇風,這樣小時候的樂趣就再也不會離我們而去了。

【篇二:老物件——縫紉機】

(樂芯旖)

在奶奶家有一臺縫紉機,說起它來,可以算是我們家的一個老物件呢!

它的主體顏色是棕黑色,上面還刻有波浪狀的金色花紋,特別引人注目,且美觀大方。機頭上面還蓋著一塊白色的布,保護機頭不因時間而留下歲月的痕跡,機頭右上方還立著一卷細線,旁邊是一個可以轉動的圓環,用一根牛皮繩連線著下面一個更大的圓環,還有一塊腳踏板,當雙腳踩在上面前後運動時,縫紉機就可以正常工作了,發出噠噠噠的響聲。

它從奶奶年輕的時候就陪伴著她了,到今年已經有42個年頭了。這臺縫紉機是奶奶的嫁妝,聽說是花了150元錢買的,在當時也可以算是一件貴重的物件了,那時候,一個人每個月也只能賺到幾十塊錢。奶奶還告訴我,當時,衣服不是買現成的,而是買面料回來自己做的,家裡的衣服、褲子破了,都是用這臺縫紉機補好的,而且,心靈手巧的奶奶還能繡出各種花樣呢,就連爸爸小時候的衣服,奶奶都能繡出名字來呢!

現在它的“出場率”不高了,偶爾奶奶會用來給我縫沙包、做圍裙、做一些簡單的手工活。

隨著時代的改變,時間的推移,科技的不斷進步,電子縫紉機的出現,這種老式的縫紉機就走下了歷史的舞臺,成為了我們家的老物件,靜靜地呆在房間的一角。

【篇三:老物件---石臼】

(屠哲豪)

我家有一個老物件——石臼,一進大門就遠遠的看見它坐立在屋簷底下,是爺爺的爸爸傳下來的,有近一百年的歷史了。

石臼是用大麻石做成的,斑斑駁駁,摸上去非常粗糙。它上面大下面小,像一隻放大了好幾倍的碗,足有一百多斤重。可但有石臼是沒辦法用的,它還有配套物件——石臼柄和一個像木錘子的東西。

每年清明節前後,它是最忙碌的物品,你會看見家家戶戶都會在搗麻餈,我爺爺家也不例外,記得有一年,我們一家三口清明回了象山,剛好趕上,爺爺忙碌地在搗麻餈,讓我大開眼界一番,只見兩個大人將蒸熟的糯米飯放入石臼裡,就開始打了,只見那兩人一錘一翻,配合的相當默契,過一會兒再放入煮熟的艾草,繼續搗,麻餈搗了差不多時間時,就把那圓圓的青團搬上桌子上,我過去摸了摸,軟軟的,十分黏手,就在這時爺爺把松花粉撒在青團上,用一根長長的擀麵杖擀平,切成長條形,再切成方形小塊,這樣美味的麻餈就完成了,我迫不及待美美的開始吃了。

隨著科技的發展,時光流逝,石臼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由著先進的機器入住了家家戶戶,就這樣使用石臼的人也越來越少,石臼便成了我家的老物件!

【篇四:陶瓷碗】

(夏歆媛)

我家有幾個陶瓷碗,他們今年大概有40多歲了,他們包含了奶奶很多美好的回憶。

這幾個碗是奶奶結婚時買的,現在上面的花紋已經褪

去了很多。奶奶把他們洗得乾乾淨淨拿出來用。媽媽總覺得有些不順眼,覺得家裡碗很多,於是總把這幾個碗藏到櫃子裡,奶奶發現碗不見了,就會到處尋找。奶奶又拿起這些飯碗吃飯時,媽媽就會非常好奇,不知道奶奶為什麼對這幾個碗愛不釋手。

奶奶把他們保管得很好。吃飯時,他把碗拿得非常牢

生怕它一下子掉到地上摔碰碎了。吃完飯後,他就把碗輕輕的放在水龍頭下面,然後小心地把碗擦洗一遍後,然後將他再次放到碗槽中。在奶奶的精心愛護下,陶瓷碗的身上沒有一點傷痕。我們家買了許多新碗,奶奶總覺得這些碗很不堅固,洗碗時容易碰壞。

就這樣,一年一年過去了,這些碗也變的越來越舊了

直到今天,這幾個碗成了我們家的老物件。

【篇五:舊書桌】

(李澤源)

在我家書房,有一張書桌。

它顏色灰暗,造型簡單。四根細細的桌腳支撐著厚厚的桌面,顯得頭重腳輕。整張桌子沒有一枚鐵釘,一個個“關節”都是互相交織拼接而成,彰顯著木匠師傅精湛的手藝。桌面上疏密有序的木板紋路,無聲地訴說著歲月的年輪。桌面下是三個可推拉的抽屜,中間一格略大,左右兩格稍小。

我的臥室有一張舒適、漂亮的小書桌,但不知為什麼,我總是會跑到爸爸書房裡的那張舊書桌做作業、看書、練字……舊書桌像是有一股神奇的魔力一樣,幫我快速地完成作業,使我心無旁騖地沉浸 在書本當中奇妙的世界裡,讓我自由地馳騁在書的海洋中……

爸爸對我說,看見我坐在舊書桌前,讓他不禁想起小時候外祖父領著他,在書桌前一筆一畫、耐心地教他寫字、識字,給他講一個個有趣的故事,教育他做人的道理……

我終於明白為什麼每次搬家爸爸都像呵護寶貝一樣保護著那張舊書桌。

我也明白了,這張與現代氣息格格不入的舊書桌,雖然桌面上的年輪不會再增加,但是書桌承載的回憶,就像桌子散發出的淡淡的木板香味那樣,悠然綿長……

【篇六:鋼絲床】

(富子豪)

每年暑假我和媽媽爸爸便回老家看望爺爺奶奶。進了大門衚衕,右邊就擺著那張鋼絲床,床腳已經鏽跡斑斑,床上鋪著一張繡著花邊的墊子,鋼絲床雖然老舊,但奶奶總是把它收拾的乾乾淨淨。

爺爺給我講這張床的歷史:那時是我老爺爺生病住院,爺爺為晚上陪床買的鋼絲床。後來這張床還陪著爺爺晚上看棗園,防止被人偷摘棗子。這張床到現在已經30多歲啦,只比爸爸小三歲,坐上去都會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爺爺家門口有三棵大槐樹,每年夏天,我們便把床搬到樹蔭下,周圍的鄰居們都會聚集到槐樹下乘涼。有時我們剛把床搬出來,一群小孩子便一擁而上,有的直條條直接往床上一躺,有的一屁股坐在床邊的鋼架上,兩個人便一起起猜拳來。有的小朋友會偷偷摸摸地來到某個小朋友背後,先是大叫一聲把對方嚇一大跳,再往床上一推把他推到了床上,然後一群小孩兒便哈哈大笑。

我最喜歡和五爺一起乘涼,五爺一來我便急切的把棋盤擺到鋼絲床上要和五爺下棋。床邊院牆下有一排石墩子,有些人坐在石墩上“觀戰”,有些人坐在那聊天。有時我們四五個小孩子還會圍著床打撲克牌。

這張鋼絲床是我們家的寶貝,夏天裡是與我們形影不離的寶貝。

【篇七:外公家的老古董】

(俞沂含)

我的外公家有一個老古董,它是一個陶瓷器,長圓形的身子,一側露出了彎彎的壺嘴,樣子很像現在的熱水壺。而不同的是它潔白的身上有著各種各樣的人物形象。瞧,那是武松打虎,那是豬八戒娶媳婦……雖然它的身上多了幾道縫,但仍能看出當年的氣派。

媽媽告訴我,這個東西叫涼水壺,是外公家的寶貝呢。那時候沒有飲水機,也沒有礦泉水,我們夏天喝水只能靠涼,於是就有人造出它來涼水十。想喝水了,就拿起涼水壺往它周圍的小杯子裡倒一點水來喝。

媽媽的童年就是和它一起度過的。那時候沒有玩具,媽媽只能玩這涼水壺,上面的故事記了又記,她童年最熟悉的就是這涼水壺了。所以現在雖然用不到它了,可媽媽總喜歡把它摸摸,看看,愛不釋手。

看著這涼水壺,我突然明白媽媽為什麼那麼珍愛它了。在媽媽眼中,它不再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陶瓷器了,它更是媽媽整個童年的回憶!

【篇八:老搖籃之溫暖回憶】

(沈芊妤)

在奶奶家的閣樓裡有許多稀奇古怪的老物件,如百家宴上用的盤子,三五牌檯鐘等等,有些我連名字都叫不上來。有一天我意外地發現了一個用竹藤編成的搖籃。它灰不溜秋地躺在屋子的一角,身上落滿了灰塵,很不起眼。我跑過去推了推,籃身發出嘎嘎的響聲,彷彿馬上就要散架了似的。

奶奶聽見了叮叮梆梆的聲音,立刻尋聲上了閣樓。她一看見我就驚叫起來:“芊妤,停下,快停下!”我好奇地問:“奶奶你不是說這裡的東西都可以玩,怎麼就這個不行啊?”奶奶不捨地撫摸著搖籃,邊摸邊對我說:“你不懂,這個搖籃有著許多魔力呢。只要是哭鬧的嬰兒睡入這個搖籃,輕輕搖幾下就睡著了。”這麼厲害?我簡直不相信自己面前這麼一個破破爛爛的搖籃,居然有這麼大的魔力。

話音剛落,爺爺也進來了,讓沉浸在不捨中的奶奶如夢初醒。她一拍腦袋大聲說:“你媽媽和弟弟要出院回家了,是該把它搬出去了。”於是爺爺和奶奶七手八腳地把搖籃小心翼翼地搬下了樓。

爺爺邊走邊對我說:“你也太不小心了。本來就已經破破爛爛的了,被你這麼一推,脆弱的竹藤片又斷了許多。”我慚愧地低下了頭。爺爺輕輕地刷著搖籃,搖籃慢慢地呈現出它原本美麗的樣子。它整個身子呈橢圓形,彎彎的地方扎著許多根結結實實的麻繩。整體呈深棕色,搖籃的底座上還刻著許多花,有富麗堂皇的牡丹花,有優雅嫻靜的紫茉莉……除了竹縫間沾滿了細小的灰塵外,真是古樸又美觀。因為年長日久的消磨,底座的腳上還缺了一小塊。奶奶一手用手拿著502膠水,一手用橡膠片一點一點的往裡面墊。她對我說:“這裡面可睡過很多人哪,凡是你爸爸那一輩東海村的人幾乎都睡過。每次拿回來都要修一下,到現在不知已經修了多少次了。它的歲數比你爸爸還大呢。”爺爺樂呵呵的說:“幸虧我以前做過木匠會修搖籃。”他小心翼翼地用鑷子取出了被蟲蛀過的竹條,一節一節地把它用膠水粘了起來,完美得簡直看不出有什麼修改過的痕跡。

媽媽和弟弟出院回來了。弟弟哇哇地哭鬧著吵死人了。奶奶不緊不慢地為搖籃鋪上了柔軟的被子,把弟弟放了進去,搖籃子輕輕搖了幾下,弟弟就睡著了,他睡得多麼安穩啊!

彎彎的搖籃猶如母親的懷抱,伴著剛出生的寶寶們進入了夢鄉。這個搖籃真是我們家的傳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