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漢代黃老之學為何被新儒學所取代!

作者:由 世界第一爺說史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03-25

黃老思想是什麼意思

從漢高祖到漢武帝即位約七十年的時間裡,黃老思想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導思想,在社會上居於支配地位,直到到漢武帝時期,黃老之學才被董仲舒的新儒學所取代。

漢代黃老之學為何被新儒學所取代!

所謂黃老之學,打的是黃帝和老子的旗號。它實際上是老子之言,道家學說跟法家學說結合的一個產物。其特徵是,以道家“清淨無為”思想為主體,並吸收了陰陽、儒、法、名各家有利於封建統治的成分而形成的理論。黃老之學源於道家,但對道家思想又有所改造漢初黃老“無為”思想的主要代表是陸賈、蓋公,主張“貴清靜而民自定”,使統治者少生是非少擾民,以利人民休養生息。

漢代黃老之學為何被新儒學所取代!

從漢初,漢高祖到漢武帝即位約七十年的時間裡,在黃老之學的指導之下,漢朝推行休養生息政策,西漢經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既然黃老政治的實施對西漢初社會的穩定、經濟的發展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為什麼漢武帝時,黃老之學會被新儒學所取代呢?

漢代黃老之學為何被新儒學所取代!

主觀上看,隨著社會的穩定,經濟發展,黃老之學不能適應強化中央集權形勢的需要。

黃老思想使西漢經濟迅速恢復,國力增強。漢初的“無為”為漢武帝時期的“有為”打下了堅實基礎。經過六七十年的休養生息,到漢武帝時經濟得到恢復發展,但也存在著王國對中央的威脅問題。地方勢力的發展,嚴重地威脅了西漢的中央集權。

漢代黃老之學為何被新儒學所取代!

隨著漢初政治日益穩定,經濟逐漸復甦和發展,王國羽翼日益豐滿,王權日益膨脹並逐漸浮出水面,從惠帝時期的諸侯不聽天子詔覬覦王位,特別是文帝時期發生了濟北王和淮南王叛亂,景帝時期還發生了“七國之亂”幾乎動搖了王國的統治,諸侯國形成尾大不掉之勢。漢初統治者實行的是“君無為而臣有為”的政策,中央的丞相、地方的郡守、王國的諸侯權力很大,不同程度地影響了中央集權和至高無上的皇權,構成了對最高統治者的嚴重威脅。

漢代黃老之學為何被新儒學所取代!

客觀上看,儒家學說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儒學的自我調節符合中央集權的要求——吸收大一統的思想,發展出一套為中央集權服務的新理論體系。黃老之學與儒家之學的競爭在武帝初年已經達到了頂峰時期了,但實際上,儒家學說與黃老學說的競爭遠在景帝朝已經發生了。

漢代黃老之學為何被新儒學所取代!

景帝朝曾經發生過一個重大的事件,有一個儒家學者轅固生,他是一個《詩》學博士,講《詩經》的。轅固生提倡儒學與另一個提倡黃老之學的一個讀書人黃生,曾經發生過一場辯論。辯論的主題,就是像商湯,像周武王,他們取代前朝是尊奉的天意呢?還是以臣弒君呢?儒家歷來是主張湯武革命,順天應人,所以儒家認為商湯代替夏桀,周武王代替商紂王,既順應了天意,也順從了民意,這是正義的,是對的。

漢代黃老之學為何被新儒學所取代!

但是黃生不這樣認為,他認為商湯跟周武王取代夏桀和商紂王,是以臣弒君,就是以臣子的身份殺死了君主。黃生還講了一個理論,他打了個比喻。他說帽子再舊,帽子也得戴在頭上;鞋子再新,鞋子也得穿在腳上。他的意思是說,君主再有過錯,他也還是帽子,臣子再有才幹,他也還是鞋子。帽子跟鞋子不能顛倒位置,臣子跟君主不能顛倒位置,這就是黃生的主張。

漢代黃老之學為何被新儒學所取代!

黃生強調帽子跟鞋子不能換位置,實際上強調的是君主跟臣子不能換位置,他說這個出發點是為了維護西漢王朝的政權,他是希望做臣子的任何人都不能把皇帝給推翻了。臣子再優秀他還是個鞋,皇帝再昏庸他還是個帽。他希望西漢王朝建立以後不允許再出現以臣弒君的現象。但他這個出發點有一個問題,他忽略了劉邦是怎麼當上皇帝的。劉邦不正是鞋子頂到頭上去了嗎?在劉邦那個時代,帽子是人家秦二世的,是秦王子嬰的,劉邦是個鞋子啊,但是後來劉邦就做了皇帝了,他忘了這一點了。

漢代黃老之學為何被新儒學所取代!

所以轅固生就抓住這一點,反駁他了,轅固生說要照你怎麼說,漢高祖劉邦奪了秦始皇的天下,這怎麼解釋呢?黃生一下子不能自圓其說了,他沒法回答了。當時主持辯論的是漢景帝,漢景帝一看就採取了一個辦法,不討論了。擱置爭議,把這個爭議冷凍起來,不討論了。

漢代黃老之學為何被新儒學所取代!

果然不久,轅固生積極鼓吹儒學這個事情被竇太后知道了,竇太后召見了轅固生。她拿了一本《道德經》問轅固生,說這是什麼書?轅固生很不客氣,“此是家人言耳”。( 這本書啊,是老百姓看的書)“家人言耳”,這句話一下子把竇太后給惹怒了。竇太后為什麼發怒呢?第一,她覺得他貶了道家學說;第二,竇太后的出身非常卑微。竇太后的出身貧寒,她的弟弟竇少君,早年因為家裡窮被賣,轉賣了十幾家,幾十年以後才和他的姐姐竇太后兩個人相認。竇太后出身很卑微,她覺得轅固生是揭她家的老底。

漢代黃老之學為何被新儒學所取代!

所以竇太后一怒之下,把轅固生扔到一個野豬圈裡邊,叫轅固生星史論跟那個野豬搏鬥。這個時候幸虧漢景帝給了轅固生一把劍,轅固生一劍刺中了野豬的心臟,這才是撿了一條命。從此以後,漢景帝知道竇太后對儒家學男實者是非常鈣類法不感冒,趕快把轅固生調走,調到一個諸侯國去做國相,不敢讓他在中央政府做官了。直到竇太后死後,漢武帝以田蚡為相,雙方爭鬥才以儒家獲勝而結束。

漢代黃老之學為何被新儒學所取代!

隨著經濟的發展,西漢的國力強大,統治者特別是漢武帝不再安於“休養生息”“無為而治”的放任狀態,希望對內強化中央集權,對外反擊匈奴,建立強勢國家,他想進一步開拓發展大一統事業。

也正是漢武帝伐匈奴,徵南越;是他,以前無古人的氣魄開通西域,把大漢帝國的軍旗第一次插上帕米爾的雪峰,讓響徹沙漠的駝鈴聲宣告東西方文化最早的路上交流通道已經建立,將漢帝國推向了鼎盛的高峰;同樣是他,毅然摒棄祖宗“無為”之法,改革意識形態,統一龐大帝國的指導思想,深遠地影響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