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一個叫徐顯卿的平民子弟,從入仕到吏部侍郎的發展軌跡

作者:由 清水阿嬌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09-25

吏部侍郎能調兵嗎

一個叫徐顯卿的平民子弟,從入仕到吏部右侍郎致仕的一生,雖然有所波折,但從也可以看出明朝的政治制度發展軌跡。

徐顯卿,這個明朝僅僅是留下名字,他沒有任何政績,熱點和搜尋的可能

,他雖然最高官居三品,與張居正同殿稱臣,也與嚴嵩高拱等人過交集,即便如此,歷史上依舊沒有他任何記載。如果不是墓誌銘的發現,他的一生真的就徹底地消失了。下面就仔細看一下,這位副部級高官的人生軌跡吧。

一個叫徐顯卿的平民子弟,從入仕到吏部侍郎的發展軌跡

徐顯卿,字公望,生於嘉靖十六年(1537)

,是南直隸長洲(今蘇州)人,祖父叫徐庭蘭,父親叫徐騏,家中雖然不是鉅富,但也是算是中等人家,

家族以經營絲織品為業,徐顯卿不是長子

,父親沒有讓他繼承家業的意思,而是希望他考取功名,由於家中富足,徐顯卿能夠安心讀書。而且成績優異,

十八歲就考取秀才,然後在31歲參加應天府(三年一次)的鄉試,以第一名畢業,考中舉人。

一個叫徐顯卿的平民子弟,從入仕到吏部侍郎的發展軌跡

第二年到京師參加會試,考中者稱貢士,貢士可參加由皇帝主持的殿試。徐顯卿考中。

當即被禮部安排到翰林院的庶常館進修

(正七品),這一呆就是四年,他的工作就是和同事們編纂《世宗實錄》(嘉靖)。但徐顯卿不知道的是,他的文章被隆慶賞識,所以他是特批進入庶常館的。

一個叫徐顯卿的平民子弟,從入仕到吏部侍郎的發展軌跡

隆慶六年,36歲的徐顯卿以編修假回家探親,但在坐船回家的時候,突然遭遇雷電颶風,當時不少客船都沉沒了,造成了數百人溺水而亡。

徐顯卿的船也翻了,萬幸的是徐顯卿主僕二人被一艘運糧船給救了。

有道是“

大難不死必有後祿

”。徐顯卿探親回到北京之後,從編修、修撰、侍讀(正六品)開始了緩慢的升遷。

在皇上大朝之時,因為工作關係可以在大殿內侍班,可以看見了隆慶皇帝。

一個叫徐顯卿的平民子弟,從入仕到吏部侍郎的發展軌跡

除了侍班,徐顯卿作為翰林院的官員,還有一項最最重要的工作,

就是教太監讀書認字,每隔三天,徐顯卿都要去內書館為司禮監的太監講課,講四書五經

,實際上明太祖皇帝曾經下旨“內侍勿許識字”,但從朱棣開始這個條例就名存實亡了、從宣宗之後,多以司禮監口授筆錄,傳達皇帝旨意。為此明宣宗就開始讓這些“

高才生

”給太監上課。

應該說,徐顯卿對於這個任務並不滿意。

一個叫徐顯卿的平民子弟,從入仕到吏部侍郎的發展軌跡

萬曆二年(1574),

38歲的徐顯卿第一次參與會試校閱試卷,說白了,就是參加全國高考的閱卷工作,這無疑是徐顯卿最為榮耀的事情,也是國家對他信任的體現

,第一次參與主持會試那年,京城的貢院已經十分陳舊,經徐顯卿向內閣首輔張居正提議,對貢院進行了翻新。這一次,徐顯卿圓滿地完成了任務。從萬曆十年開始(1582),徐顯卿開始擔任萬曆皇帝的展書官,工作內容就是,每次為萬曆講解的經史內容會提前做成講義,放在皇帝的御案上,這些講義就由展書官來為皇帝展開,供皇帝閱讀檢視。

展書官直面皇帝本人,四周皆是重臣。一旦講錯了,後果可想而知。

一個叫徐顯卿的平民子弟,從入仕到吏部侍郎的發展軌跡

徐顯卿後來被提升為經筵講官。工作內容差不多,是可以指著皇帝眼前書冊上的文字進行講解。萬曆十一年(1583),47歲的徐顯卿與王家屏(後入閣為相)再次參與會試閱卷。萬曆十二年(1584),48歲的徐顯卿由翰林院侍讀升兼詹事府左春坊左諭德(從五品),成為本坊掌印官。萬曆十二年(1584),經吏部舉薦,

48歲的徐顯卿補國子監祭酒(相當於清北校長),從四品官員,這份工作的主要職責是隨皇帝參與各項重大活動,譬如以國子監祭酒的身份,在前面引導皇帝登天壇祈雨。

一個叫徐顯卿的平民子弟,從入仕到吏部侍郎的發展軌跡

萬曆十四年徐顯卿被升為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正三品),正式躋身為三品大僚。成為大明王朝的核心官員,這裡必須指出的是,

徐顯卿沒有地方官的經歷,也沒有六部的歷練,就是以一個秘書身份得以升遷的。就是因為皇帝經常看見他,混個臉熟,而此時的徐顯卿身體已經不好,多次生病。

一個叫徐顯卿的平民子弟,從入仕到吏部侍郎的發展軌跡

由於徐顯卿已經是正三品官員,相應的國家待遇都紛紛恩賜下來,祖父、父親俱贈通議大夫、祖母章氏、母親林氏皆誥贈太淑人。萬曆十五年,此後徐顯卿轉任為禮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主管教育和組織人事的副部長)。

徐顯卿從參加科舉到入仕為官,不曾被貶官,不曾被外放,經常陪伴皇帝,沒有受到任何挫折,這是明朝真的非常不容易,雖然有所彈劾也是波瀾不驚,他是否貪贓納賄,也沒有一個明確的記載,他這輩子也沒有為大明王朝做過啥壞事,也沒有做過啥好事。就 是一個庸官碌碌無為。

一個叫徐顯卿的平民子弟,從入仕到吏部侍郎的發展軌跡

萬曆十八年,53歲的徐顯卿連三次上表乞歸。意思是身體日漸衰老,希望早日榮歸故里,頤養天年。萬曆皇帝同意了他的請求,就此徐顯卿回家養老,

萬曆三十年 (1602)。65歲的徐顯卿病逝,他不是知道的是,42年之後,大明亡國。徐顯卿著有《天遠樓集》二十七卷,《四庫總目》王穉登為之序。徐顯卿的一生可謂此生足矣。

我是清水阿嬌,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