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學習書法簡明書法工具書之序言

作者:由 清風徐來慢拂柳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09-26

寫字書前的話叫什麼言

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在《關於書法墨跡和碑帖》一文中談到:以前確也有些人把書法說的過分神秘:什麼晉法,唐法,什麼是神品、逸品,以及許多奇怪的比喻(當然如果作為一種專門技術的分析或評判術語,那是另一回事,只是以此要求或教導一切使用漢字的人,是不必要的。)在學習方法上,提倡機械的臨摹或唯心的標準;在蒐集範本,辨別時代上的煩瑣考證;這等等現象使人迷惑,甚至使人厭惡。

啟功先生如此中肯的教誨,是本系列文章的指導思想,力求簡明而廣泛。

學習書法,機械的臨摹是入門的必須;而對於書法的審美是唯心的,書法的優劣是有普世標準的,但是對於個人,更看你個人的喜愛。即使是一個書法家的作品,那麼也是有不同的,試想一個人四十歲時的書作與六十歲時的書作,根據其筆力、閱歷、心境的不同顯然會有所不同。所以書法藝術的審美更側重的是個人的審美傾向,非要所有人以同一個審美標準認識書法藝術是不妥的。

清代書法家朱閒泉所著《書法捷要》序中寫道:“殫思古法,發揮意旨,於孫過庭《書譜》尤其精研確核,辨析微茫,發展賢秘奧,為後學津樑”。

《書法捷要》還有一段學習書法的論述:“凡學書,須求工與一筆之內,使一筆之內稜側起伏,書法具備;而後逐筆求工,則一字俱工;一字既工,則一行俱工;一行既工,則全篇皆工矣,斷不可湊合成字。”

學習書法要一筆一字,一字一行,一行一篇循序而進,所有速成之說,皆有投機之嫌。功夫不到,一切都是妄談。

清代宋曹也談到:“學書之法,在乎一心,心能轉腕,手能轉筆。”他談到學習書法“在乎一心”而不是三心二意。關於初學者與進取者的過程,宋曹又寫道:“書必先生而後熟,既熟而後生,先生者學力未到,心手相違;後生者不落蹊徑,變化無端。”這個“心手相違”是沒有從“必然王國”過渡到“自由王國”的反映,那麼這種過渡沒有量的積累是不可能的,往往對很多學習書法的愛好者,這個過程極其漫長,而許多朋友也太過執迷只琢磨筆法、章法,或者尋找各種的所謂捷徑、秘籍,而忽略了“力未到”的重要性。

力未到也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練習的積累不夠,二就是字外功的錘鍊不夠。

不管大家承不承認,如今,用筆寫字的頻率已經越來越低了,更不要說用毛筆寫字了,所以大家如果要學習書法,那麼用毛筆書寫的積累是需要花更多的力氣去做的。而如今我們學習書法,也有一個明顯的優勢,就是大家所能看到的歷代書法傑作和碑帖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更多更容易。當然這種優勢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就是不知道如何學起,從哪裡練起。

書法很多時候是唯心的,就是哪本字帖或者哪位書法家的作品讓你喜歡,便可以從這裡開始,先把臨習積累起來,之後,比較同一位書法家不同時期同一書體的作品,再比較同一書法家不同字型的作品,再橫向比較與此書法家同一時代的同一字型的作品。那麼前提是把臨習積累起來。

我們以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作為例子,讓大家先比較顏真卿的楷書作品,再比較他的楷書與行書,再比較顏真卿與同時代幾位書法家的楷書作品。

學習書法簡明書法工具書之序言

學習書法簡明書法工具書之序言

《多寶塔碑》,立於唐天寶十一年(公元752年),顏真卿四十四歲所書。此碑為顏真卿傳世書法最早的作品,為世人所重,故學顏體未有不習此碑者。此碑直刀平底,鐫刻較深,又因石質堅潤,剝落甚少,所以傳世善本,鋒芒猶新。用筆豐厚遒美,腴潤沉穩,結體勻稱秀麗,謹嚴多姿,與其之後所書風貌迥異。所以此書有“以渾勁吐風神”之美譽,也有“近世椽吏家鼻祖”之貶。究其原因大抵書法自陳隋以來,漸趨勻整,入唐則更加嚴謹規範,此碑風格實乃時代使然。

學習書法簡明書法工具書之序言

學習書法簡明書法工具書之序言

《顏勤禮碑》,立於唐大曆十四年(公元779年),顏真卿七十一歲所書。書體大氣磅礴,雍容華美,為其晚年書法的代表作。

學習書法簡明書法工具書之序言

學習書法簡明書法工具書之序言

《祭姪文稿》,書於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九月三日。此文稿書法頓挫縱橫,一瀉千里,終為千古絕調,有“天下第二行書”之譽。

我們可以看到同一位書法家不同時期的楷書作品亦有不同風貌。是書法家不斷積累,昇華的過程。

我們會在這系列的文章為大家廣泛簡明的介紹書法相關的知識。希望對大家,特別是字外功有所幫助。至於習練的積累,希望有興趣的朋友加油,如果沒有時間,那麼此係列文章也會讓你更多的瞭解中華民族獨有的書法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