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窩洛沽東賈莊張氏永樂年至乾隆年的故事(二)

作者:由 百度網友4dd79ff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09-28

何其偉 博士

時至七世,即明隆慶年間,張氏家業大成。此時“除祖業外,別創良田四百餘頃”,“家聲丕振。”表明七世時的張家已躋身本貫極富極貴的鄉紳大戶。與此同時,家學成就日漸彰顯。眾所周知者,如沽鎮之廣濟寺、白衣庵、本村之西大庵、龍王廟、茶棚廟等悉出公手,遠之而不知者多多。匪但此也,附近施石碾十八盤、施義冢地南北百餘畝,使生民之便利,死骨之得依。

時至八世,即滿清入主中原,國朝定鼎前後,出貢生一人,承德郎一人。該貢生“為人孝弟謹厚,賙濟貧困,賑撫族裡。別有義莊,是以遠邇交欽,人皆稱為張善人。”

窩洛沽東賈莊張氏永樂年至乾隆年的故事(二)

時至九世,出例貢生二人,儒林郎二人,文林郎二人,候選州同一人。例貢生韓公,“注禮制則,以教子弟,蓋欲栽培其心地,涵養其性天而已。後履謙公學問純粹,智術過人,皆本庭訓中來也。”鄉飲介賓鵬翎,“博稽群書,淹通經史,補博士弟子員試每冠軍。食餼三十年,而以啟牖後學為己任。本族弟子以讀書顯者多出其門。嗜米南宮書,年近九旬猶手不停筆,真草並茂。”處士玉昆,“志行超遠,不甘於人下。童試時,兩次經考未取案卷,從此棄儒歸農,不談書籍。遂聚家人告之曰:‘吾之能,上不及兄,下不及弟,處於鄉間是贅疣耳,父母生我仰人鼻息,非丈夫也。’於是,攜家北徙於馬兒衢堡,劉家橋焉。不數年間聲名藉甚,啟鴻圖,成駿業,凡該地居民無不景仰,遂共尊為一方世擘。數世子孫繁衍,書香永繼。”

時至十世,躬迎“康乾盛世”,玉田張氏進入鼎盛時期。的確是:敦厚傳家昌運隆,和睦降瑞香火盛。此時張氏發展成為脈系繁多的數百口之家,俾便齊家,昆仲捭闔,分立南北兩大門派。

北門始祖,即族譜上稱“公之功何其偉哉”的履謙公,以其超人的聰明才智和捨我其誰的英雄氣魄,帶領族人銳意進取,建立了可標榜千秋的豐功偉業。在他那個年代,藉助清政府大舉開發京東、雍正年間怡親王奉旨治理還鄉河之際,張氏家族積極拓荒闢土,開發田莊多處,從而出現新的經濟騰飛。庚午飢謹,衝公開倉放糧數千石賑濟災民的善舉向世人表明,此時的張家已經盈千累萬,堪為足以襄助一方的富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