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蒙特梭利-四大發展階段介紹

作者:由 艾妮英語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10-30

蒙氏如何觀察

四.

四大發展階段

一、前言

四大發展階段是蒙特梭利博士為人生的發展做出的一個框架,她認為人的發展是在

0-24 歲,分為 4 個發展階段,每一個階段都包含心理、生理、情感、智力這四個特徵。四大發展階段是蒙氏教育中最基礎最核心的部分。蒙特梭利教育在其他方面的理論都可以在四大發展階段的理論中找到連線性。四大發展階段理論如此重要的原因在於:它是區分傳統教育與蒙氏教育最重要的部分,因為其他學派教育理論並未提到人的發展框架概念。

蒙氏教育與他們不同的是:認為需要提供一個特殊的完備環境來滿足相應階段孩子的需求,認為教育不是純粹的吸取知識。這是蒙特梭利博士在對全世界不同地方的孩子長期觀察對比後,積累了一生的經驗,在她生命的最後時期才發表的。蒙特梭利博士認為:人的發展成熟需要到

24 歲才能真正的成熟,因此,她把人的發展分成 4 個階段,每 6 年為一個階段。(什麼是成熟?它包括心理和生理,情感和智力四個方面的成熟。25 歲後生理現象被基本固化不會再有太大變化。而在心理情緒智力觀念上,25 歲前還有很多的成長空間,25 歲後則這種心理也會被固化,很難改變。)

二、四大發展階段的特徵

1、

普遍性:不論什麼地域,什麼國家,什麼種族文化環境的孩子都要經過四大階段,都有共同的特質。

2、

特殊性:讓成年人知道每一個階段的孩子的需求是什麼,每一個階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需求,這樣才能根據需求為孩子預備完備的環境,有了完備的環境,孩子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才能幫助孩子發展出內在的潛能。

3、主動性:不管在哪一個發展階段,孩子都應該是處於主動和主導地位。他要主動的學習和工作,也就是以孩子為中心,由孩子來參與其中並主導。尤其是對於 3 歲以下的孩子,成人應該僅僅觀察孩子,為他準備完備的環境以及提供他所需要的幫助,不要過於干涉。

4、關聯性:0-3 歲如果沒有在完備的環境中成長,3-6 歲就會表現出很多有問題的地方。如果 3-6 歲的問題還沒有解決就會持續影響到以後的階段。四大階段缺一不可,彼此間具有連續性,每個階段都是下一個階段的基礎,每一個階段之間是無法分開的。如果漏掉一些東西就會影響到之後的發展。例如:第一階段有敏感期,如果孩子在 6 歲以前的語言能力很好,那麼在第二階段就可以豐富口語表達,做到更好。如果語言能力在 6 歲前發展得不好的話,則進入第二階段,也就是小學階段,會更難發展較好的自我表達能力。(當然有些口齒不清也可能是構音問題,這就需要醫學干預。)所以,成人一定要為他們準備好的相應完備環境,只有滿足他的階段中的需求後,他才能更好地進入下一階段。蒙博士提到:我們最終希望我們的孩子成為一個完整的人,所以我們在心理、生理,精神層面都要提供相應的支援。如果這三個方面都能夠得到支援,他們長大後就能夠成為自我實現的人類。就是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會阻撓他也不會放縱他,而是讓他在完備的環境中成長。

三、生命建構圖(創作於

1950年)

這張圖顯示,

0-6 歲和 12-18 歲用紅色表示(代表劇烈變化的階段);6-12 歲和 18-24歲用藍色表示(代表相對平穩階段)。第一和第三階段是平行的,它們有很多共同之處,都是人生的鉅變階段。第二和第四階段也是平行的,是人生中兩個相對穩定的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有兩個子階段。它顯示出人生的發展並不是一條直線,它其實是有曲折的。尤其是 0-3 歲,孩子的身體、體重劇烈變化,3-6 歲心智劇烈變化;以及從 12 歲到 15 歲,童年結束進入青春期,他們都必須面對心理和生理上發生的一系列巨大變化(而且往往生理變化的表現高於心理變化,身體開始走向成熟,心理卻還是顯得幼稚落後)。雖然每個孩子程度不同,有所差別,但都會經歷從無意識的吸收性心智到有意識的吸收性心智,經歷青年階段開始塑造今後的人格傾向,到了 18-24 歲繼續鞏固前面幾個階段的成果,在 24 歲後才真正成熟,更能夠適應社會環境。

四、四大發展階段介紹

第一個階段

0-6 歲:嬰幼兒期幼兒期,0-3 歲前子階段,3-6 歲後子階段。孩子從新生兒到上小學,心理和生理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由其是 0-3 歲,身體從 2kg 到 15kg,3-6 歲會繼續長,但,長的是心智,更精細的動作。六歲是一個基準,有可能在左右波動,有混合的現象。但大部分的孩子都在6 歲左右進入第二個階段。這個階段孩子處在自我建構的過程,有無限潛能,沒有形成明顯的人類特質,但是在 3歲以前的孩子就有了人類特徵(這個過程中有一個輔助力,叫吸收性心智,孩子的意識是怎麼樣才能慢慢地建立起來的呢?他們一定要用手去工作。)適合的環境:家庭、NIDO、IC嬰幼兒社群、CASA兒童之家。

第一階段子階段

1(0-3歲),也是最重要的創造階段

這一階段是第一個建構期,孩子藉由吸收性心智吸收環境中的一切,並固定,發展潛能,創造心智器官從而獲得人類特徵。從精神胚胎髮展到具有人類特徵的個體,內在驅動力讓孩子學會行走、說話、思考、動手做、判斷等等。這個時候的孩子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吸收資訊,這個時候是無意識的吸收過程,他們有一種內在的力量

——荷爾美,驅使孩子與環境互動,在

互動中去吸收經驗。這整個過程都是無意識的。他們一邊體驗一邊鞏固,後面內化成自己的一部分。

第一階段子階段

2(3-6歲):人生創造期

3-6 歲是人生創造期,孩子的吸收漸漸會變成更有意識的吸收,更有目的的工作。孩子將 0-3 歲獲得的能力繼續發展,並將已經得到的能力精細化、鞏固發展意志力,從而繼續發展自信心。

在動作方面,手部肌肉更精細靈活,大肌肉平衡發展可以做出更多的動作;

在語言方面,孩子可以將自己的意識比較準確的表達出來,他們的語言表達越來越好,開始發展書面語言,包括書寫與閱讀的能力。

他們的意識是慢慢增強的,在完成一項工作後他會想要挑戰更難更復雜的工作,而這種意識的建立必須透過手的工作。

成人的角色:

1、示範,成人是孩子行為的典範,要給孩子表現出人類最美好的一部分。

2、預備一個完備的環境,來支援孩子的發展。在準備好的環境裡給他鼓勵,

3、成人是孩子與環境的連結橋樑,孩子透過成人與環境進行接觸。

我們最能為孩子做的就是提供一個完備的環境,鼓勵他,讓他在工作中建構自我,讓他的人類傾向可以被更好地發展出來。

如果我們提供的物品是真實的,那孩子可以在工作中發展出獨立性。因為他會在日常生活中發現自己曾經接觸體驗過這樣的東西,他們會更容易做出預測,更有安全感,更能發展出獨立性。這個環境必須是一個自由的空間,可以提供各種感官的刺激,讓孩子透過他的感官去探索環境,他在這個環境裡探索過後理解了,他就可以瞭解世界,這樣孩子就可以預測

未來,他們的安全感就更好,能力也越好,能力越好就越願意與他人進行溝通。孩子剛出生時透過哭聲來溝通,漸漸地他會發現用口語能夠更好地與他人溝通,如果這個時候,能給予孩子良好的語言環境,他的語言發展需求就能被更好地滿足,

2 歲多的孩子有一個口語大爆發階段,他會很願意與別人進行溝通,到了 4 至 5 歲的時候,他就開始寫

和讀了,這些都能更好地滿足自己的發展需求,所以到了

6 歲左右,孩子的身心就能較好融合,就能順利到達下一個階段。四歲多的孩子有一個書寫爆發期,開始亂寫亂畫,到 6歲開始就會閱讀了,準備好開始進入小學。書寫代表了一種思維,在寫的過程中是一種向外的溝通,也開始有邏輯思維。

0

-6 歲階段,孩子的語言、動作、智力、意志力、情緒、專注力、獨立性就被形成。他們獲得很多技能,也就是能力,他會帶著這些能力進入第二階段。第二階段:6至12歲:兒童期

蒙博士把發展第二階段叫做兒童期,這個時期是從吸收性心智轉向推理性心智的階段,重點在於開始用推理的心態去做出判斷。

在生理方面,孩子們抽條長高,相對會變瘦,乳牙換成恆齒,頭髮更濃密,孩子進入相對平靜的成長期,沒有太大的身心變化

在心理方面,開始有了道德感,開始判斷是非,對對與不對都非常敏感,開始有社交的

興趣,開始有合作的意識,喜歡和幾個朋友一組完成一件工作。同時,孩子進入十萬個為什麼的階段,他們喜歡問為什麼,然後開始找答案。因為他們想要理解事物或者事件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他們充滿好奇心,不再只滿足

”為什麼“只有一個標準答案,開始用邏輯思維去探究學問,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願意團隊合作,會運用過去、現在、和未來進行探討,我們不能再用 0-6 歲的方式和環境去對待他們。

第二階段的孩子都會用到推理性心智去工作,去發現和探索世界。他們喜歡做非常大的工程,越大越細越好。在這個階段,人類傾向的表達方式也不一樣:探索:第一階段探索是用感官,第二階段對探索的表達方式是用推理,更抽象地去表達自己。

秩序:第一階段需要透過外在的秩序去建構內在秩序,第二階段不需要外在秩序,他已經有了內在秩序。如果他養成了很好的習慣,這個階段的孩子可以把自己照顧得很好。

第二階段他建立了公平感,所以成人一定要公平地對待他們。

溝通:這個階段可以跟其他孩子合作,分享自己的知識,也會質疑任何的事物,質疑過後願意去研究事物,尋找真相,透過研究發展自己的智力。也正是因為他們的生理和心理與

第一階段完全不一樣了,兒童需要更好的完備的環境來滿足他們的需求,才能反映出第二階段孩子的特質。

適合環境:他們適合自己的家庭;別人的家庭;教室(教室分為:

6到9歲的低階教室和9到12歲的高階教室)

蒙博士為這一階段的孩子制定了命名為

“宇宙教育”的教學大綱。1935 年(二戰爆發前)她和兒子馬里奧在印度開始發展小學課程,根據這裡獲得的經驗寫出這一大綱。在這一階段開始探討宇宙。蒙氏小學分為:時間線,科學實驗,數學,歷史生物,天文地理,藝術音樂。

成人的角色:

1、

成人有撫養孩子的責任,但是必須學會尊重他們且傾聽他們的話,小學階段的孩子

會有很多想法,尊重他們的想法,然後讓他們去發現自己的想法是否合理,讓他們在自己決定的行為過程中去判斷對錯,這就奠定了下一階段的責任感。

2、

老師要像園丁,種下一顆成長的種子,教師要做點亮孩子興趣的啟發者。

要提供給他們運動的專案,引導他們多接觸大自然,鼓勵他們多參與各種文化活動。但是要特別注意文化所指的所有生活(衣、食、住、行、育、樂)的結晶及生活的質量和內涵。對於孩子的興趣一定要鼓勵,特別是運動的,最好是選定一項運動並堅持下去。因為運動可

以發洩他們的體力讓身體更強壯,並且運動愛好會讓他們學會堅持到底的精神,這些都會成為他們未來抵抗壓力的支柱。

第三階段

12-18歲青春期:

在生理上

,這個階段的孩子容易生病,疲倦,荷爾蒙的激素變化使他們擁有一個新的身體,導致他們看起來容易激動,容易生氣。面臨挑戰,他們開始思考:我到底是誰?所以我

們說,這個階段是在構建社會化的新生兒的階段。在開始進入社會前,他們想要適應這個世界,所以一直在追求怎麼去適應這個世界,如何在這個世界中立足。這個階段孩子的需求就是在社會上找到一個位置,需要在更廣闊的空間裡找到一種歸屬感,不再侷限於家庭和學校。

蒙特梭利博士稱這個階段的孩子為

“大地之子”,並且建立了一個稱之為“大地之子”環境的寄宿學校。家長可以定期去探望孩子。這個階段的孩子的特點與第一階段一樣,他們要用手去工作,所以整個學校像農場一樣,會設立種植農業區,每天會種植農作物、養蜂、收割農作物等等,獲得的成果可以拿到市場上賣掉。孩子們生活在一起,互相協作,自己做飯,自己養活自己,類似一個微型的社群。孩子們的任務就是完成這個社群裡的內部迴圈。孩子們在這一級階段會探索自己的性格特點,探索如何讓自己更有吸引力,探索如何與異性相處。因此這一階段的孩子特別需要行為典範。學校中會有一對夫妻,他們在擔任學科教師以外還充當孩子的家長的角色,這對夫妻必須十分恩愛,正面,他們是能夠成為孩子行為典範的人。

因為這一階段孩子喜歡自己做決定,不願意聽家長的,也不尊重權威,並且總是喜歡挑戰更大的底線,對此我們應該給他們非常清晰和明確的限制。他們在社交上表現得特別願意與朋友在一起(喜歡聚集小團體),通常不太會拒絕朋友的要求,(性格軟弱的孩子容易被強勢的孩子左右),家長應該要教會他們學習如何拒絕一些不恰當的要求,並擔當正面的角

色,同時農場會邀請一些專家學者來到農場與孩子互動,這樣保持與外界的溝通交流,讓孩子在農場也不會感覺被遺忘。這個階段孩子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荷爾蒙的變化導致情緒化,蒙博士認為這個階段的孩子應該遠離家庭。適合的環境:

“大地之子”的教育環境。

第四階段

18-24歲青年期:

這一階段的人具有責任感,願意貢獻自己,他們會常常問自己要如何才能為社會做一些事情,他們會漸漸看到社會的利弊,也想為社會做一些貢獻,重要的是瞭解他們在這個世界中的位置。他們想要在生命中留下屬於自己的印記,他們希望構建更好的世界,而這樣的人才能傳承人類的文明。這時秩序感又回來了,他們需要找到常規和規律給予他們安全感,他們又開始重新需要外部的秩序感。在溝通上的表現,他們會願意分享他們的經歷和經驗,不僅僅是語言,還會透過論文,透過工作來分享。

這四個階段都被滿足後,人才會真正成熟,他有自信,打理好自己,同時也樂於為社會服務,願意成為志願者,直到有一天達到完全的獨立。

適合的環境:大學或專科的技術學校,更重要的是整個世界。

五、總結

通過蒙特梭利博士長時間觀察,而且去到世界各地不同地域,瞭解不同文化,親身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等豐富經歷後,才提煉出了人類發展四大階段,她認為:如果人們能夠理解四大發展階段,也願意幫助孩子,提供合適的發展環境,滿足需要,會對一個人的發展起到重塑的作用。這樣發展出來的孩子將會是非常和諧、非常平和、非常滿足、樂於奉獻的。

“我看待未來的視野是,人們不再考試以及為了一張證書從初中到大學,而是每個人都能透過他們自己的活動,憑藉他們自己意願上的努力,從一個階段的獨立發展到下一個更高階段的獨立,如此這樣,他們個體的內在變革將會持續地進行下去。

《從童年期到青少年期》

——蒙特梭利

家庭教育永遠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環,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守護者

蒙特梭利-四大發展階段介紹

蒙特梭利-四大發展階段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