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表裡山河 美醉遊人

作者:由 山西新聞網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11-07

磧口古鎮住哪裡比較好

表裡山河 美醉遊人

表裡山河 美醉遊人

《人說山西好風光》電視競演最大的創新在於讓景區成為主角唱大戲,競演場地直接落地景區景點。圖為2017年9月20日,山西旅發大會嘉年華在榆次老城清虛閣上演。

表裡山河 美醉遊人

2018年7月11日,張壁古堡景區迎來了山西省首批研學專列團隊。

表裡山河 美醉遊人

4月30日,全省域4條短途運輸航線和3個低空旅遊專案同步開飛,打響了“空中看山西”旅遊品牌。

表裡山河 美醉遊人

水峪口古村特色小吃區主推特色傳統美食。

表裡山河 美醉遊人

歷代王朝在山西共修築了3000多公里的長城,目前尚有遺蹟可辨的仍有1000公里左右,山西成為長城分佈最多的地區之一。

團餐吃出風味來

小長假裡,三五好友出去玩一玩,呼吸一下新鮮空氣是非常美好的一件事情。今年29歲的單身妹子張小曼便樂在其中,大學時的舍友相約要來山西玩,小曼便開始琢磨怎麼玩。

“我們宿舍那幫妹子,一個個都是資深吃貨,旅遊到哪裡,就要吃到哪裡。吃當地的正宗名小吃,也不枉嘴和胃跟著出來一趟。”小曼笑著說。

前兩年,大家忙著考研、找工作,現在基本穩定了,畢業也5年了,張小曼便組織了這次旅遊聚會。

小曼說:“說起‘逛吃’,我覺得山西的美食有獨特的味道。比如麵食,在山西,多種多樣的麵食讓人慾罷不能,即使是同一種麵食,也有多種不同的做法。”

小曼說,其實,舍友們對山西美食的瞭解是從一首山西民歌《誇土產》開始的。“平遙的牛肉太谷的餅,清徐的葡萄甜格盈盈,榆次太原祁縣城,有的是拉麵削麵香煞人……”山西的美食文化讓很多外地人都垂涎三尺。

這幾年,就職於省直單位之後,愛“逛吃”的小曼對山西文旅的發展有了更深的瞭解。且不說傳統美食開始向縱深發展,各種功能性特色產品逐漸湧現,伴手禮多元豐富。最讓遊客們欣喜的是,酒店的“團餐”也發生質的變化,帶有當地特色的風味小吃也上了餐桌。小曼和姐妹們去壺口瀑布、關帝廟等地遊玩的時候,還發現除了酒店的自助餐外,臨街小店的特色小吃很是吸引人,比如呂梁的土豆宴、大同古城裡的涼粉,便宜又實惠。

夜晚的時候,便去酒吧一條街、小吃一條街尋找不一樣的美味,那裡的吃食更加豐富,可以滿足來自世界各地遊客的味蕾。

吃在山西,除了美食,還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可以慢慢品味。

本報記者 任志霞

特色住宿情意濃

小雨淅瀝,踏著青石板路,撐一把油紙傘,留宿古城客棧,古色古香流過,好似把你帶進了歷史。再煮一壺清茶,望向窗外的雨點,抑或牆角的薔薇,欣賞這樣的美景是遊覽磧口古鎮最愜意的時刻。這是50多歲的劉振愛最喜歡的生活。

在磧口黃河賓館傾注了10餘年青春的劉振愛,見證了客棧的變遷,見證了山西旅遊住宿的發展。1999年,省政府命名磧口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可當時的磧口酒店業發展滯後,遊客往往會返回臨縣縣城住宿。看到當時的狀況,陳有福、劉振愛夫婦決定回鄉創業,翻修了這處佔地1600多平方米的老宅,於2001年正式開業,成為當地的民宿新景。

磧口古鎮旅遊淡旺季明顯,尤其進入淡季,客人明顯減少,而酒店為了保持服務的品質化,淡季不裁員,全員正常上班。和山西眾多旅遊景區的酒店一樣,“家”這個理念逐漸融在黃河賓館的每一個細節中。

這也是很多縣區特色文化景區酒店打造住宿的基本理念,除了獨有的特色,他們更注重服務內涵的提升。比如李家山上的窯洞冬暖夏涼,茶棚、鞦韆、搖椅、木偶、拼布墊、石盤桌、紅燈籠、木相框、牆壁上的裝飾……很多舊時房屋裡的裝飾和土炕,向遊客展示著舊時光裡的簡單生活。

“大都市的連鎖快捷酒店、星級酒店,還有古色古香的民俗客棧、窯洞……在山西可以領略很多不一樣的風情,在住宿這個領域,讓遊客品味文化的同時,更注重‘家’的輕鬆。”劉振愛如此說。

華燈初上,三晉大地染上一抹暖色,外出遊玩的客人談笑風生地走進了自己的“家”,體味著山西人濃濃的熱情。

本報記者 任志霞

出行越來越便捷

“60元坐飛機,又快又穩,還可以全程欣賞地面風景。山西的旅遊出行真的是越來越方便多樣了。”經常往返於太原和大同的蘇珊如是說。

今年40歲的蘇珊是一名商業精英,也是一個旅遊愛好者。8年前,蘇珊開始在太原做美容產品代理,四處尋找貨源、客商,組織顧客旅遊成了她的日常。短途運輸航線開通後,她第一時間進行了關注。當時,她正好回大同辦事,便體驗了一把。蘇珊先在攜程網上查了航班資訊,並進行網路訂票。又在航旅縱橫App上辦理了值機。來到候機廳發現,登機時無需登機牌,憑身份證便可登機。

蘇珊說,早些年,她帶顧客去大同遊玩的時候,還坐的是大巴,晃晃悠悠,坐火車還得到火車站排隊買票。現在又多了飛機,馬上還要開通高鐵,出行真的是越來越方便了。

這幾年,山西規劃省內旅遊資源,利用客運企業優勢,開展直通車和旅遊觀光巴士環線的設計和執行,啟動了旅遊列車、低空飛行,建設了旅遊公路。老百姓自己還可以駕車、騎行,多種選擇,總有一款適合自己的。除了交通方式,出行訂票、安檢等相關服務也越來越方便快捷。下了飛機之後,各個城市的共享單車、共享汽車、租賃汽車都非常方便。這兩年,山西加快推動運輸服務與旅遊業深度融合,很多景區樞紐場站與景區景點實現了“無縫銜接”,高鐵站、機場、汽車站和重點旅遊景區延伸發展了共享汽車、汽車租賃等業務,極大地方便了老百姓。

蘇珊一家人的出行會根據景區的遠近、時間的長短、旅行的目的而進行不同選擇,交通工具涉及了私家車、公共汽車、火車、飛機、租賃汽車、共享單車等。

本報記者 任志霞

旅遊體驗更豐富

9月15日,家住省城天一城的周紅便開始和丈夫商量國慶節期間的出行計劃。

周紅夫妻倆有一個10歲的兒子,本來就愛旅遊的夫妻倆,兒子三歲以後,每個假期都安排出遊。他們的口號是:“萬卷書要讀,萬里路要行。”每年的計劃便是國內一趟,國外一趟,省內隨時走。

周紅說,這幾年山西的遊玩線路和選擇非常多,自駕遊、鄉村遊、短線遊、親情遊基本是小長假出行的首選,另外還有體驗遊、休閒遊、青少年團體遊、徒步遊等各種旅遊產品,各地根據景區特色,紛紛推出了家庭參與性較強的旅遊活動,滿足了不同遊客的需求。甚至,隨著交通航線的通達,大同等地也能夠直接辦理出境遊。

當然,最讓周紅驚喜的是,不少景區推出夜間旅遊產品,延長旅遊產業鏈,豐富遊客夜遊體驗。比如太原晉陽湖畔的《如夢晉陽》水秀,就在家門口,真的非常好看。平遙古城的酒吧一條街、情景劇《又見平遙》、電影宮等都豐富了旅遊產品,留住了過往的遊客。此外,還有太原到運城、呂梁和大同等地空中游,“太行號”和“長城號”旅遊列車推出的普速旅遊,可謂品種齊全,從晉山晉水到晉文化,真的有很多選擇,包裝了很多不一樣的產品,感受到了不一樣的山西。

本報記者 任志霞

晉韻好禮任意挑

一把小剪刀在手藝人的巧手中上下翻飛,只片刻工夫,一幅栩栩如生的人像便脫穎而出……“太像了!和本人幾乎一模一樣!”在忻州市岢嵐縣宋家溝村,定居法國的山西人董倩捧著當地手藝人為自己剪的小像,欣喜地讚歎。作為一名資深旅行者,董倩的足跡遍及世界,此次遊覽完五臺山後,專程趕到宋家溝村感受鄉村文化。

村裡老奶奶展示手工製作的麵塑作品,糯米麵在一雙巧手下,變化成各種形狀,再加上色彩的點綴,個個精美、巧奪天工。婆姨們現場剪的精緻的窗花剪紙,還有巧手繡出的手工鞋墊……董倩忍不住一一購買,帶回去送給法國的親友。

“出門旅行,總想購買一些地方特色旅遊商品,當做旅途歸來的一段美好回憶。但不知從何時起,很少購買了,因為不同的景區出售的是大同小異的東西。”回到山西,遇到具有獨特文化藝術魅力的“晉韻好禮”,董倩重新燃起買伴手禮的慾望。

近年來,山西大力發展文旅產業,舉辦各種旅遊商品創客大賽,挖掘、打造出一大批值得帶走的山西“寶貝”。遊客能帶走的,不再僅是大棗、核桃、老陳醋,一些極具山西本土元素的旅遊紀念品早已被國內外遊客熟知,並爭相購買。

掛毯、木刻、磚雕、葫蘆、泥塑、麵塑、刻瓷……這些產品的製作工藝有的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陽剪紙、特色麵食龍鬚麵、吹面球及孝義皮影《穆桂英掛帥》等節目的表演,從視、聽、技、藝立體詮釋了山西的文化魅力。

如今,越來越多的遊客成為了山西旅遊商品走向世界的傳播者,他們不但大力推薦,還要大量採購,帶到省外、國外,讓更多人透過手工藝品領略山西的風土人情、深厚文化。

本報記者 張婷

娛樂專案花樣多

滾鐵環、捏麵塑、撫琴、逗貓、喂鳥,玩累了,趁著暮色看起露天電影,感受著螢幕裡不斷切換的山西老故事……這樣的場景,是平遙古城洪善驛君瀾別院的日常,遊客們遊覽完古城,總能在下榻的客棧裡找到“樂子”,把白天的樂趣延續。

“酒店不再是單純的吃住之所,正隨著市場的變化而發生著功能性的調整,場景化的體驗式消費越來越受熱捧,場景就是價值,體驗就是效益,體驗式場景的塑造尤為重要。”客棧負責人魯寶國娓娓道來。年初的時候,客棧從“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入手,結合地方特點,重點開展了皮影木偶戲、平遙麵食製作、傳統手工月餅、古城剪紙以及滾鐵環、打陀螺、踢毽子、跳房子等懷舊小遊戲。

魯寶國介紹,國外遊客對這些新增產品尤為感興趣,特別是皮影戲和木偶戲,每天晚飯後的演出幾乎場場爆滿,他們甚至給這樣的劇目起了個特別洋氣的名字——PINGYAO opera。臺灣客人、海外華僑,他們更喜歡的是平遙麵食製作和傳統手工月餅,往往在體驗過程中回憶起兒時的景象,因感懷而落淚。

曾幾何時,來山西的遊客缺乏娛樂專案,常常是“白天看廟,晚上睡覺”,單一的消費方式很難讓遊客在景區過夜停留。如今,隨著山西對旅遊秩序的規範和旅遊配套的逐步完善,遊客對山西的文化之旅持續升溫。重點景區的大型情景劇比如《又見平遙》《又見五臺山》等頗受遊客喜愛,不少景區新增添了玻璃棧道、滑翔翼、旱地滑雪、房車營地、高空纜車等旅遊體驗專案,讓遊客有了更多的選擇。

本報記者 張 婷

本版圖片均為資料圖片

本版責編:崔如意 版式/製圖:劉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