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欞星門:傳承文脈七百年

作者:由 菏澤日報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11-12

元大德十一年是誰

欞星門:傳承文脈七百年

欞星門建造於元代,全部為石結構,雕刻精美

欞星門:傳承文脈七百年

欞星門南側立柱與抱柱石結構

欞星門:傳承文脈七百年

欞星門:傳承文脈七百年

被圍欄保護起來的欞星門

欞星門,中國傳統古建築名,是文廟中軸線上的牌樓式木質或石質建築,在菏澤市成武縣城區古城街西段路北,有一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欞星門”,是元大德十一年建造的文廟外門牌坊式建築。欞星門由全石打造,四柱三門式的建築風格,雕刻精美。

歷經七百年風雨

8月30日,記者走近這座歷經七百餘年風雨滄桑的“欞星門”。位於成武文廟舊址的欞星門是老城區中的“CBD”,已經被圍欄保護起來的欞星門與身後的高樓大廈形成鮮明對比。

欞星門,是文廟中軸線上的牌樓式石質結構建築。“欞星”即靈星,又名天田星。《後漢書·祭祀志下》記載:“漢興八年……於是高帝令天下立靈星祠。”漢高祖祭天祈年,命祀天田星。天田星是二十八宿之一“龍宿”的左角,因為角是天門,門形為窗欞,故而稱門為欞星門。文廟是供奉孔子的地方,把進入文廟的第一座門命名為欞星門,皇帝祭天時,須先祭欞星,文廟中設欞星門,象徵尊孔如同祭天,體現了儒學作為封建社會指導思想的重要性。

據清·道光庚寅本《城武縣誌》記載,欞星門為成武文廟的第一道門。據文廟院內遺留的元大德年間的成武文廟聖旨加封碑記載,欞星門是元大德十一年在修繕文廟時建造。

該門青石質,東西長11。5米,南北寬1。1米,高4。8米,總面積12。65平方米。建築格局為四柱三間式,四個立柱均為沖天柱,表示尊孔如尊天。每個立柱兩側各有一鼓式抱柱石,全石結構,雕刻精美。

成武欞星門採用與曲阜孔廟門前的欞星門建築相同形制,均為四柱沖天式,且每個石柱的頂端均刻有浮雕祥雲和二龍戲珠紋飾,技術精湛、雕刻精美,栩栩如生。成武欞星門歷經七百餘年風雨滄桑依然在原址挺立,儲存基本完好。

石坊建築的珍品

整個牌坊上的文字均為雙鉤寫法,筆法精細,分佈勻穩,線條飽滿,佈局工整。正間石柱額坊橫刻“欞星門”三字,兩側為對稱雲紋。其中欞星門的“欞”字為金元時期的寫法,下面三個口寫成“品”字,暗含儒家文章天下一品之意。正間石柱豎刻為研究我國元代欞星門元代書法藝術和元代欞星門雕刻藝術提供了實物依據。

在石柱文字上部均淺浮雕石鍾,下部為浮雕蓮花座,寓意孔子高尚的品德和集古今先賢之大成的思想。對聯外呈書畫裝裱框樣式,雕刻精美。左側次間額坊鐫刻“金聲玉振”,四字象徵孔子思想集古聖先賢之大成,如同奏樂,以金鐘發聲,以玉磬收韻,集眾音之大成一樣。右側次間額坊鐫刻“江漢秋陽”四字,象徵孔子的人格道德就像長江漢水清洗過那樣乾淨,又如被夏天的太陽曬過那樣無瑕。

“它用料沉穩厚重,造型簡潔大方,莊重肅穆、雄偉渾厚、氣勢不凡,是古代石坊建築中的珍品。欞星門是成武故城、成武文廟的重要實物證據,為研究成武當地歷史提供了真實可信的實物資料。”成武縣博物館館長郭立告訴記者。

欞星門在建築技巧上橫樑與立柱全是扣榫,結合嚴密貼熨,沒有石灰漿口,宛然天衣無縫,具有結構牢實、古樸典雅的特點。欞星門精湛的技藝令人驚歎,為研究成武文廟佈局和我國元代全石牌坊建築藝術提供了實物資料。

融入城區建設整體規劃

據悉,全國共有90多個市區縣擁有文廟,而欞星門作為文廟的附屬建築,存世數量卻遠不及文廟。成武欞星門有其獨特的歷史文化特徵,是元代石質牌坊建築的代表,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由於年代久遠加上自然災害及人為因素,欞星門的正間額坊斷裂,兩個側間的額坊均有不同程度損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文廟被毀,僅存欞星門,文廟格局遂遭破壞。2018年成武縣人民政府對欞星門進行修繕。

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16字工作方針,保護是為了更好地利用,利用必須以保護為前提。下一步,相關部門將不斷完善管理機制、制定管理細則,開展文物本體的保護工作,依據公佈的保護規劃開展文物環境及相關景觀整治工作,完善與保護利用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在保護好的基礎上,將欞星門融入城區建設整體規劃,讓欞星門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菏澤報業全媒體記者 牛文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