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沒有坎坷不叫命運,沒有苦難不叫人生

作者:由 甜瑤情感說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12-04

消沉是什麼意思啊

有個神情憂鬱的人坐在酒館靠窗的桌子前獨自喝著悶酒。這時有一位禪師路過,他跟禪師打了個招呼,然後問對方能不能開解一下自己。禪師來到他面前,問道:“施主,有什麼可以幫到您嗎?”

沒有坎坷不叫命運,沒有苦難不叫人生

這個人看了禪師一眼,抑鬱地說:“我的問題太多了,沒有人能幫得了我,不過大師你可能能開導一下我。大師我問您,為什麼我會吃那麼多苦啊?活著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痛苦與煩惱啊?怎麼樣才能沒有悲傷與失落?如何才能避免失敗與坎坷?”禪師沒有直接回答他,而是跟他說:“明天你到戒臺寺找我,我在那裡等你,到時候我可以給你答案。”

第二天,他來到戒臺寺,找到禪師。禪師見到他,只是說了一句:“走,跟我去一個地方。”然後便先行走出院門。他看到禪師已經走了,只好滿腦子疑惑地趕緊跟上去。兩人走了好長一段路,突然,禪師對他說:“到了。”他停下腳步,發現自己正置身於荒郊野外,周圍有很多墳墓。

他一臉不解地看著禪師。禪師指著這些墳墓對他說:“你看看吧,只有躺在這裡的人,才完全沒有痛苦與煩惱,悲傷與失落,失敗與坎坷。”他若有所思。禪師繼續說道:“苦難就像感冒,幾乎不可避免。沒有坎坷崎嶇不叫命運,沒有痛苦煩惱不叫人生。正是有失敗的存在,才顯得成功的可貴;正是有苦難的存在,才顯得幸福的甜美。”他聽了之後,若有所悟,心情突然變得豁然開朗起來。

沒有坎坷不叫命運,沒有苦難不叫人生

有一位悲觀主義哲學家曾經說過:“我們出生時之所以哇哇大哭,是因為我們預知生命必然充滿了痛苦,至於迎接新生命到來的成年人之所以滿心歡喜,是因為世間又多了一個人來分擔他們的苦難。”

這位哲學家的觀點無疑是消極、悲觀、負面的。雖然我們必須承認,困難、痛苦、煩惱、麻煩、悲傷、失敗……這些苦難誰也避免不了,然而,人生是苦是樂,是悲是喜,完全是個人內心的感受。但要知道,雖然我們無法選擇出身,但我們可以選擇環境;即使我們無法選擇環境,我們也依然可以選擇心情。

在漫長的人生路上,每個人都難免會遭遇到這樣那樣的痛苦與煩惱,經歷種種坎坷與崎嶇。任何人都無法為自己建造一堵拒苦難於門外的防火牆,但是每個人都可以選擇如何面對苦難。面對苦難,有人抱怨,有人恐懼,有人一敗塗地;苦難面前,有人苦中作樂,有人以苦為藥。

沒有坎坷不叫命運,沒有苦難不叫人生

有個人開了一家公司,卻因為經營失誤,不但公司倒閉,自己還欠了一屁股債。為應付那些天天討債的債主們,他心力交瘁,精神幾近崩潰,甚至萌生過自殺的念頭。為了躲開那些債主,他逃到了一個親戚家裡。這個親戚的家在比較偏僻的農村,此時正是八月初,瓜熟蒂落時節。當他在瓜田旁的小路上漫步時,田裡飄出的陣陣清香吸引了他。看守瓜田的一位樸實的老人看見了他,便熱情地摘了一籃子瓜果,邀請他品嚐。可惜,心情低落的他一點胃口也沒有,但又不好意思謝絕老人的好意,於是禮貌性地吃了半個,並隨口誇讚了幾句。

老人得到了他的誇讚後顯得非常高興,便滔滔不絕地說起了他種植瓜果所付出的辛苦與汗水,快樂與收穫。透過老人的講述,他大致知道了老人的一些故事。原來,老人大半生都與田地相伴,辛苦了半生,也曾遭遇過好幾次苦難。例如有一次,就在瓜苗剛出土時,瓜田便遭遇到了旱災。為了不讓瓜苗旱死,老人每天都用扁擔挑水灌溉,來來回回很多趟。直到一個多月之後旱情得到緩解,他才不需要每天都那麼辛苦地挑水。還有一次,正值瓜田收穫之時,一場冰雹來襲,打碎了他半年多的豐收夢。還有一年,一場洪水捲走了瓜田裡他所有的希望……不過,雖然遭受了如此多的苦難,但老人依然非常堅強、樂觀,他認為:“人和老天爺打交道,吃苦是少不了的,但是隻要挺一挺、撐一撐,咬緊牙關,苦總會過去的,等到最後收穫的不還是我們嘛!”

沒有坎坷不叫命運,沒有苦難不叫人生

老人苦中作樂的樂觀精神深深感染了他,令他心情一下子也好了起來。老人的這番話,也有如當頭棒喝,令他醍醐灌頂,獲得頓悟。幾年以後,他東山再起,不但還清了所有債務,還把企業經營得有聲有色,他也因此成為全國知名的企業家。

他從老人苦中作樂的精神中領悟到如何對待苦難與挫折,失敗與坎坷,懂得了“看成敗,人生豪邁,只不過是從頭再來”的道理。在這種精神的鼓舞下,他重新振作,努力拼搏,最終重新崛起。可見,既然苦難是躲不掉的,為何不積極面對,與苦難共舞呢?

當苦難降臨到我們身上時,我們除了應該樂觀面對,還可以以苦為藥。有很多人怕吃苦,但有些人卻主動去吃苦,把吃苦當作補藥,讓苦難成為刺激自己身體潛能的藥。吃過中藥的人都知道,很多中藥吃起來(或者喝起來)是很苦的。但正是這苦藥,激活了人體的生命機能,增強了身體的免疫力,使人變得健康起來。同理,人生其實也離不開吃苦。有些人領悟到這一點,所以便以苦為藥,藉此人生之苦,啟用其內心的靈魂,使自己變得堅強起來,進而取得巨大成就。

沒有坎坷不叫命運,沒有苦難不叫人生

有位女子在大學畢業後便開始在倫敦漂泊,平時靠打些零工養活自己。後來,她與一名記者結了婚。不幸的是,丈夫最終拋棄了她,並把她連同剛出生僅4個月的女兒一起趕出家門。身陷痛苦之中的她並沒有讓自己消沉,在這段時間裡,她還給自己做了一個在日後徹底改變她命運的決定:寫一套書。

靠著倫敦政府給予的租房補貼,她租了一間簡陋的房子。在廚房的桌子上,她完成了第一部作品的手稿。她妹妹看了手稿後,對內容大加讚賞。這使她受到了極大的鼓舞。於是,她每天都用手推車推著小女兒走半個小時的路,來到某家咖啡館,然後找一個安靜的角落,在女兒熟睡後專心地寫作。

1997年,她的第一部作品問世。在該部作品被拍成電影后,不但電影收穫了很高的票房,她的書也在全世界暢銷,並在全世界迅速掀起一股“哈利·波特”熱潮。後來,她的作品被翻譯成60多種語言,在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銷售達2億冊以上。她被英國女王伊麗莎白授予“帝國勳章”,並躋身於美國《財富》雜誌的“世界名人百富排行榜”。她就是暢銷書《哈利·波特》系列的作者:J。 K。羅琳。

沒有坎坷不叫命運,沒有苦難不叫人生

在媒體採訪她時,她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人生就是受苦。”她還自稱自己是一個以苦為藥的人。事實上,正是這些苦難,激活了她內心深處的靈魂與潛能,寫出令世界無數讀者痴迷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說。

19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威廉·亨利·布拉格小時候在學校裡經常被富家子弟嘲笑,因為他總是衣衫襤褸,腳上還穿著一雙比自己的腳大很多的破舊皮鞋。為此,有些同學誣陷他,說他這雙皮鞋是偷來的。

一天,老師把他叫到辦公室來,死死盯著那雙鞋,威廉·亨利·布拉格馬上明白是怎麼回事,於是便將一直隨身帶著的一封信遞給老師。這封信是他父親臨終前寫給他的,信上有這樣的一段話:“孩子啊,真抱歉,但願再過上一兩年,我的舊皮鞋你穿在腳上就不會太大了。這樣的話,等到你成功的那一天,我也將引以為榮,因為我的兒子正是穿著我的這雙舊皮鞋奮鬥成功的。”

沒有坎坷不叫命運,沒有苦難不叫人生

在苦難的激勵下,威廉·亨利·布拉格努力拼搏,積極上進,從而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的成就。最終,他成為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現代固體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並於1915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總之,沒有坎坷不叫命運,沒有苦難不叫人生。既然誰也逃不過苦,我們何不積極地看待苦,樂觀地接受苦,與苦成為朋友而不是敵人呢?甚至,我們可以讓苦成為我們前進路上的墊腳石,激發我們潛能的良藥和提升我們心靈免疫力的營養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