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上海著名翻譯家薛範逝世,譯海生涯累計譯配發表歌曲近2000首他讓《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至今傳唱

作者:由 湘湘帶你看社會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12-14

何以度餘生歌曲

原標題:上海著名翻譯家薛範逝世,譯海生涯累計譯配發表歌曲近2000首他讓《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至今傳唱

“深夜花園裡,四處靜悄悄……”一曲被幾代人傳唱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隨著歌詞譯者薛範的去世再度刷屏。昨天記者從上海翻譯家協會獲悉,9月2日21時31分,翻譯家薛範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逝世,享年88歲。

“擇一業,畢一生”,薛範七十年從事歌曲翻譯介紹和研究,譯配發表歌曲近2000首,其中俄語歌曲就有800多首,編譯出版的外國歌曲集有30多種。《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雪絨花》《鴿子》《草帽歌》等金曲在中國廣為傳唱,他用譯配的歌曲搏擊人生的樂章,也將作品中澎湃的生命力傳遞給聽眾,予人力量。

“這些歌是如此溫柔,能觸動心絃能融化堅冰;這些歌又是如此倔強,戰火苦難禁錮都不能摧毀。無論是放聲還是低吟,總在心間縈繞徘徊,抹不去。”上海音樂學院教授陶辛說,薛範自謙為蘇俄歌曲“二傳手”,實際上,透過他的譯筆,歌曲裡的美好植入了中國人的心中,凝聚成一代人文化記憶和情感基因的一部分。

“薛範在中國的文學界、音樂界、翻譯界是獨一無二、無可替代的存在。他用歌曲翻譯參與了一個時代的歷史程序,又深深影響了中國幾代文藝愛好者。在人生最灰暗痛苦的時候,是他翻譯的世界名曲拯救了我的靈魂。”評論家毛時安感嘆,薛範為人低調,臉上掛著謙和的微笑,自強而不自傲,從不向命運屈服低頭,是一個大寫的“人”,一個文化上的“英雄”。

不屈英雄的背後,是多年的艱辛抗爭——兩歲時不幸患上小兒麻痺症,薛範從此與柺杖、輪椅為伴,文學翻譯成了他人生的突破口。薛範筆耕不輟,自學成才,為了更好地達到譯配的效果,他大量研讀外國音樂史、作曲法、曲式學、音樂作品分析等。除俄語外,薛範還自學了英、意、西、法、日等多種語言,編譯推出《俄蘇名歌經典1917-1991》《俄羅斯民歌珍品集》《世界電影經典歌曲500首》《世界反法西斯歌曲選集》等,還出版了《薛範60年翻譯歌曲選》《歌曲翻譯探索與實踐》等。

被問及多年來何以持續不斷創作時,薛範曾說:“音樂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早已融入我的生活和生命,我不能想象哪天如果沒有音樂,我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音樂給了我安慰、信心、溫暖和力量。”在獲中國翻譯協會頒發的“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時,他在獲獎感言中說:“以歌曲翻譯而獲此殊榮,恐怕在中國翻譯史上也僅有一次。我七十年來一直從事歌曲的翻譯介紹和研究,要感謝廣大樂友們,他們到處傳唱,使之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珍品。餘生仍當繼續努力,豐富大家的精神生活。”(許暘)

【來源:文匯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