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慶餘年》:看宰相林若甫與慶帝的角逐,試議古代皇權與相權之爭

作者:由 趣觀歷史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3-01-12

皇權和相權是如何發展的

引言

新中國建立以來,中國國力日益增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大量的影視作品也如雨後春筍般茁壯成長起來。

2019年初冬,古裝權謀大劇《慶餘年》開播,一經上線就引得世人爭先觀看。對於這部劇,人們熱議斐然,而劇中宰相林若甫的親子被殺則把這部劇完整地推上熱議高潮。

林若甫身為朝廷宰相,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然而在慶帝的干預下,親子被殺最終也只得不了了之。中國傳統政治制度中的相權與皇權相比就如此不值得一提嗎?

《慶餘年》:看宰相林若甫與慶帝的角逐,試議古代皇權與相權之爭

▲《慶餘年》慶帝劇照

時光指標撥回戰馬嘶鳴的戰國末期,那時候秦始皇剛統一六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國家一統的情況下統一文字、度量衡、錢幣等,並開創嶄新的權力架構。

秦始皇實行中央集權制,在中央設立三公九卿,在地方設立郡縣,皇帝可以層層管轄直至基層,皇權顯著提高。

然而,全國的政務悉數交由皇帝一人,使秦始皇分身乏術。

在這樣的情況下,“掌丞天子助理萬機”的丞相正式出現在歷史舞臺上,中國長達兩千餘年的皇權和相權的鬥爭就此展開。

《慶餘年》:看宰相林若甫與慶帝的角逐,試議古代皇權與相權之爭

▲秦始皇陵近照

秦始皇執政時,李斯是為秦朝宰相,他為秦始皇統一六國付出不少心血,善於權謀的秦始皇即使將部分權力給予李斯,也是無關緊要的,在此時皇權還是大於相權。秦二世胡亥即位後,李斯和宦官趙高篡奪國政,秦二世最終被二人鳩殺,秦朝後期相權大於皇權。

趙高的“指鹿為馬”,正是這一歷史時期相權大於皇權最好的驗證。漢承秦制,在郡縣制的基礎上實行分封制,相權逐漸薄弱,但皇權也因大肆分封諸王導致動盪,吳楚七國之亂就事出於此。漢朝末期,外戚專權,皇帝成為傀儡,霍光、竇憲、梁冀、何進所代表的相權先後踐踏在劉氏皇族的皇權上。

《慶餘年》:看宰相林若甫與慶帝的角逐,試議古代皇權與相權之爭

▲趙高“指鹿為馬”劇照

隋唐時期,國家大一統的局面終於形成,整個國家政治勢力歸於穩定,相權再一次成為皇權的附庸。

唐朝中後期,地方節度使開始割據為王,各地各自為政,中央皇權被大幅度削弱。不久之後,宣武軍節度使朱溫代唐稱帝,五代十國登上歷史舞臺。

隨著時光的不斷前進,北周大將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結束長達百年的混亂割據場面。宋太祖統一中國後,盛文衰武,將文人墨客送上相權中心。

《慶餘年》:看宰相林若甫與慶帝的角逐,試議古代皇權與相權之爭

▲宋太祖趙匡胤劇照

宰相趙普以半部《論語》治理天下,大力發展和推廣科舉制度,終宋一代,相權成為了輔佐皇帝統治天下的良好工具。

然而宋朝後期,也出現蔡京、賈似道等文人霍亂朝綱,最終導致宋朝走向滅亡的相權悲劇。時代不斷髮展,世人開始向多元思想觀發展,利益成為皇權,相權之爭的成功點。

《慶餘年》:看宰相林若甫與慶帝的角逐,試議古代皇權與相權之爭

▲朱元璋兼滅群雄雕像復原

明朝時期,朱元璋從一個四處乞討的小沙彌成為開國皇帝,在對前朝的歷史經驗進行總結時,朱元璋積極地為皇權至高無上做出一番努力。明朝開國伊始,太祖朱元璋就對有功之臣進行殘酷剿殺,徐達、李善長等開國元勳就死於這場鬥爭中。

朱元璋為使皇權達到空前的高度,順利成章製造胡惟庸案,將丞相胡惟庸十族殺盡,牽連者多達三萬餘人。自此以後,朱元璋立下祖訓,明朝不得設立丞相一職,相權自此退出歷史舞臺。

《慶餘年》:看宰相林若甫與慶帝的角逐,試議古代皇權與相權之爭

▲文華殿近照

實際上,明朝洪武廢丞相後至整個清朝一代雖未設立丞相一職,然而為方便皇帝快速處理全國政事,皇帝設立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等三殿三閣大學士,位同宰相。

不過這個時候的大學士權力已經大大削弱,成為皇帝輔佐政事的顧問,相權沉入史無前例的低谷。當然,並非歷代帝王都是勵精圖治之輩,“家天下”的皇權不斷提升也導致國政盡系統治者一人之手,最終導致清政府的轟然倒塌。

結語

皇權和相權幾千年的鬥爭,反映出國家專制制度的肆意成長。實際上,中央集權政治制度也存在許多弊端,皇權和相權一直都是相輔相成,共始共終的構成專制政體的兩個相反因子。在封建時代,相權的存在有著時代的必然性。

參考資料:

《史記·秦始皇本紀》

《後漢書》

《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