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商鞅的悲劇,其實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

作者:由 歷史小都督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3-01-15

秦孝公生的什麼病

商鞅的悲劇,其實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

說起商鞅,學過歷史的童鞋們絕不陌生,他對於秦國的崛起,乃至秦朝的建立都不朽的功勳,雖然他有才華有謀略但是最終卻不得善終,究其原因,他自身的原因佔百分之八十,與其說時勢不留人,卻不如說自己引火燒身。

商鞅本是衛國人

商鞅的悲劇,其實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

商鞅並不是秦國人,他本為衛國人,本名衛鞅,因他在一次戰役中統領著秦軍收復了河西之地,國君賜予衛鞅十五邑,人稱商君,久傳之後便成商鞅。他是在秦國發榜招攬賢才之時才選拔進入秦國做官,商鞅在秦國時國君是秦孝公,這一位可是商鞅的貴人,如果沒有他也就沒有後來名垂青史的商鞅,當然商鞅的存在也的確為秦國出了不少力,也可以說如果沒有商鞅的變法,秦國也不會有後來完成一統六國的豐功偉績。

商鞅的改革得罪了秦國權貴

商鞅的悲劇,其實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

凡事都有利有弊,商鞅雖助秦國完成力量的積蓄,卻也因此得罪了當時秦國的權貴。在公元前338年時,商鞅最大的支持者秦孝公病故,這一下商鞅不再有支援實行改革的力量,改革程序滯緩。同時因權貴對商鞅仇恨已久,於是商鞅被當時貴族的代表——公子虔誣陷有謀反之心,無奈只得慌忙逃竄,最終與公子虔的隊伍相戰於彤地,被五馬分屍而死。

商鞅的悲劇,其實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

雖然商鞅一生用法但卻不知變通,甚至出現矯枉過正之嫌,他推崇輕罪重刑,無論是貴族還是平民,犯罪則誅行以正風氣,甚至在他主導變法之時太子因為一次犯錯,便受到了割鼻的刑罰,這還是太子,如果是平民則會面臨更嚴重的刑罰,這樣的做法雖然可以讓人們對君權產生敬畏,卻也讓人們敢怒不敢言,因此在商鞅死後秦國的人們都願意吃其肉,以表示對他的憤怒。

商鞅的改革得不到群眾的理解

商鞅的悲劇,其實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

商鞅無法與時俱進也是導致他死亡的原因之一,對一開始的秦國而言,或許因為國內矛盾較多,百姓不知生活為何義,需要給他們定規矩,商鞅施行酷刑峻法不無道理,但在變法改革實施一段時間之後,應當讓人們有所適應的時間,將酷刑適當減輕以適應百姓生活的變化,但商鞅卻無此意識,自始至終倍加推崇嚴刑,不懂得減刑以施恩惠,所以秦國人人自危,非恨變法,實恨商鞅。

商鞅的悲劇,其實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

商鞅不僅自己不變通,還要求百姓一律不得變通法律、藏匿罪犯,否則與罪犯同刑,這一條的實施成為壓死商鞅的最後一根稻草,為何這麼說?是因為商鞅與舊貴族勢力邊戰邊跑到彤地時,他本有機會藏匿於客店中,但就因為他曾在法律中明文規定無證件之人不得留宿否則店主以藏匿罪受刑罰,就因為這條所以夜晚秦國的旅店都格外小心,仔細檢視來往客商的證件,恰巧商鞅在慌亂逃竄時無證件可用,所以彤地無一家旅店願意開門迎客,以至於商鞅在夜晚城門緊閉之時走投無路而被貴族部隊追上,生生地被自己制定的刑罰中最殘酷的刑罰車裂而死。

商鞅的功勳一直閃耀在秦國的歷史上,但他的缺點同樣明顯,若商鞅懂得與時俱進,或許他可以真正成為“秦國變法第一人”吧?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歷史小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