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66歲漢武帝殺37歲兒子,兒子喊冤:父皇寧願信小人,也不信親兒子

作者:由 夜深人物說故事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3-02-01

劉據死的時候多少歲

公元前91年,66歲的漢武帝派兵

追殺

太子劉據,37

歲的劉據窮途末路,自刎身亡。臨死前,劉據痛恨道:

“我當了父皇

37

年的兒子,他卻寧願相信身邊的小人,也不願意信任我,真是可悲啊!

66歲漢武帝殺37歲兒子,兒子喊冤:父皇寧願信小人,也不信親兒子

太子劉據是漢武帝和皇后衛子夫的愛情結晶,也是他們愛情失敗的見證。公元前128年,29歲的漢武帝喜獲長子,大漢王朝終於有繼承人了。

剛開始,劉據是漢武帝心尖上的寶貝。劉據7歲就被立為太子,武帝讓人教他《春秋》,希望兒子成才。劉據20歲時移居太子宮,武帝又為他修建博望苑,希冀兒子廣博而有聲望。

甚至,武帝同意劉據養門客,要知道,養門客曾是武帝最討厭的行為之一,可武帝認為兒子需要有自己的人才。

然而,成年後的劉據仁慈敦厚,和武帝張揚的個性完全不同。倆人在政見上分歧很大。每次武帝決定征伐四夷,太子劉據總要上前勸諫,希望讓百姓休養生息。武帝表面上總笑著說:

“我吃這個苦,是想讓你做個安逸的皇帝,不好嗎?”

知夫莫若妻,衛子夫得知後嚴厲訓斥太子。武帝聽說後,還批評衛子夫,稱讚太子正直善良。

可這只是明面上的,暗地裡,宮中的太監宮女都看出來,武帝已經不待見皇后和太子了。更重要的是,衛家最有地位的衛青已經病逝,衛子夫和太子沒有了政治依靠。

這時候,連太監都開始欺負衛子夫母子。一次,劉據看望衛子夫的時間長了一點,武帝身邊的宦官蘇文就告狀:

“太子光顧得與皇后的宮女們戲耍。”武帝聽後沒有責備,而是陰陽怪氣地往太子宮增加了

200名宮女。

這事被衛子夫發現,她想只有誅殺蘇文這等人,才能免除後患。而太子卻仍舊心思單純地說:

“我沒犯錯何須怕蘇文。父皇何等聰明,怎麼會聽信讒言?”

可偏偏他的父皇特別愛聽讒言。又有一次,武帝生病,讓宦官常融召來太子,常融隨即告狀:

“太子聽聞您生病,面露喜色。”武帝聽完心一沉,但沒作聲。

等到太子來了,武帝發現太子強顏歡笑,臉上有哭過的痕跡。仔細一問,才知道太子害怕他有意外,在路上哭了。武帝懊悔,殺了挑撥離間的常融。

武帝身邊的小人多得不得了,蘇文、常融還算小角色,真正有威脅的是江充。江充能得寵,靠的是兩大法寶,一是高挑帥氣,二是特別能讀懂武帝的心思。

江充知道武帝好面子,講尊嚴,所以他對武帝的馳道特別關注,馳道就是古代皇帝車隊走的

“高速公路”。一次,江充跟隨武帝到甘泉宮,路上遇到太子車隊在走附近的“高速公路”。

江充立即攔下太子的車隊,準備沒收太子的馬車。太子發現是得寵的江充,特意求饒,可江充才不管,他就是要秉公執法給武帝看。果然,武帝讚揚江充:

“做臣子的就該這樣!”

雖說江充在武帝面前威風了一把,但他知道太子將來會繼承皇位,現在得罪太子,將來武帝駕崩後,太子一定不會饒過自己。那麼,乾脆惡人先告狀,先下手為強。

很快,有人揭發功臣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與衛子夫女兒陽石公主私通,並用巫術詛咒皇帝。這件事刺激了武帝的神經,因為他認為正是巫蠱讓晚年的自己經常生病。

66歲漢武帝殺37歲兒子,兒子喊冤:父皇寧願信小人,也不信親兒子

於是,他下令處死公孫一家,接著,又處死女兒陽石公主和諸邑公主,甚至衛青的長子衛伉也被牽涉進來處死。

這件事讓江充看到了機會,他對武帝讒言:

“陛下的病根,是因為有人埋小木人詛咒,要根除,只有挖盡小木人,殺光詛咒者。”

66歲的武帝已經精神恍惚,他就派江充專門處理巫蠱案件。得令的江充,在京城到處抓人,一時之間人心惶惶。城內搜完,江充把魔爪伸向後宮,皇后、太子的宮殿被挖了個遍。

江充稱太子宮殿挖出的桐木人特別多,而且還有寫著謀反的帛書。太子非常害怕,跟自己的老師商量,這個老師害怕牽連自己,就慫恿太子起兵捉拿江充。可太子很猶豫:

“我做兒子的怎麼可以殺父皇的大臣呢?我還是去甘泉宮找父皇謝罪吧。”

可江充逼得很緊,太子脫不了身,最後只得孤注一擲抓了江充,就地處死他。可江充雖死,但江充的助手趁亂逃了出來,並向武帝報告太子造反。

此時的武帝其實並不信,他說:

“太子一定是太害怕,又厭惡江充才會這樣。”於是,他派使者把太子叫過來。可偏偏這個使者膽小又膽大,他不敢見太子,怕太子殺他,但又肆無忌憚,誣陷太子真的要造反。

就這樣,武帝覺得太子真的要造反。於是,太子的兵和武帝的兵打了起來,太子大敗,逃了出去。太子一直逃到了湖縣,藏在一戶賣鞋的人家,後來,官吏發現太子蹤影,圍捕過程中,太子感到自己無路可逃,便出現了開頭那一幕。

66歲漢武帝殺37歲兒子,兒子喊冤:父皇寧願信小人,也不信親兒子

武帝的殘酷害死了皇后和太子全家。他們父子之間的不信任早有端倪,中間又有奸臣小人的挑撥離間,使得父子從不喜歡變成不信任,最終釀成慘劇。

父與子的信任並不像血緣一樣是天生的,它需要後天不斷的交流培養,多溝通、多理解才能讓親子關係更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