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劉備怎麼知道馬謖不可用?而諸葛亮卻要重用!

作者:由 綠綠看歷史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3-02-04

周瑜打了黃蓋幾次

馬謖在歷史上非常有名,這個名氣遠遠超越了三國的歷史,也超過了他自身。就是因為兩位三國時期的重量級大佬對他做出了截然不同的評價。一個就是歷史上越挫愈勇為著稱的皇叔劉備,劉備對他的評價很一般: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劉備怎麼知道馬謖不可用?而諸葛亮卻要重用!

但作為千古名相的諸葛軍師顯然沒有把劉皇叔的話放在心裡,對馬謖的喜愛是絲毫不掩飾,甚至和馬謖徹夜長談,感覺馬謖的某些觀點讓自己都受益非淺。

那麼馬謖究竟是真有才華,還是徒有其表。難道真的是他的偽裝能力太強,以致於矇蔽了智聖諸葛軍師的雙眼。這顯然不是很現實,以諸葛亮的才華,馬謖有沒有才他一眼就能看的出來。所以諸葛軍師根本不會看走眼。那麼就是街亭之戰肯定藏了不可告人的秘密,究竟是什麼原因,我們今天就穿過歷史背後的真相,看一看馬謖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為什麼失街亭後,諸葛亮為什麼非要含淚也要把他殺了?

一)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馬謖生於公元190年,是一個妥妥九零後。而把馬謖幾乎當兒子的諸葛軍師,卻生於公元181年,和漢獻帝同一年出生,都是八零後。從這一點上來看,其實諸葛亮比馬謖只大了九歲。

馬謖出生於襄陽宜城,其原生家庭是荊州望族,在當地非常有勢力。馬家在馬謖這一代有五個兒子,而馬謖是最小的一個。那麼為什麼稱為“馬氏五常”呢,因為古人除了名之外,還有字,所以在古代“名字”跟現在不同,就拿馬謖來說,姓馬,名謖,字幼常。所以名是名,字是字。而馬家這五個兒子,字的最後一個字是“常”,因此就稱“馬家五常”。

劉備怎麼知道馬謖不可用?而諸葛亮卻要重用!

而“白眉最良”中的白眉,指的並不是馬謖,而是馬謖的四哥,馬良,字季常。馬良的眉毛是白色的,因此稱白眉馬良。馬良非常有才華,被劉備欣賞,和諸葛亮是好友。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諸葛亮極有可能是愛屋及烏,對馬良的欣賞也不自覺的轉移到了馬謖身上。特別是公元221年的夷陵之戰中,馬良不幸以身殉國,諸葛亮應該在馬謖身上看到了馬良的影子,對其關懷倍至。

那麼馬謖這個人的才華究竟怎麼樣,畢竟諸葛丞相是一個善於識人善任的人,如果馬謖真的沒有才華,也不可能入諸葛亮的法眼。所以馬謖必然有他過人的地方。

1)馬謖此人非常喜歡讀書。

三國時代的豪門望族都非常重視對子女的教育。因此襄陽馬氏也不例外。家族重視教育是一回事,但自身努不努力又是另外一回事。令馬家非常高興的是,最小的馬謖反而是讀書最勤奮的一個。用手不釋卷形容一點都不為過。這也是後來馬謖能和學識淵博的諸葛丞相徹夜長談的原因。論書讀的多,馬謖從來沒有服氣過別人。因此,一個人學識淵博本身就是一種能力。

2)馬謖特別喜歡軍事

用現在的話來說,馬謖就是一個軍事超級發燒友。對武器的裝備,地形的態勢,陣型的排列等都有廣泛的涉獵。尤其是當時的兵書戰法,馬謖可以說幾乎倒背如流。和紙上談兵的趙括有的一拼。因此馬謖有非常深厚的理論基礎。所以說,從某種程度上來看,馬謖和現在的專家非常相似。都是學歷高,理論知識強。縱論天下英豪,彷彿可以手到擒來。

3)馬謖的謀劃有成功的先例

公元225年,益州大姓雍闓在劉備死後殺死建寧太守,投降孫權,被孫權任命為建寧太守。這個建寧,就是今天的雲南曲靖。所以說,當年的益州和今天的四川是不一樣的,益州涵蓋了今天的雲貴川。雍闓和蠻王孟獲一起合作,準備幹票大的。

諸葛亮開始南征,馬謖就去送別諸葛丞相。當離別之時,丞相問馬謖有何建議,馬謖當時給出了兩點建議:

第一點:南方地形崎嶇,不方便作戰,因此當地土著很容易反叛。

第二點:如果調集大軍進行屠殺,那麼會留下惡名,雖然暫時壓服,但一遇到機會,他們肯定會背後偷襲。

基於這樣的事實,馬謖給出了非常中肯的建議:鑑於這些地方的特殊情況,應主要給當地居民好的政策,讓他們過上好日子為主,對於頑固不化的給予打擊。以收復人心為主。

可以說馬謖的建議說到了點子上。諸葛丞相後來也是按照這個既定的策略“七擒孟獲”,徹底評定了南方。因此馬謖並不是沒有成功的先例。因此,馬謖是有才華的,不但諸葛亮知道,劉備也知道。

二)劉備為什麼在託孤的時候提到馬謖?

公元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中被陸遜擊敗,英雄了一世的劉備急火攻心,在白帝城病倒了。與其說是病倒了,倒不如說是自己把自己氣倒了。久經沙場的劉備敗給了一個名不見經傳陸遜。

其實這個時候劉備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換成是任何人,都咽不下這口氣。因為在如此接近成功的時候,突然功敗垂成,讓人是無論如何是不甘心的!因此能真正把勝敗看成“兵家常事”的人,才是真正的高手,有一顆真正的大心臟。

劉備出生於公元161年,比諸葛亮大了二十歲。從劉備二十三歲開始為剿滅黃巾起義征戰沙場以來,一直等到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後,才勉強在荊州有一塊立足之地。也就是說,劉備足足奮鬥了二十七年,才勉強有點事業上的起色。

又花了將近十年的時間,在公元218年拿下漢中。這時候劉備擁有荊州、益州,又擁有了漢中。而這時候劉備的年齡也到了57歲,對於打江山來說,正是好時機。可以說是春風得意的時候。

劉備怎麼知道馬謖不可用?而諸葛亮卻要重用!

讓劉備萬萬沒想到的是,竟然不到三年時間,形勢急轉直下,竟然轉瞬間喪失了奮鬥幾十年才換來的大好時機。

公元219年,剛剛威震華夏的漢壽亭侯關羽被東吳偷襲,孫權手下名將呂蒙“白衣渡江”。兵不血刃的拿下關羽的大後方,荊州。關羽在回援的途中被伏擊,戰敗被殺。荊州失陷!

當屬於自己的東西被別人拿走,還是背信棄義的偷襲那種,任什麼人都不會甘心的。劉備當然也不甘心。劉備最想做的是拿回屬於自己的東西。但有的時候,並不是自己想做什麼就可以做成的,越盯著自己失去的東西,就會損失更多。

這一點上,劉備感情用事了,因此沒有看清大局。諸葛亮卻看的清清楚楚。因此諸葛亮勸劉備先忍下這口氣。因為突然被東吳偷襲荊州得手,就意味著還會有更可怕的事情發生,因此現在更重要的是,先穩住局勢,待機而動。

但劉備有些膨脹了,以為孫權根本不是他的對手。因此輕率的出兵攻擊孫權。沒想到在夷陵大敗,蜀國精銳損失殆盡。而劉備自己也過不去心裡這個坎,就在白帝城病倒了。

公元223年,病了接近一年的劉備終於覺得自己大限已至,再也撐不下了,開始託孤。交代後事。按常理來說,劉備託孤是大事,肯定說的都是跟國家命運有關的事情。當時的馬謖根本就上不了檯面,劉備卻和諸葛亮單獨交代了馬謖。這就是非常奇怪的事情。

其實根本的原因不是馬謖,而是諸葛亮。劉備早就看出來了,諸葛亮對馬謖極為欣賞。已經有把馬謖當成接班人來培養。這已經關係到國家的未來。因此劉備才特意給諸葛亮交代: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劉備的意思很簡單,馬謖這個人有才華,有謀略,放在顧問參謀的位置上還是能發揮一定的作用,但是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是不行的,他理論能力很強,動手能力比較差。

劉備怎麼知道馬謖不可用?而諸葛亮卻要重用!

那麼劉備怎麼就能看出來馬謖的缺點,但為什麼諸葛亮卻茫然不知呢?

三)劉備的能力和諸葛亮的私心

劉備是一個非常優秀的領導人和堅韌不拔的創業者。三國時代是一個群雄輩出的時代。曹操統一不了全國,不是因為曹操能力不強,而是他的對手實在太強。我們先不談孫權,但就看劉備,就如同一個打不死的小強一樣,在沒有任何希望的時候也絕不放棄。這樣的對手,劉邦沒有碰到,項羽沒有過烏江就自殺了。

李世民也沒有碰到,無論是竇建德還是王世充,都和劉備不是一個級別的。更何況無論是竇建德和王世充,人家都有一塊非常不錯的地盤。也就是說,縱觀古今,處在劉備這樣一種“三無”(無地,無兵、無錢)的情況下的英雄豪傑們,大都提前放棄了,根本沒有鬥志。但劉備不同。

劉備最大的優點就是能聚攏有才華的人。劉備在最落魄的時候,身邊有關羽、張飛、趙雲等,在徐州兵敗的時候,有徐州富戶麋竺、麋芳跟隨。也就是說劉備這個人有天生的人格魅力,能讓有才華的人誓死追隨。這一點無論是曹操還是孫權,都是不具備的。

劉備怎麼知道馬謖不可用?而諸葛亮卻要重用!

所以劉備對人才的渴望,超過了三國時代的任何一位英雄。並且人才在劉備手下都會被合理的利用。所以劉備的這一特點,就決定了劉備身邊人的忠誠度。這點是別人學不來的。因此,不是因為關羽、張飛、趙雲、諸葛亮等太忠誠,而是劉備本身具有這樣的人格魅力。如果一個人忠誠,這是個人的修養,如果一群人都忠誠,那就說明這個領導人有過人之處。

對劉備這樣的識人專家來說,能看到馬謖的缺點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因此劉備的看人不會有錯。馬謖確實不堪大用。那麼是諸葛亮讓馬謖守街亭守錯了,諸葛亮會犯下這麼大的錯誤。也不是,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而馬謖就是豬一樣的隊友。

諸葛亮讓馬謖守街亭,其實就是送功勞給馬謖。為什麼要這樣說呢,我們就仔細分析一下,看當時的真正局勢。

1)諸葛亮的戰略目標

劉邦的“明修棧道 暗渡陳倉”,目標就是直指長安。佔領關中平原為後方,向東爭天下。但由於劉邦已經幹過了,曹魏也不是傻子,不可能讓諸葛亮得逞。

因此諸葛亮讓趙雲等出褒斜道,就是當年劉邦走過的路,讓魏國屯大軍於陳倉。這就是諸葛亮的聲東擊西,出其不意。因為打仗不可能讓對手做好準備,那樣的話就是攻堅戰,很難打贏。說白了打仗就是偷襲最容易贏,成本最低,收益最大。

劉備怎麼知道馬謖不可用?而諸葛亮卻要重用!

因此諸葛亮的目的就是隴右,今天的甘肅地區,陝西的西面。有隴山天險,羌族雜居,因此更容易得手。一旦得手,隴右成為根據地,那麼再打長安就容易的多,相比蜀道之難,隴右打長安就像坐滑梯一樣,居高臨下。

2)街亭是重要,但易守難攻

諸葛丞相的第一次北伐,因為出其不意,所以出奇的順利。隴右有五個郡,其中南安郡、天水郡和安定郡,很快被拿下。只剩下隴西郡最後的掙扎,和安定郡的上邽城,逃到那裡的雍州刺史郭淮做最後的頑抗。

因此諸葛亮親率大軍堵住郭淮,上邽城拿下只是時間問題。而曹真的大軍被趙雲牽制住,一旦曹真敢西進,趙雲就可以拿下陳倉,兵鋒直指長安。

因此魏帝曹睿沒有辦法,親臨長安坐鎮。命令在宛城(今河南南陽)駐守的張郃星夜兼程馳援隴右。張郃的軍隊有五萬,從宛城趕到街亭,直線距離是900公里,可想而知以當時的行軍條件,在路途崎嶇的山路行軍街亭是何其的艱難。

劉備怎麼知道馬謖不可用?而諸葛亮卻要重用!

諸葛亮堵住郭淮,馬謖只要在街亭堵住張郃,蜀國就會拿下隴右。就有了進攻長安的根據地

而諸葛亮給馬謖二萬五千人,守在街亭兩山夾一溝的險要山口,並且在關口旁邊還有一條清水河為天險。也就是說,馬謖以兩萬五千精兵,守著天險的關口,在以逸待勞的情況下迎戰奔襲1800裡張郃的疲憊之師,就是頭豬,也能打贏這場阻擊戰。

為什麼那麼多將士要爭著出戰?因為只要把張郃攔在街亭,給攻城的部隊一點時間,拿下隴右裡面的五郡,蜀國就有了穩定的大後方,那麼誰在街亭打阻擊戰,誰就是頭功。所以諸葛亮才力排眾議,讓馬謖去打這個阻擊戰。是擺明了給馬謖鍍金的。這裡面藏著諸葛亮的私心。否則以諸葛用兵的謹慎,怎麼會把風險非常大的仗交給馬謖去打,那不是害了他嗎!

但就是這樣諸葛丞相算了又算,感覺到萬無一失的仗交給馬謖,他竟然異想天開的打敗了。真是讓人笑掉大牙了。

3)馬謖的小聰明

馬謖當時是怎麼想的,我們不去臆測。但可以根據馬謖的排兵佈陣,我們可以判斷出他的思路。

第一點:馬謖的戰略目標不明確

馬謖的任務是守在街亭的關口,就算閉門不戰,張郃也拿他沒有辦法。因為地勢險要,張郃根本過不去。如果張郃敢爬山過去,那麼就是一條有去無回的路。只要馬謖在後面切段張郃的糧草供應。張郃大軍立即潰敗。朝鮮戰場上,美軍每次被我軍穿插截斷後路後,都要拼命突圍,就是這個原因。

劉備怎麼知道馬謖不可用?而諸葛亮卻要重用!

馬謖沒有選擇在街亭,而是選擇在山上,就是沒有明白他的任務是阻擊,而不是進攻。

第二點:置之死地而後生是進攻

無論是項羽的破釜沉舟,還是韓信的背水一戰,無不是要拼死攻擊的決戰。包括劉備的定軍山之戰,都是要進攻。而馬謖擺出一個進攻陣型,是為了什麼,難道是為了奪取街亭,不用奪啊,他已經有了街亭了。難道他要殲滅張郃?不能啊,他的軍力只有張郃的一半。從這裡可以看出,馬謖的兵書根本就沒有讀懂。

第三點:馬謖佔領的山頭是孤山,只要上去,就沒有後路。

從山上往下攻,是佔有巨大的優勢。但前提條件是單面對敵,所以無論如何不能讓側翼也有敵軍,如果背後也有敵軍,那就是被包了餃子了。馬謖就是送上門來的餃子。所以說這種戰法,簡直讓諸葛孔明臉都沒有地方擱啊。這不僅僅是豬,而是送上門的豬,張郃一把大火,馬謖成了烤豬。

劉備怎麼知道馬謖不可用?而諸葛亮卻要重用!

馬謖放著街亭關隘不守,卻駐紮在孤山上,真是腦洞大開,很快就被張郃包了餃子

並且打了這麼丟人的一仗,馬謖敗了竟然逃了。連承擔責任的勇氣都沒有。足見此人的無恥。真讓孔明無臉見人。因此諸葛丞相後來還是把馬謖抓進監獄。孔明揮淚斬馬謖只是《三國演義》裡精彩的故事,真實的馬謖是死在獄中,可能自己被自己的蠢羞死的。

綜上所述:馬謖是有才華,並且是真的對兵書倒背如流。也許做個參謀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只是不幸的是,諸葛丞相對他寄予厚望,想讓他成為自己的接班人。因此,丞相選擇讓他去守一個地勢險峻,一夫當關 萬夫莫開的關隘,讓馬謖鍍鍍金,為以後升遷做鋪墊。可惜的是,就這樣萬無一失的機會,也給自作聰明的馬謖給葬送了。

而劉備從一開始就知道馬謖志大才疏,吹牛皮不打草稿。並且劉備還知道諸葛亮偏愛馬謖,沒有清醒的認識的馬謖的侷限,因此才在最後的彌留之際提醒丞相。其實諸葛丞相真的聽進去了,因此才選擇守街亭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讓馬謖去鍍金,坐享其成。

劉備怎麼知道馬謖不可用?而諸葛亮卻要重用!

但可惜的是,以諸葛丞相的智謀,千算萬算,也沒有算出馬謖的蠢是地球人難以想到的。就如同某些滿腹經綸的專家一樣,說出的話讓普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三歲小孩都無法理解。

其實就是讀書不求甚解,一肚子的夾生飯,因此也就能蠢出天際,掰著嘴喂都喂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