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施裡芬伯爵的戰略構想,最終如何變成名不副實的戰略計劃?

作者:由 歷史皇太后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3-02-07

施裡芬計劃的特點是什麼

如果說熟悉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人,估計對於著名的施裡芬計劃應該都不陌生。該計劃是德國陸軍元帥阿爾弗雷德·馮·施裡芬伯爵在生前制訂,被認為是第一次世界大戰裡德軍的作戰指南,人們相信德軍在戰爭初期的戰術完全是根據施裡芬伯爵的計劃來執行。但就是事實上而言,被執行的‘施裡芬計劃’完全脫離了施裡芬伯爵的構想,徹底成為了一個名不副實的‘施裡芬計劃’。

一、施裡芬的戰術構想

在施裡芬伯爵接任德國總參謀長一職後,他幾乎立刻發現自老毛奇時代遺留的戰略存在巨大隱患。在老毛奇還擔任總參謀長的時候,德國的基本戰略是在西線與法國呈守勢對峙,集中兵力在東線先一步擊垮動員能力差的俄國。

按照老毛奇的思路,法國人不會主動進攻德國,而是會據守防線和德國對峙。反倒是俄國會成為德國最大的威脅,德國應該集中力量先一步摧毀反應遲緩的俄國,之後將兵力調回西線威懾蠢蠢欲動的法國人。

施裡芬伯爵的戰略構想,最終如何變成名不副實的戰略計劃?

可在施裡芬伯爵的眼裡,老毛奇的思想簡直是不知所謂。首先,如今國際形勢變化巨大,法國和俄國已經形成了合作,逐漸會有成為軍事同盟的風險,一旦戰爭爆發德國就將陷入兩線作戰的危機之中。

此時德國要如何去賭法軍不會主動進攻德國?要知道法國人一直對普法戰爭的失敗耿耿於懷,他們必然會先一步發動進攻。倘若德軍主力都集結到東線在爛泥地裡和俄軍死戰,那不是拱手把西線讓給法國人?

那樣百萬法軍就會直接殺入德國,西線少量的德軍根本攔不住法軍的攻勢,德國會直接輸掉戰爭!

施裡芬伯爵的戰略構想,最終如何變成名不副實的戰略計劃?

於是膽大包天的施裡芬伯爵毫不猶豫地推翻了老毛奇的戰略思想,

他在1892年的總參謀部會議上指出,德國在未來的戰爭中應該先決戰於西線,東線只能也必須是次要位置,而且德軍要在戰爭時期主動發起進攻,不計任何代價換取快速擊敗法國的機會。

這一計劃在當時堪稱是瘋狂至極,因為施裡芬伯爵要求傾其德軍全力和法國這個歐陸強國拼死一戰,在東線反而只有較少德軍抵禦俄國可能的攻勢,只有當德軍獲取西線的勝利之後,才可以回撥兵力去東線攻打俄軍。

施裡芬伯爵的戰略構想,最終如何變成名不副實的戰略計劃?

為此施裡芬伯爵在總參謀部內進行了很多沙盤推演,期間有多個不成熟的方案被淘汰。比如用部隊強行突破法軍在南部的防線,或是從北部殺入法國境內在凡爾登以北和法軍決戰,這些方案都因為損失過大或是時間過長而被施裡芬伯爵放棄。

於是施裡芬伯爵又提出了一個新的方案,德軍在右翼發動進攻穿過比利時之後,應該由北向南發動進攻,透過迂迴和包圍的方式將法軍在北部的主力吃掉,最終依靠不斷給法軍制造殲滅戰,逼迫法國承認自己的失敗。

可以說,這是最接近我們所知道的那個施裡芬計劃的歷史版本了。

二、小毛奇和施裡芬的分歧

當然了,施裡芬伯爵的計劃肯定不是隻有這麼寥寥幾句話,實際上施裡芬伯爵是在擔任總參謀長期間,透過無數的沙盤推演和總參謀部會議討論出了一個非常完善的計劃。

真正的'施裡芬計劃'在實際上是一次大規模的機動作戰,旨在透過殲滅者來重創法軍的主力,並且要在法國人的國土上不斷的重複殲滅戰,直至法軍承受不住這個傷亡,宣告自己的失敗為止。

這個作戰構想堪稱膽大包天,如果能成功的話絕對是歐洲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作戰計劃,那麼這個作戰計劃是如何演變為後來我們所知道的,那個去正面平推法軍主力的‘施裡芬計劃’的呢?

施裡芬伯爵的戰略構想,最終如何變成名不副實的戰略計劃?

事實上,施裡芬伯爵制訂的是一份長達17頁的備忘錄。在這份備忘錄裡,施裡芬伯爵寫了很多東西,包括如何應對法軍的反應,包括法軍主動進攻與否,如何應對法軍的進攻,前後超過了18個作戰計劃構想。而針對俄軍的反應,施裡芬伯爵也留下了21個作戰計劃構想,包含了俄軍幾乎所有可能的作戰方案。

而在施裡芬伯爵的計劃裡,他構想的計劃僅僅是一個備忘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但重心是不能改變的——德軍必須從比利時殺入法國本土,而且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在法國北部如同一個旋轉門一樣橫掃法國北部,將法軍主力在不斷的包圍戰裡消滅,並最終徹底吃掉法軍的所有主力部隊。

施裡芬伯爵的戰略構想,最終如何變成名不副實的戰略計劃?

事實上,這份備忘錄的內容是在不斷增加的,1906年初卸任的施裡芬伯爵在同年10月和他的繼任者,俗稱小毛奇的赫爾穆特·約翰內斯·路德維希·馮·毛奇面談,鄭重其事的將這份備忘錄交給了小毛奇,希望小毛奇能夠善用這份計劃。而小毛奇則表示他理解施裡芬伯爵的計劃,也同意勝負的關鍵應該是在西線和右翼,但是小毛奇對於合圍法軍能取得勝利這一點有了不同的看法。

小毛奇堅持認為,戰鬥的重心不在於什麼迂迴和合圍,雖然這些方式卻是必要,但重點還應該是在巴黎地區徹底擊敗每一支法軍部隊,並且要徹底的攻佔巴黎。

施裡芬伯爵的戰略構想,最終如何變成名不副實的戰略計劃?

小毛奇的說法差點沒把已經73歲高齡的施裡芬伯爵氣到暈厥,已經老邁的施裡芬伯爵不得不再三向小毛奇強調,

勝負的關鍵不在於擊敗法軍部隊,或是擊退法軍部隊,重點在於將兵力集中於右翼,對法軍主力形成一個巨大的包圍圈,左翼和右翼的兵力對比也必須是1:7。而且右翼的目標也不該是什麼巴黎,而是在運動戰裡消滅法軍的主力。用德軍的命硬碰要塞是絕對不可取的,應該避免硬碰法軍的要塞!

同時,施裡芬伯爵最後再三強調,自己的備忘錄不是作戰計劃,它僅僅是一份內含了多個作戰預案的備忘錄。

三、名不副實的計劃

很不幸的是,施裡芬伯爵苦口婆心地教導小毛奇,而小毛奇是一句話都沒聽進去。我們可以看出施裡芬伯爵本意是要把戰爭燒到法國人的土地上,透過不斷的合圍重創法軍主力。

這種危險緊張的局勢會迫使法軍不斷的將兵力傾斜至北部,試圖將德軍趕出他們的領土,離他們的巴黎越遠越好。而施裡芬伯爵正是利用法軍的這個念頭佈局,將運動中的法軍逐個圈進自己的包圍圈裡消滅。

毫不客氣地說,施裡芬伯爵的作戰構想是歐洲軍事史上最為宏大的作戰計劃之一。

施裡芬伯爵的戰略構想,最終如何變成名不副實的戰略計劃?

但很不幸的是,小毛奇的想法與施裡芬伯爵南轅北轍,他更願意將兵力集中用來和法軍展開決戰,力求在最初期的進攻裡透過決戰消滅法軍主力。小毛奇不願意浪費時間在連續的包圍戰上,

他認為過分的迂迴和包圍會浪費時間,並且堅信如果花費如此之多的時間,那麼法軍就有可能突破德軍戰線的左翼。

另一方面,

小毛奇認為如果拖延太久,那麼東線脆弱的兵力,也難以抵擋俄軍的進攻,會導致東線兵力的崩潰。

施裡芬伯爵的戰略構想,最終如何變成名不副實的戰略計劃?

由此小毛奇幾乎徹底放棄了施裡芬伯爵的構想,他將西線的兵力從預計的180萬削減到了140萬,這就讓原定的西線左翼和右翼兵力配比從1:7,變成了可能的1:6。更要命的問題在於小毛奇還把左右兩翼的兵力配比徹底顛覆,左翼和右翼的兵力對比也成為了2:5。

雖然說這固然是加強了西線的左翼防禦力量和東線的防禦力量,但是卻導致了施裡芬伯爵原本構想中,集中優勢兵力於右翼的構想被徹底放棄。

施裡芬伯爵的戰略構想,最終如何變成名不副實的戰略計劃?

更關鍵的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小毛奇天才的將自己的兵力徹底分散至廣袤的土地上,與法軍展開了近乎是寸土必爭的戰鬥。

這等於將握緊的拳頭完全散開,整個部隊攻擊部隊的鋒線徹底削弱,全線平推時還把自己脆弱的側翼讓了出來。這是個致命的錯誤,幾乎是斷送了德軍在西線的獲勝可能,還讓法軍得到了攻擊德軍側翼的機會。

也是因為小毛奇的改動,施裡芬計劃執行到最後就成了得不償失的‘馬恩河戰役’,整個計劃到此徹底失敗。

結語

可以說,真正執行的施裡芬計劃與施裡芬伯爵本人的構想是徹底的南轅北轍,計劃本身就成了一個巨大的敗筆。小毛奇本人的一廂情願和缺乏判斷力,導致了整個計劃的流產。而事實上,小毛奇所擔心的問題在施裡芬伯爵本人的備忘錄裡有十數個預案來解決,但小毛奇本人的選擇是將備忘錄統統扔到檔案室裡吃灰,採用了一套他自己的方案來執行不說,還冠以施裡芬伯爵的名字來命名,這不得不說是一種巨大的諷刺。

參考文獻:《第一次世界大戰史》

《真正的德國戰爭計劃1904-1914》

《德國戰爭計劃1891-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