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汝州訪古 重讀紙坊“都督府”

作者:由 小楠姐聊生活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1-07-20

清朝奉直大夫是幹什麼的

大家好,我們的小楠姐聊生活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汝州訪古 重讀紙坊“都督府”

汝州訪古 重讀紙坊“都督府”

李衛東 /文

“都督府”位於汝州城東二十五里紙坊鎮紙坊街東寨門(現已毀)裡大街路南。走進紙坊街,過東寨門,就能看到在大街路南有一排九間青磚灰瓦的二層樓房。因樓房的主人不為經商而為防匪患,故青磚通體,向外沒有窗戶。大門在樓房正中第一層,大門寬1。5米,高2。5米,上為拱形,門楣上方懸掛著由直隸州州守白明義手書的“都督府”三個大字的長方形木質匾額(在文革中丟失)。大門兩側的牆上分別嵌入四個石質拴馬環。大門為兩扇硃紅漆木門,門上有七十二顆純銅門釘。

走進大門,即為門廳,門廳內青石鋪地。向內看,即為一個大院,有東西廂房各三間兩層,共九間房。門廳對面為主屋和客廳,一排九間兩層。臨街面南,主屋面北,東西廂房對望,都為敞開式,硃紅木質雕花鏤空門窗,木質房梁,梁下用木柱頂起,木柱接地面處,為鼓形或蓮花形雕花石柱。門廳左手為一木質樓梯,由此可上二樓,二層樓板為約兩公分厚的木板鋪成,樓和樓之間有角門相通,可環形來回,故曰“四十八間轉圈樓 ”。全院除沿大門向南通到過屋為約一米多寬青石鋪成的甬路外,都是方磚鋪面。

汝州訪古 重讀紙坊“都督府”

沿青石甬路,繞過屏風,向南穿過屋,迎面為二層南北向樓房的北山牆。山牆和過屋之間有約五尺的過道,把後院切割為東西兩個跨院,此樓門向西開,西跨院有獨立的南樓和東樓,南樓三間,東樓三間,都是門在中開,二樓無門,樓梯在室內,木樓梯,木樓板,二樓向院內各有三個正六邊形窗戶。西房三間,單層,這個院內主要是倉房和廚房。在南樓和東樓間有一過道可通向房南的小花園,花園內有上水石做的假山,花園南牆外為街道。

東院有東屋和南屋,都是單層。該院為柴草房和傭人、長工的住室。南屋中間為過屋,有門向南可通向後邊的牛馬院,牛馬院有大門向南可通向街道。

該院落集中體現了中國封建豪門府邸的遺風,集中體現了封建社會封閉形的社會特點。

汝州訪古 重讀紙坊“都督府”

該院落西臨他姓住宅,東距寨牆數米,中間為可行牛馬車的小道,(俗稱馬道)。小道過牛馬院南門向西多為本族住戶。故有一說法為:紙坊街馬道流(裡)李家,亦即為板笪李的李姓。

“都督府”只是紙坊鎮紙坊街李家院落的其中一處。因其佈局得當、格局合理、鏤刻鑲嵌、雕樑畫棟,而遠近聞名。“四十八間轉角樓”只是“都督府”裡建築的一部分。又因其主人李泮為武功將軍,其長子明新任昭武都尉,次子吉祥任遊擊加二級等官銜,被時任州守白明義親書“都督府”牌匾,而得名。

關於“都督府”的結構佈局、形制及李家的興衰,高萬須老師在其文章裡進行過闡述,所以我在這裡就不多費筆墨,只對高萬須老師文中的遺漏和謬誤進行補充和糾正,避免以訛傳訛,扭曲歷史事實,再著對“都督府”的建築佈局、年份和傳承給予細述,故曰“重讀‘都督府’”。

汝州訪古 重讀紙坊“都督府”

我們先來認識幾個有關的人物和官階名詞。

李大定:字泰安,誥贈奉直大夫,晉贈武功將軍。早故。

李渭:大定長子,字西泉,號梁園,誥封奉直大夫。由廩生歷任夏邑訓導,鹿邑教諭。

李泮,字芹採,住長阜裡。嘉慶癸酉歲飢,捐粟協賑。道光十年,州守董修理城垣,分任監工,始終不懈。

(附《隴西李氏家譜》小記:泮,字芹採,晉封武功將軍。塋遷祖塋,側號樂園,直隸州州同加二級。嘉慶癸酉歲飢,捐粟助賑。道光十年,州守董修理城垣,分任督工,始終不懈。二十年,州守白修汝州志,委任分校。捻匪之亂,充團總,設守禦,嚴防備,汝東倚為保障。享壽八十五歲。歌功頌德匾屏累累,祥載州承“義士”欄。

李本種,字耕心,覃恩奉政大夫。敦厚周慎,好學工書,白公修汝志,捐銀三百兩。他如助喪葬,贍族親,救災恤患,無不悉心為之。鄉里制錦稱頌,善人之名,播遠近焉。

李明新,(1811。1。16-1870。3。10)字道極,號曰子猷,昭武都尉。公幼秉庭訓,生長鉅富,毫無驕矜之習,衣冠樸素,有寒士風。然性最愛客,四方文士至其廬者,尤倍加敬禮。束髮受書,嘗銳意進取,以中年多故,病又患癱,遂援例捐都司職。非其志也,冀後人發名成業。家有別墅,在鎮北十餘里外,公愛其幽僻,乃於其地栽花種竹,延請名師,以訓其諸子。身亦養痾其間,食則與先生同席,臥則與先生對榻,其忠且敬。以視世之重財輕義,令子弟從師受業,終歲不一登師門者,逈不侔矣。嘗讀朱柏廬先生《治家格言》,以為此不獨可以治家,治國平天下之道,盡在於是。特敬書之,懸於壁間,以為座石銘。戎馬之倉皇也,汝郟地當孔道,流寇往來,在所必經,公與弟吉祥,倡議增廣寨垣,為守衛計。遠近村莊來避難者,多託庇宇下,並不索直,且更助以資糧,此事人共義之。

李吉祥:泮次子,字德厚,遊擊加二級。

奉直大夫:清代散官名,從五品。

奉政大夫:清代文職散官名,正五品。

武功將軍:清代武散官名,從二品。

昭武都尉:清代武散官名,正四品。

遊擊:清代遊擊將軍的簡稱,從三品。

誥贈:誥者舊時指皇帝的命令,贈者追認也。

誥封:清代皇帝對五品官員以下的命令。

晉贈:加封追封。

覃恩:廣施恩澤,舊時指帝王對臣民的封賞。

散官:散者指有名無職,以示尊崇之意。

廩貢:舊時指府、縣的廩生選拔為貢生。廩生是廩膳生員簡稱,即由公家供給膳食的生員。貢生是指京師國子監讀書的學生。

州守:清朝,州府守備的簡稱。

州同:清朝官名,清朝知州的佐官,從六品。

在州東民國二十五年,即公元1936年編纂的《隴西家譜》中對李泮還這樣寫到: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州守董江修築城垣,分任督工,始終不懈。捻匪(公元1852年始至1869年止)之亂,推為民防團團總,設守禦嚴,防備汝東,享壽八十有五。

李泮於道光年間(1835年前後)由於家庭的富足,兩個兒子也都先後任三、四品級別的官員,故攜子明新、吉祥開始置買土地,大興土木,進行建築。建成了符合自己身份和地位的佔地數畝,三進三出、東西跨院、精工雕飾、氣勢恢宏的院落。亦即有“四十八間轉圈樓”的“都督府”。

汝州訪古 重讀紙坊“都督府”

李泮的兩個兒子先後婚配。長子明新娶妻樊氏,婚後生育四個兒子,分別是相、眷、省、貞。次子吉祥娶妻李氏繼娶王氏,婚後多年無生育,在其父泮的做主下,將明新的次子眷過繼給吉祥承嗣。

隨著相、省、貞的慢慢長大,先後結婚生子,婚後都相繼搬出了“都督府”大院。相娶妻葉氏,生子時楷,搬到紙坊街十字街向東十數米路南的一個院落。省先後娶妻翟、李、餘氏,生五個兒子,曰:時模、時格、時標、時霖、時彬,搬到“都督府”對面路北的一處院落。貞娶妻樊氏,無生育,由省的四子時霖承嗣,搬到省的北面一處院落居住。“都督府”留給了吉祥和繼子眷,眷娶妻彭氏,後繼娶韓氏都未生育,省的長子時模過繼給眷承嗣。

時模娶妻黎氏,婚後十數年,也沒生兒添女,根據風俗和習慣,因省一門已經給吉祥過繼過,所以該輪相一門過繼。

相之子時楷,生育有三個兒子,分別是琨、琛、瑃,根據慣例次門給長門過繼須用長子,長門給次門過繼用末子,所以應該由瑃過繼給時模。

隨著滿清的滅亡,民國的建立,倭寇的入侵,軍閥的混戰,萑蒲的峰起,國將不國,家無寧日。李氏後代也漸忘祖訓,躺在先輩的福廕下,不思進取,過著吃穿不愁,整日玩鳥鬥蟲、吸食鴉片(大煙),美哉悠哉的快樂日子。瑃就是這樣一個紈絝子弟,因吸食鴉片賣光了自己所有田產,被鄰居戲名為“破三”。

汝州訪古 重讀紙坊“都督府”

雖然已寫了過繼文書,但時模之妻黎氏對瑃很反感,怕他過繼後變賣自己的房產,又不能孝順自己,就經常到當時的民國區政府告狀。時任區長的是同族李本種之孫海晏,當時很多人對“都督府”大院窺視、覬覦已久。故作姿態說:“現在是民國了,一定要打破舊的傳統,李瑃是有名的破三,怎能讓他過繼呢?咱們李家有的是人,哪個都比他強”。後來區長海晏把自己大哥的兒子,也就是親侄子瑭,過繼給了時模。

對於瑭來說,這真是天上掉餡餅啊,飛來橫福,好似一下子掉進蜜罐裡。因為來之容易,所以毫不珍惜,整日無所事事,吃則山珍海味,穿則綾羅綢緞。煙槍不離手,鴉片不離口,花光積蓄後就開始賣房產。

對於瑭的過繼,李瑃一家並不承認,黎氏過世時,為了爭奪黎氏屍體的埋葬權(其實也就是為爭奪“都督府”的房產)差點上演槍戰。黎氏出殯的當天,李瑃一家及近族之人早早地拿著火銃、菜刀、鋼叉、門栓等埋伏在“都督府”對面路北的房頂上和院內,想等黎氏的棺材一出大門,就搶過來,端盆埋葬。李瑭自知理虧,所以大門緊閉,直到將近黃昏,其三叔(即民國區區長海晏)領著保安團數十人荷槍實彈來到,驅散了李瑃一家及其族人,才將黎氏草草安葬。

李瑭娶妻曲氏,但終無子嗣,最後基本賣光了“都督府”的所有房產,自己赤身一條病死在一間柴房內。

解放後“都督府”的房產收歸政府所有,成了糧食局下屬的紙坊糧管所,也算是李家為政府、為人民做的貢獻吧。

汝州訪古 重讀紙坊“都督府”

綜觀紙坊街馬道流(裡)李姓從清順治二年(即1645年)遷居紙坊街,到1947年解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走過了一段了不平凡的道路。從艱苦創業開始,兄友弟恭,相扶相助,勤儉持家,尊師重教,寖昌寖熾達到人生、達到一個家族的鼎盛後,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樓臺亭閣,良田千頃,修橋補路,建垣修廟,扶弱恤困,施粥舍糧,義善之舉,聲名遠揚,到浪蕩逍遙,賭博成性,揮霍無度,賣田賣房,逐步走向衰落,這個過程給後人以莫大的警示和深深的教育、鞭策。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家運和國運密不可分,國泰才能民安,國盛才能家昌。

汝州訪古 重讀紙坊“都督府”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