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中國唯一一座被稱為皇城的民間大宅,它牛在何處?

作者:由 SZ海之聲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1-11-08

高陽皇帝的皇城在何處

歷史行過,必會留下痕跡。有些化作風雨,有些築成樓閣,有些成為傳說。五千年來,無數歷史在山西發生,在山西演繹。

茫茫太行山的山凹處,有一座空前絕後、氣勢恢宏、古色古香的明清時期的古城堡建築,而這座古城,正是山西赫赫有名的皇城相府。正所謂:九女湖上蕩輕舟,生態園裡賞櫻花;小康新村看夜景,皇城相府品人生……

中國唯一一座被稱為皇城的民間大宅,它牛在何處?

遊相府之居,鑑建築奇妙

皇城相府位於山西晉城市陽城縣北留鎮皇城村。整個相府,古色古香,巍峨壯觀,壁壘森嚴,內城外城,佈局井然,輝映和諧依山就勢,隨形生變,層樓疊院,錯落有致,且將明代建築與清代建築巧妙結合。

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座明清時期“中國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集古代官宅民居、宗祠廟宇、園林書院、紀念性建築和防禦工事為一體,是400年前農、商、學、官文化的一個縮影,堪稱中國古代建築文化的藝術瑰寶。

中國唯一一座被稱為皇城的民間大宅,它牛在何處?

建築群分內城、外城兩部分,有院落16座,房屋640間,總面積36580平方米。內城始建於明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有大型院落八座,為明代建築風格。尤其是七層百尺河山樓及附屬建築107間藏兵洞,是明代建築的珍品,也顯示出古老古堡的風格。外城則為清代所建。內城以陳氏宗祠為中心東西向佈置,外城則以冢宰第為中心南北遞進,東西並列。

皇城相府的內城“鬥築居”,是陳廷敬的伯父陳昌言在明崇禎六年(1633年),為避戰亂而建,有前堂後寢、左右內府、書院、花園、閨樓、管家院、望河亭等。是陳家人日常生活的地方,由八個獨立封閉又巧妙相連的院落組成。每個院落的門口都有兩個石刻雄獅、門枕石和雀替、影壁,至今都保留完好。院中的房屋雕樑畫棟、精巧華麗,房屋的門窗裝飾有鳳凰戲牡丹、萬壽無疆、五福捧壽等,吉祥圖案。花園中的小池塘裡,金魚悠閒自在地游來游去。園中建有亭閣,站在亭上就能看到園中花草、小徑和假山,造型很有江南風格。

為了防禦戰亂,內城設有五座城門,牆頭設有多處垛口,重要部位還建有堡樓,城牆內四周設藏兵洞,是戰時家丁、垛夫藏身之處。內城北部建有一高堡樓,名曰河山樓,取“河山為固”之意。樓分七層,底層深入地下,樓內還備有水井、石磨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還建有暗道通往城外,是戰亂時,陳氏族人避敵藏身之處。

中國唯一一座被稱為皇城的民間大宅,它牛在何處?

外城,緊依內城西城牆而築,平面近乎方形,為清康熙盛世主人陳廷敬入閣拜相後所建,故而民間又稱其為“相府”。主要建有御書樓、相府、點翰堂、內府、管家院、繡樓、東書院、內宅、西花園、望河亭等。其建築佈局沿襲了清代前堂後寢的規制,並且在建築規格上彰顯了“正一品光祿大夫”門第的尊貴,給人以富麗堂皇的印象。

另外,內城和外城的總體佈局,以“神龜”祥瑞之象組合建造,寓有“千秋永固”之意。

皇城相府的禮制建築,也給中華民族留下了一筆豐厚而值得研究的歷史文化遺產。外城城門外有高達8米的御書樓,御書樓金碧輝煌,河山樓雄奇險峻,中道莊巍峨壯觀,鬥築居府院連綿,藏兵洞奇妙無窮,南書院曲徑通幽,西花園風景別緻,紫芸阡御碑林立。縱觀相府景區,歷史人文底蘊厚重,造型獨特,氣象萬千。

品家訓家風,拜名將良相

文化老宅,縱使已過千百年,只要你邁進它的門檻,就能從老院樓廊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一典一書中,坐實了這座老宅主人被後世高歌的文化信仰。文化宅門真正的看點,是“屋子裡的政治史、文學史、哲學史”。而皇城相府裡精神層面的東西便是家訓、家風,並由此帶動這片區域的社風民風。

中國唯一一座被稱為皇城的民間大宅,它牛在何處?

陳家興旺的記載,當從陳家三世祖陳秀編撰的《陳氏家訓》說起。

陳秀曾在陝西當過小吏。雖為小吏,但在從政的過程中,陳秀深刻認識到了權力“不戒則貪”的雙面性。所以,他教導後人,“修職業要如清獻,不貪財欲比元之。”也就是說,做事業要像宋代的鐵面御史趙一樣忠於職守;不貪財要像宋代的翰林學士王禹偁那樣拒絕賄賂。

中國唯一一座被稱為皇城的民間大宅,它牛在何處?

作為當時的名門望族,陳家世世代代訓誡子孫“人留黃金一擔多,我留兒孫經千篇”,“詩書勤耕讀,財欲少貪求”,“賤莫做奴役,貴莫貪賄髒”。一代一代耳濡目染,“廉”成為陳家後人做人為官者必須遵守的戒律。

秉持著這樣的戒律,生活在這座相府內的陳氏家族,科甲鼎盛,人才輩出,著述繁多,冠蓋如林。明清時期,僅有著作流傳至今的詩人達36位,曾出現過41位貢生,19位舉人,並有9人中進士,6人入翰林,享有“德積一門九進士,恩榮三世六翰林”的美譽。

中國唯一一座被稱為皇城的民間大宅,它牛在何處?

在陳廷敬所處的時世,做個清官其實是不容易的。曹雪芹《紅樓夢》所暗喻的賈府,大抵可看作是與陳廷敬同期的江寧織造曹家。曹寅虧空了朝廷的銀子,康熙皇帝密囑他設法賠補,並不想嚴辦他。可見,當時地位顯赫的官宦人家不貪不佔的少有。

無論世事如何變幻,陳廷敬始終清正廉潔。弟弟陳廷愫任河北知縣期滿,求哥哥替他在京謀職。以陳廷敬的級別拉弟弟一把是舉手之勞。但是,陳廷敬給弟弟寫了一封文采飛揚的家書,勸弟弟不要因跑官汙了清名,不如歸田回家安享林泉之樂。弟弟捧接家書,感懷備至,放棄仕途,還鄉奉老。

康熙皇帝對陳廷敬有“房姚比雅韻,李杜並詩豪”的評價。乾隆皇帝親書“德積一門九進士,恩榮三世六翰林”的楹聯,對陳廷敬及陳氏家族予以褒獎。

從明至清,陳家大小官員三十多名,都能做到清廉節樸,與家風密不可分。如今,皇城村人拜祭祖先,祭臺上擺放的竟是白菜、豆腐、饅頭!這是先人陳秀定下的規矩。500多年來,陳氏祭祖的傳統從未改變,這些看似素淡的祭品,卻蘊含著祖訓代代相傳,成了皇城村民心中不可逾越的“家規”。

官位不可傳,財富不可傳,唯有家訓家風可代代相傳,歷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