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名人百科】北魏著名的改革家——李衝

作者:由 歷史風雲再起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01-21

宗主督護制什麼時候廢除

【名人百科】北魏著名的改革家——李衝

【名人簡歷】

李衝(450—公元498年),字思順,西涼武昭王李暠的曾孫。李沖年少時便父母雙亡,在長兄滎陽太守李承的撫養和教導下長大成人。孝文帝初年(471年)任秘書中散,掌宮廷文案,遷內秘書令、南部給事中。太和十年(486年)建議廢止宗主督護制,提出均田制、三長制,孝文帝採納,實行三長制,以五家為一鄰,五鄰為一里,五里為一黨,各設一長。三長的職責是檢查戶口,徵收租調,徵發徭役。又建議頒行新的租調製度,防止豪強多佔民戶,限制宗主貪汙中飽,以增加政府收入。北魏國力大增。繼遷中書令,賜爵隴西公,極受恩寵,孝文帝不直呼其名而稱中書。孝文帝南伐蕭齊,以衝兼左僕射,留守洛陽,繼遷尚書僕射。493年,北魏遷都洛陽,任鎮南將軍、侍中少傅,曾領將作大匠主持新都洛陽的修建工程,

【歷史功過】

步入仕途後,由於李衝政績卓著,受到北魏文明太后的寵幸和重用,屢被加官進爵,成為北魏“位當端揆,身任樑棟”的一朝重臣,被譽為“一時之秀”。李沖和當時皇族、大姓的聯姻,也使隴西李氏一躍成為五大士族之一,甚至被人稱為當時的士族之首。杜預早生李衝150多年,二人並稱“李杜”。

【歷史典故】

後顧之憂

李衝於公元498年魏孝文帝南征時去世。在得知李衝生病的時候,魏孝文帝說:“僕射執我樞衡,總釐朝務,清儉居躬,知寵已久。朕以仁明忠雅,委以臺司之寄,使我出境無後顧之憂,一朝忽有此患,朕甚懷愴慨。”這就是成語“後顧之憂”的來歷。在魏孝文帝車駕還京經過李衝墓的時候,他哭泣良久。

【生平大事】

輔佐魏孝文帝改革

公元五世紀末進行的“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改革之一。史家在論及這次改革時,一致給予孝文帝極高的評價,但是對於這次改革的另一重要人物——李衝,卻很少有人提及。

孝文帝的改革主要是實行了“三長制”、“均田制”、“實行漢化”、遷都洛陽和對吏治進行一系列改革。其中實行的“三長制”就是由李衝所提出。另外,李衝還是新都洛陽的總設計師。

北魏初年,地方統治多采用“宗主督護”制度。宗主大都是漢族大地主,他們聚族而居,建築塢壁,控制著大面積的田莊,把農民作為“苞蔭戶”掌握在自己手中。而當時經過長期戰亂,國家擁有大量無人耕種的荒地,而農民卻是大地主的蔭戶,造成國家勞動力緊缺,大量土地無人耕種,嚴重影響農業生產,國家的基本物資得不到保障。於是,為了加強統治,從豪強地主手中將勞動力爭奪過來,李衝創“三長制”。三長制規定:五家為鄰,設一鄰長,五鄰為裡,設一里長;五里為黨,設一黨長。三長制與均田制相輔而行,三長的職責是檢查戶口,徵收租調,徵發兵役與徭役。

李衝提出三長制後,在朝廷中引起激烈爭論,堅持維護大地主利益的中書令是反對派的代表。於是,在馮太后和孝文帝的主持下,李沖和反對派在朝廷之上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辯論。最終,馮太后和孝文帝從加強中央集權出發,認為三長制既可為徵收租調提供根據和準則,又可清查出大量的隱匿人口,支援三長制實施。實行三長制後,國家直接控制的自耕農民大量增加,賦稅收入相應增加,農民賦稅負擔也有所減輕。北魏後期社會經濟明顯的恢復和發展,與李衝的三長制有密切關係。三長制後來還成為北齊﹑隋﹑唐時期鄉里組織的基礎。

在北魏初期,沒有成文法令,對民眾只是用言語約束,對於罪犯的判決多是臨時裁決,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因而引起了社會矛盾。從太祖開始,雖然對法令進行過一些改革修整,但仍十分粗糙。孝文帝即位後,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法令改革,李衝就是主要起草者,使得北魏有法可依。他擬定的《魏律》內容完整,體例合理,廢除了十六國以來實行的車裂、腰斬等殘酷刑法,對以後的《隋律》、《唐律》都有很大的影響,在中國封建法律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北魏王朝自道武帝天興元年(公元398年)在平城定都開始,到孝文帝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遷都洛陽為止的九十六年時間裡,前後經歷道武帝、明元帝、大武帝、文成帝、獻文帝、孝文帝共六位皇帝。隨著時間推移,平城作為都城已經不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於是,魏孝文帝決定遷都洛陽。

公元398年,北魏定都平城,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平城作為都城已經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於是,孝文帝親政後就考慮遷都洛陽。

遷都的提議遭到鮮卑貴族的反對,於是孝文帝就以“南伐”為名義實行遷都計劃。並最終在李衝、元澄等人的配合下才得以實現。

之後,孝文帝命李衝負責營建新都洛陽。李衝博學多才,精通測量、計算和製圖。他曾經主持修復舊都平城太極殿,營建明堂,太廟等工程,親自手繪圖紙,稱得上是一位有經驗的建築師。可以說,李衝為洛陽城的興建,付出了全部的心血。遺憾的是,在公元498年李衝去世時,洛陽的建設工程尚未竣工,身為新都城市規劃和設計人、工程總指揮的李衝沒能一睹其風采。

據《魏書》、《洛陽伽藍記》等古籍記載,北魏洛陽都城坐落在邙山南麓,洛河北岸,西距洛陽市十五公里,城市東西長20裡,南北寬15裡,其規模之大,堪稱中國封建都城之冠。

北魏時期,在李衝的主持之下,中國興建了洛陽這座當時全世界最大的城市。可惜的是,洛陽城尚未完全建成,李衝便已去世。

【秘聞軼事】

馮太后的情人

在北魏的棟樑之臣外,李衝還有一個比較尷尬的身份——北魏馮太后的情人。無論是要弄清楚李衝一生的作為,抑或是理清他與馮太后之間的感情,首先都要清楚那個特定的時代背景。

北魏文明太后馮太后,是南北朝時期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有作為的太后之一。史書記載,她“性儉素,不好華飾。”“多智,猜忍,能行大事。殺戮賞罰,決之俄頃。”她對國家現實與未來有長遠的瞻矚與設計。作為漢人,馮太后按照漢人的文化與思想培養魏孝文帝,從而使魏孝文帝主持了中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胡人漢化。雖然二十多歲便開始守寡的馮太后一生中有三位男寵,她的男寵們卻都是安邦治國之才,馮太后從未因她的個人喜惡而影響到北魏的穩定與發展,堪稱後宮干政的一代楷模。

公元466年,北魏獻文帝即位後不久,野心勃勃的丞相乙渾生起奪取帝位的野心,馮太后暗中制定計策,將乙渾處死,從此開始了一段不平凡的人生。

馮太后是一個在愛情方面十分剛烈的人,丈夫文成帝去世,時年只有25歲的她執意要為丈夫殉葬;情人李弈被她的繼子、獻文帝殺死,她為了報仇而逼繼子退位,並用六年時間將參與殺死李弈的所有人全部殺光;李弈之後,她和王睿相愛,她不但賞賜給王睿的財富以千萬計,使王睿在五年內坐上宰輔的位子,還封王睿做異姓王。中國歷史上強勢的女人很多,強勢太后也有很多,但強勢到能把情人封了王的恐怕只有馮太后一人。

馮太后的情人不同於一般意義的男寵,首先,馮太后在同一時期內只有一個情人,他一生的三個情人李弈、王睿、李衝之間都是相繼的關係;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特點,馮太后的情人都是德才兼備、是她政治上的得力助手。

李弈和王睿都先於馮太后去世,在他們之後,與馮太后相伴的人就是李衝,他是馮太后一生中的最後一個情人,也是與馮太后相伴時間最久的。然而,馮太后卻沒有給予李衝像王睿一般的高官。史書記載,李衝初次得到提升是在孝文帝初年,因做事機敏、嚴謹逐漸受到寵信,但並未提及寵信他的人是誰。

也許是因為有了李弈的前車之鑑,馮太后不希望李衝成為皇帝的眼中釘,希望他透過自己的真材實幹平步青雲吧。史書中用大段篇幅詳述馮太后與王睿之間的交往,對李沖和馮太后之間的關係卻很少提及,只記載馮太后經常賞賜李衝金銀布匹之物,難道她只希望李衝做一個快樂的富翁?

我們今天已經很難揣摩馮太后對待李衝的心態,也許她太珍惜李衝,想讓李衝有屬於自己的政治空間;也許李衝自己想憑自己的能力上位,拒絕了馮太后給予的官祿;但無論有多少個假設,歷史的事實只有一個——李衝在馮太后有生之年,並沒有得到過高、過甚的提拔。

作為一個世家子弟,李衝如何心甘情願地成為馮太后的男寵,也是一個爭論已久的問題。李衝有自己的家室,而且從史料來看,他和馮太后走的並不是很近。有專家認為,李衝之所以願意成為馮太后的男寵,是因為他想借馮太后之力,在政壇上有一個高的起點。而出於對自己士族身份的顧忌,李衝故意淡化自己和馮太后之間的關係。這也是為什麼史書關於他和馮太后之間的記載並不多的原因所在。

太和十四年的秋天,這場姐弟戀隨著馮太后的過世而結束。而對於李衝輝煌的政治生涯,這一年僅僅是一個開始。

李衝與孝文帝

如果說李衝與孝文帝的君臣關係更象師徒,而情逾父子,也不知有多少人是不贊同。

1、奇怪的稱謂

北魏的舊規矩是王公重臣都直呼其名,而孝文帝常稱李衝為“中書”而不叫他的名字。以前看電視時看到皇帝稱臣下“愛卿”,覺得很好聽,只發現皇帝生氣的時候才會連名帶姓的稱臣下,北魏偏偏就是直呼其名,所以對李衝的一聲“中書”便越發的難能可貴了,若是在馮太后生前這麼稱呼,自然與“哀慟”王睿異曲同工,但這似乎不是,無論馮太后的生前、死後,孝文帝對於李衝的尊敬是有增無減。

2、信任

孝文帝雖然小小年紀當上皇帝,可是他前有父親,後有祖母,到了真正親政時已經是個青年天子了,他的果斷英明已經有所展現,然而他卻遇事常與李衝商量。

後來創置新五等封爵制(五等封爵的爵序是:國公、郡公、縣公、縣侯、縣伯、縣子、縣男。每級封爵都有封疆裡數和戶邑數,以方五里和邑二百戶為差,井然有序。五等封爵官品在第二以上,名位低於諸王,卻有高於列侯的“祿奉禮秩”,其中公、侯可置一軍,並在爵稱前冠以“開國”字樣。孝文帝行“親疏世減擋”:親王2000戶、始蕃1000戶、二蕃500戶、三蕃300戶。王二分食一,公三分食一,侯伯四分食一,子男五分食一。各爵品級為:除王外,開國郡公正一品,開國縣公、散公從一品,開國縣侯正二品,以下省略。),李衝被封為滎陽郡開國侯,食邑八百戶,管職先是做了廷尉卿(九卿之一),之後侍中、吏部尚書、太子少傅,直至最後升任尚書僕射,李衝的名字都要出現孝文帝最為依重的職位上。孝文帝信任李衝,甚至把太子恂都交給李衝教導,在漢化問題上孝文帝與太子恂發生了尖銳的矛盾,最終導致太子叛亂。孝文帝對於兒子的反叛是震怒,他不但廢黜太子恂並最終賜死太子恂,甚至追加罰單廢因“子貴母死”祖訓,而被迫處死的太子恂生母貞皇后林氏為庶人。公元497年太和二十一年孝文帝立元恪為太子,在清徽堂設宴慶賀。李衝在提到廢太子時說:“我忝為廢太子的師傅,不能很好地輔導他,有愧陛下託付,陛下寬宏大量,讓我參加這個宴會,我真是又高興、又羞愧。”孝文帝說:“我作為父親還不能陰止他胡作非為,你作為師傅又哪用得著慚愧道歉呢。”在中國歷史上犯了錯誤不給自己找藉口、不遷怒與人的帝王並不多,孝文帝也並不是不遷怒於人,對李衝他是信任的。

營造新都

親政後的孝文帝一直希望能儘早統一中國,所以他對南方的虎視從未停歇過,他一面儲備著戰時的糧草,另一方面又開始了他一項重要的籌劃,當時北魏的政治中心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魏王朝在這裡營造了石窟)地高氣寒,自然條件較差,而且離中原地區較遠,對於雄心勃勃的孝文帝來說這無疑是阻礙他統一天下的,所以他要尋找更加適合自己的都市,“遷都”也成為了他心目中的頭等大事,公元493年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已經打定主意遷都的孝文帝交給了李衝一項重要的任務,營造新都,新都地址就選在了洛陽。

洛陽中國歷史上的著名古都,劉秀建東漢定都洛陽,曹魏代漢,西晉代魏直到統一中國後都仍都洛陽,但到了西晉後期“八王之亂”最終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接下來的中國的北方開始了五胡十六國時期(加上之後的南北朝中國的分裂了三百多年),北方王國如走馬燈般不停的更換,今日不知明日事,有幾人用心的經營著自己的都城呢?直到孝文帝決定遷都為止,洛陽才又迎來了新的發展機會。

北魏洛陽城在今洛陽市之東十五里之處,北倚邙山,面臨洛水。當時建高的洛陽城分內外二城內城平面呈矩形,東西660裡,南北1398裡,外城呈南北長的矩形,大約是內城的3倍,東西3140裡,南北長有四千米,除東城牆從中心到中陽門這一段成折角外,其餘城牆均為平直。城內有用的軍事的金庸城,城外四周有護城河圍繞。外城的城門共十三座城門,南面城牆四座城門、北面城牆兩座城門、東面城牆三座城門、西面城牆四座城門。

上面的這些資料,真實的寫下了北魏洛陽城的規模,其中一些對洛陽城較為華麗的描寫棄用了,在廢都上修建新城對於李衝來說已是莫大的考驗,單單看一下上面那些數字,李衝要花掉多少心血呢?畢竟正如李衝所說孝文帝總不能到處奔走等皇宮建成,也不可能在馬背上等城廓完工,李衝除了要修建出一個城市來,還要爭取時間,但無論如何李衝都沒有讓孝文帝失望,洛陽城只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建好了。孝文帝在這件事上選對了人,當然李衝並沒有讓孝文帝失望,同時李衝的名字也寫進了中國的建築史。

【名人百科】北魏著名的改革家——李衝

二李之爭

魏孝文帝拓跋宏(後改姓元)(467-499),卓越的少數民族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崇尚漢文化,實行漢化,禁胡服﹑胡語,改變度量衡,推廣教育。孝文帝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推動了北魏王朝政治和經濟的向前發展,促進了鮮卑族同漢族的融合,使得鮮卑族進一步漢化。魏孝文帝可稱為是鮮卑驕子,開明君主,在各民族融合、互學先進經驗、推動歷史發展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拓跋宏的改革思想,因此成為古今學者研究的物件。

孝文帝並沒有因為太子恂的反叛而遷怒李衝,然而李衝卻心有虧欠,於是孝文帝安慰李衝:我作為父親還不能陰止他胡作非為,你作為師傅又何必慚愧呢。

對於李衝與廢太子恂的師徒情誼,史書中沒有描寫,在李衝傳甚至找不到李衝對於廢太子之死的悲傷。但廢太子死後,李衝的光芒小了很多,做為廢太子的師傅,他怕是要被戴上有失教導之責的帽子,做起事來恐怕艱難許多。對於廢太子的死,李衝始終是沉默的,但並不是無所作為。可以說,李衝是為了自己的這個學生而拼上了性命。這件事還牽涉到另外一個李姓人物——李彪。

《李衝傳》記載,李彪在初入仕途之時,沒有靠山,李衝在此時給予他幫助,於是李彪全心依附於李衝。但是,當李彪羽翼漸豐之後便開始輕視李衝,在大廳廣眾之下只是整理一下衣袖就算是對李衝行禮了。不僅如此,孝文帝之所以下決心將廢太子恂處死,也是因為李彪的告密。不僅如此,史書中還記載,在當初處理廢太子一案時,有一處案情,很明顯太子恂是被冤枉的,但是李彪卻抓住不放,最後是孝文帝出面證實沒有那麼一回事,李彪才就此作罷。

李衝為官向來胸懷大度,為世人所稱道。但是對於李彪,李衝卻採取了相反的態度。在孝文帝南征之時,李沖和李彪留守在都城洛陽。李衝開始彈劾李彪,共分為前後兩次。第一次,李衝在奏章中陳述李彪做了違理之事,首先是冒取官家木材,就是貪汙;第二次,李衝指出,李彪擅自駕著只有皇帝才能坐的黃馬馬車出行,這是逾制;最後,李衝還談到了李彪的酷吏行為,以及李彪為人狂妄自大。

遠在前線的孝文帝看了奏章卻非常失望,長嘆一聲之後說:李彪可說是太不檢點了,僕射(李衝)的行為也過分啊!最終,李彪被判處死罪,孝文帝寬恕了他,只是將他貶為庶民而已。事情發展至此,孝文帝的態度是想息事寧人,但是李衝卻沒有就此收手。

史書中記載,在得知李彪僅是被貶為庶民之後,極為憤怒,他例數李彪歷來所犯錯誤和無禮行為,並瞪著眼睛大聲喝斥,把案桌都掀翻摔壞了。他還派人把御史們都抓起來,在他們頭上塗上泥巴表示有罪,並把他們的雙手綁在胸前,對他們破口大罵。

史書中記載,李衝是一個性情溫和的人,這大概是他一生中最為憤怒的一次,他是要把事情鬧大,甚至不給自己留絲毫迴旋的餘地。

這一鬧,李衝大病不起,吃藥也沒效果,史書上記載孝文帝為了李衝的病十分擔心,可是李衝從發病到去世僅十幾天的時間,有人說李衝是死於肝碎裂,也就是把肝氣爆了。這一年,李衝僅僅四十九歲。他向來身體很好,史書記載他四十歲的時候也不顯老,如果沒有這場爭執,李衝也許會是個長壽的人。

但是,一生性情溫和的李衝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李衝與李彪積怨以久,遇到導火索自然便會暴發出來。李彪密告害死年幼太子於前,公事上驕橫犯眾怒於後,做為太子的師傅,李衝新怨舊恨襲上心來,所以把心一橫,決定參倒李彪。李彪之所以敢對廢太子下手,自然是符合了聖意,在這件事上李彪也許是站對了隊。但是,太子黨有了機會自然也不會放過李彪這樣的小人,所以才有了二李之爭。這次爭鬥李彪要佔些上鋒,因為他的背後還有皇帝做後臺,李衝卻沒有,他是孤立的,所以他把心一橫,將生死置之度外了。最終,李衝感覺到了孝文帝對李彪的保護,一氣之下,醫藥無法迴天,就這樣去世了。

對於李衝的去世,孝文帝無比傷心,而始作俑者李彪卻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只是丟官回鄉而已。李彪回鄉後,很快又見到了孝文帝,孝文帝在談話中提到他被彈劾一事,問是不是冤枉了他,李彪低頭認錯。孝文帝很想再起用李彪,但是因為李衝的緣故,孝文帝向李彪明言不能再啟用他。於是,終孝文帝一朝,都沒有再起用李彪。

【名人評說】

孝文帝稱讚他:“衝貞和資性,德義樹身,訓業自家,道素形國”,“忠肅柔明,足敷睿範,仁恭信惠,有結民心。可謂國之賢也,朝之望也”。

【歷史遺蹟】

李衝墓

葬於覆舟山。孝文帝為李衝贈諡號“文穆”,在諡號中“文”字代表著經緯天地、道德博聞、學勤好問、慈惠愛民、愍民惠禮、錫民爵位,在諡號中“穆”字代表著佈德執以、中情見貌。李彪的諡號是“剛憲”,在諡號中“剛”字代表追補前過,“憲”字代表博聞多能。

李衝去世的第二年,公元499年,魏孝文帝病逝,年僅三十三歲。隨著李衝、魏孝文帝這對北魏歷史上最有作為的君臣先後辭世,北魏國力很快衰落,三十多年後北魏便告滅亡。

【歷史啟示】

【名人百科】北魏著名的改革家——李衝

李衝仕途之路的啟示

對李衝一生的官聲評價的人太少了,沒辦法誰讓他一生都是居廟堂之高了,都沒做過一任的“父母”官呢?除了皇帝與同僚、家人、朋友、屬下再沒人能與他近距離接觸。但總得說來李衝做官沒有指著說是貪官,也沒有查出他是貪官,不過他四哥貪過,他年少時還跟著倒黴了,前車之鑑吧!他衝這輩子不想警鐘長鳴也難了點。李衝也皇帝的關係好、同僚不能算好、家人關係很好、朋友關係非常之不錯,屬下我不知道怎麼說,親信應該說他好吧?他為人不嚴苛,非親信應該也不會罵他。

李衝做官怕是要把京官這種職位做了個遍的,所以心德、體會什麼的一定都不會少,而且每一任上都能做出點成績來,他喜歡以理服人、不壓人,所以這京城也沒讓他做得有什麼招罵的。對了他沒做過“首輔”大員,最大官只是做到尚書僕射,位在尚書令之下,是官員中的二把手,權利是非常大的。

說到做官,李衝應該是位很會做官的人,也許人家是世家出身吧!天生就是做官的料,所以做起官來,順順利利一輩子都是升呀升的沒有被降過職,最後這件事怕是他自己都意料之外了吧!反正如果讓他選的話,除非是身體真的不行了,否則就算再等上幾年,他也會等的,他是那種有把事情成功做到底的人,而且他不是這麼的沉不住氣的人。

還有李衝做官的特點比較突出,廉不廉的不說,公正這方面也不說,謀私利這事可是絕對有的。親近的人絕對可以“借光”,絕對不在乎別人異樣的眼光,甚至不怕他大老闆孝文帝會有微詞,能幫的一定幫。所以李衝的親家能借到光,親戚能借到光,同鄉同裡的也沒問題,聾的瞎的全部沒問題,這就是李衝不怕任何人給自己白眼看,這一點上他絕對無所謂。

李衝這人愛節儉不是做做樣子給任何人看的,一生都是這樣,按理他是很有錢的,不過他把錢分給別人,自己並不是很在乎,應該不是貪官一個。

李衝是權臣,但他終其一生上不誤國,下不誤民,他做官光明正大、盡心盡力,他雖然做了文明太后的男寵,但做了男寵又怎麼了呢?在中國歷史上靠女人顯赫起來的男人不少,但得了志不做小人的很少,男寵就該成為貶義詞嗎?一個男人就不可以與自己的女上司有感情糾葛嗎?李衝一生還算得上潔身自好,能成為一代名臣可不是可了做些表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