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即使唐代家訓極具教育價值,但也內含封建糟粕思想

作者:由 風吹雨打潤禾田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08-31

何為弊衣簞食

唐代帝王在其家訓中所體現出來的教育價值取向在維護當時的封建統治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由於帝王家訓創作群體的特殊性,在自上而下的傳播中改善了社會的風氣,間接的提升了百姓的生活水平。但是唐代帝王家訓是封建時期的產物,其教育價值取向難免會有一些侷限性。

即使唐代家訓極具教育價值,但也內含封建糟粕思想

江山穩固——利於鞏固封建統治

唐代帝王家訓的創作物件多是唐代帝王本人以及他們的肱股之臣,他們的訓誡目的是使自家江山永固,因此帝王家訓中體現出來的教育價值取向為其鞏固了封建統治。

古人云治天下者,正家為先。歷代開明君主都十分注重利用家訓對皇族的成員進行教育訓誡。他們的訓誡是為了避免皇族內部勾心鬥角,分工不協調,導致禍起蕭牆,江山易主。他們尤其注重對儲君的教育,因為他們是皇帝的繼承人,未來的天子,直接關乎到江山的存亡。

唐太宗創作《帝範》之目的的表述,他做此書細數歷朝歷代的興衰變化,希望太子可以引以為戒,成為一個合格的統治者。由此可知,唐太宗作此書的目的就是培養合格的封建統治者,維護封建統治。

實際上,唐代李世民也確實做到了這一點,透過他的精心培養唐高宗李治一經繼位,仍舊執行李世民曾經編制的各項政策,並由諸位賢臣,如褚遂良和長孫無忌共同幫助他裁決事物和權衡利弊。唐高宗執政後對於政事頗為費心,在其用心治理下,唐朝終於出現了 “永徽之治”的盛世局面。

就唐代帝王家訓的教育價值取向本身而言,更能直接反映出其能鞏固封建統治的這一功用。例如從建親齊家以為要這一方面來看,唐代帝王透過教育太子及諸王建親齊家的重要意義,培養了一批明智的王位繼承者與一些諸侯國建立者,鞏固了封建統治。

正如《帝範·建親》中所言,“是以封建親戚,以為藩衛,安危同力,盛哀一心。”就治國安邦以為本這一方面而言,直接說明了唐代帝王家庭教育的本質屬性就是為治國安邦服務,其中所涉及的所有層面,包括親賢遠佞,廣開言路等做法都為封建帝王維護統治提供了一定可借鑑的經驗。

由此觀之,唐代帝王家訓的教育價值取向對維護了唐代的封建統治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即使唐代家訓極具教育價值,但也內含封建糟粕思想

風淳俗樸——助於改善社會風氣

唐代帝王家訓促進了民間家訓文化的發展,其中所表現出來的教育價值取向間接的改善了社會風氣,提升了百姓的生活質量。在唐代,帝王家訓開始以一種系統化的形態出現。這種系統的帝王家訓的出現為唐代家訓自上而下的發展提供了便利的條件,也有利於其教育價值取向在民間傳播,從而起到改善社會風氣的作用。

《帝範·崇儉》中,唐太宗認為古代聖明之君主生活樸素,行為高潔,不是因為他們不喜奢華,卻是要做到從自身出發,為全國人民樹立表率,希望君主不用利用嚴格的法律制度就可以使百姓臣服。如若人君能夠以身作則,以榜樣的作用感化民眾,那麼民間就會風俗淳厚,天下人民也會每一家,每一戶都有良好的道德情操。

由於唐代帝王自上而下的推行崇儉思想,節儉之風氣因此盛行,更有官員們率先踐行節儉,起到了示範萬民的作用。例如唐玄宗時的官員裴玢一段時間內,生活十分節儉,絲毫沒有一絲的奢侈浪費。

正是所謂的“清苦節為政,不交權幸,不務貢獻,蔬食弊衣。”曾任宰相的盧懷慎後來久病臥床,同僚前來探望,“懷慎臥於弊簀單席,門無簾箔……命設食,有蒸豆兩甌,菜數莖而已,此外翛然無辦。”由此可見,他平日裡該如何對自己強加約束。

唐代這種自上而下的改善社會風氣的現象也間接地改善了百姓的生活質量,唐代上至帝王宰相官員都能以身示範踐行節儉,實屬唐代百姓的福音。而唐代帝王家訓教育價值取向中“以民為本,重視農業”這一層面在踐行過程中更是直接提升了百姓的生活質量。唐代帝王在此價值取向的影響下實施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譬如唐初所實行的“租庸調”制,這種制度為人民減輕了負擔,使人民的生活更加方便。

當時社會在內除了“租庸調”之外,地方上也沒有苛捐雜稅,在外國家太平,沒有戰亂,農民生活富足安定。而閱武崇文,建親齊家等方面保障了唐代的國家安全,從而使唐代百姓免受戰亂之苦,沒有後顧之憂,可以專心從事農業生產。

由此觀之,在這些教育價值取向的影響之下,唐代百姓的生活質量是非常高的。

即使唐代家訓極具教育價值,但也內含封建糟粕思想

時代限制——含有封建糟粕思想

唐代帝王家訓作為我國封建時期的產物,依然受限於時代的特徵,因此不可避免的還有一定的封建糟粕思想,而由,此派生出的教育價值取向同樣存在此類弊端。唐代帝王家訓中的部分內容具有唯心主義的傾向性,甚至一些觀點帶有一定的迷信色彩,鼓吹命定論。

例如唐太宗的家訓文獻《帝範·前序》:古人以為,只有天生睿智、文武兼具的人才能受到天命眷顧,出現符瑞而登上王位。這些人都是天選之人,與生俱來擁有品德和智慧,也只有這樣的人才可作為萬民的統帥。接下來唐太宗開始舉唐堯、大禹、文王的例子來說明他的觀點。

然而,這種觀點只是他們統治人們的一種手段並藉以鞏固自己封建帝王的地位。然而實際上李世民所強調的上天命定論缺乏一定的科學和理論依據,具有一定的唯心主義色彩,是在鼓吹命定論,想借以來說明自己統治天下的合理性。

此外,唐代帝王在家訓中對女性的教育是不受重視的,甚至是欠缺的,由此也導致了唐代帝王家訓中所體現出來的教育價值取向更是與皇室家族的女性毫不相關。縱觀整個唐朝,我們發現,在唐代帝王的諸多家訓文獻中,幾乎所有的教育物件都是男性,與女性相關的家訓文獻幾乎沒有。

以唐太宗為例,他的家訓文獻《帝範》是專門為太子李治撰寫,為其日後治國理政提供指導。除此之外的《誡皇屬》、《誡佑手詔書》也都是對皇子和男性親屬的家訓文獻。

然而,並不是所有朝代的帝王都如此,從史書裡對趙匡的記載中不難發現他的家訓文獻中 《戒公主崇儉》可以稱其為典型代表,體現了他崇儉誡奢的思想。還有宋真宗趙恆的家訓文獻中也有對公主的訓誡內容。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宋代的帝王家訓中既有對公主的訓誡也有對皇后妃嬪的訓誡。然而,唐代帝王家訓中幾乎不涉及對公主和嬪妃的訓誡。在唐代帝王中,尤以李世民為代表,他在對子女的教導中對女性的教育是不夠的。

即使唐代家訓極具教育價值,但也內含封建糟粕思想

傾向功利——忽視人的個性發展

唐代帝王家訓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其為統治階級服務的特質,其教育價值取向十分注重教育的功利意義,具有一定的功利主義傾向性。唐代帝王為了培養合格的統治接班人,往往在後代還年幼的時候就急於向他們灌輸其治國理念。然而,這些往往內含深刻,字裡行間多晦澀難懂,沒能充分考慮到人的身心發展規律,忽視了人的個性發展。

世界上任何時期的任何一種文化形態都要從屬和服務於所處時代的、佔統治地位的文化。中國傳統家訓文化也是如此。就這一點而言,帝王家訓更是傳統家訓的最為典型之代表。唐代帝王家訓的教育價值取向自始至終灌輸著當時的社會意識,體現著封建統治者的統治要求。唐代帝王希望將被教育者培養成合格的統治者。

因此在其教育價值取向中,大多數在強調作為帝王家族以及帝王接班人的教育,所教授內容大都具有一定的功利意義。

例如如何去守住帝王之家廣大的財富,如何在文治武功方面成為合格的統治者,卻忽視了人的個性發展。他們將受教育物件看作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工具,往往忽視了他們自身的接受能力和作為獨立個體的精神需求。

即使唐代家訓極具教育價值,但也內含封建糟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