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賈淺淺被群嘲的背後,始作俑者到底是誰?

作者:由 HR職場筆記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09-28

同氣相求代表什麼動物

這兩天,著名作家賈平凹女兒賈淺淺的詩被群嘲。她的詩作水平到底如何,她的文化造詣有多高,詩體結構學術上怎麼定義的,等等。也擋不住她是著名作家賈平凹的女兒,西北大學文學副教授、陝西省青年文學協會副主席,這個不爭的事實。

賈淺淺被群嘲的背後,始作俑者到底是誰?

口誅筆伐的同時,各種揣測、評論,越發瘋狂,這也是當今社會輿論的力量,祖宗十八代的故事都能給翻出來,什麼“文學不該世襲”,“拼爹”、“自我膨脹、對詩的侮辱,等等。

(確實看了她的詩,讓我恍惚覺得悠悠14億人口的大國,應該沒幾個不是詩人了)

義正言辭、不斷地炒作,用以驗證自己的正確,表達內心的不忿。讓我想起明朝朱元璋設立的監察御史,殺人從不用刀,有這群人就夠了。

當然,我並不是為淺淺女士說好,只是想就此事,說一說。為

什麼會有這樣的群情激奮,這種義憤填膺背後真的是對中國詩詞文化的熱愛和捍衛,還是對現實的不忿,這種不忿的背後又是什麼?為什麼一扇風,火就蹭蹭地竄。

要說清楚背後的邏輯,我們要稍微追溯一下,一套文化體系是如何建立起來的。一個國家的文明從萌芽、到確立、到後來發展、成熟穩固,最後經歷衰退、體系瓦解、重塑,直到新的文明再建立。

一、一套文化體系是如何建立和發展起來的

在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是思想和文化最為輝煌燦爛、群星閃爍的時代。這一時期出現了諸子百家彼此詰難,相互爭鳴,盛況空前的學術局面,在中國思想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一個局面?其主要原因有兩點:

一是,當時的社會背景是由分裂開始走向統一,社會急劇變化,需要重新再造一套新的思想、文化、政治體系,以維持政治目的實現,文化的傳承;二是,由於社會大變革時代為各個階級、集團的思想家們帶頭著書立說,廣收門徒,互相詰難,發表自己的主張、進行“百家爭鳴”造就了這樣一個歷史舞臺。

隨著老子、孔子、荀子、莊子在文化界的歷史地位確立之後,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儘管有幾次文化革新,但最終依然不能撼動其地位。

賈淺淺被群嘲的背後,始作俑者到底是誰?

文化體系的建立是在一個特殊的時代背景下造就的,在發展的過程中,會不斷衍生出不同的版塊、細分理論、小流派等,以不斷更新和鞏固其地位。久而久之,同一個祖師爺下面就會分出不同的門派,門派下面會有更多更細的支流,一個龐大的文化組織就形成了,既然形成了組織就會有配套的一系列的管理和執行機制,以約束和發展,當然這個過程中勢必也會形成天然的鄙視鏈,比如直系和旁支、入門先後等等。

二、文化體系下圈子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恰好人類又是一個群居動物,人與群分、志同道合者為謀,所以才有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景象,再有愛屋及烏、心心相惜就更不奇怪了。逐漸形成了無形的圈子文化。

圈子文化不同於門派組織,它可以沒有實體的形式,也不必拘泥於現實的框架,但卻有著勝於實體組織的信仰,能夠真正做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非常強悍。

再回到近代,在商界,有晉商、浙商,平民百姓也講究老鄉會、同學會;在曲藝界、相聲界、演藝界。。。等等,這些無一不是圈子文化;就連在大的企業裡面,職場中依然也有以某一屆校招生,或者管培生、某個學校的校友為一個固定圈子的,到我們個體,不也有朋友圈嗎?這些圈子,很多都沒有實體的組織,即便如此,圈外的人,即便你武藝超群、縱然有高人引路,也很難入圈,當然也有例外,比如聯姻入圈。

圈內的人都是因為一個共同的點而聚集起來,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掌控著在各自領域的話語權,所以,圈子文化的影響力一直都不可小覷。

再回到這次群嘲的主人公,淺淺女士,背後有其父賈平凹這麼一個大作家,首先,這個身份她自己也無法選擇。同時,其本身也是文學界的新秀,青年作家協會副教授,41歲,怎麼算應該也在文學或現代詩詞領域鑽研多年,朋友圈總有些大大小小的作家或名人大家吧,那既然如此,她的詩好與不好,是否不堪或有辱先賢,又有什麼奇怪的呢,更何況那些知名作家都站出來為其發聲,同聲相應。一群不懂詩詞的我們,沒有名分的閒雜人等群嘲,又意義何在?

三、圈子文化有哪些特點和深遠影響

賈淺淺被群嘲的背後,始作俑者到底是誰?

同樣是圈子,古人的圈子爭的是人心和學術發展,學派傳承。當今的圈子為什麼卻淪落到指鹿為馬、顛倒黑白。

其根本原因,古人除了自身的文化學術外,尊的是聖人之學,詩書禮儀、忠君廉恥,這是做人之根本,歷代文人墨客、士伐大家中的例子比比皆是。而當今社會卻很少有人談起,這到底是文化的進步還是倒退。

繼續剖析圈子文化的幾個主要特點:

1。高度的相似性、思想和行動高度契合;

2。內部的安全性,相互依附、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3。相對的封閉性,對不同於自己的思想和觀點難以接受;

這幾點恰恰是其優勢,能夠聚集志同道合者,共同交流,相互學習形成一個良好的氛圍,

同時,大家也看得出來圈子文化的弊端:

1。如果志趣相投不是積極的,會不會變成臭味相同呢;

2。時代永遠是發展的,一味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不求同存異、海納百川,就只能固步自封了;

由此可見,某些圈子文化在當今社會已然是尾大不掉,隱約成為阻礙文化進步、社會文明的絆腳石。這就又回到我們開篇提到的,淺淺女士的群嘲,

這種義憤填膺背後真的是對中國詩詞文化的熱愛和捍衛,還是對現實的不忿,這種不忿的背後又是什麼?是蹩腳文人的暴露,還是圈子特權的暴露,我不知道。

以前,我也嘗試著寫點小詩小詞的,但內心總有“文學太高深,曲高和寡”的敬畏,太高深的怕看不懂,顯得沒文化,但我也很難想象我們未來的詩會演變成,把生活紀實的語言,透過空格短句的方式變成詩,如:

早晨七點

我背上包

出門上班

心想

美好的一天

我自己都接受不了,我怎麼突然間成為詩人了(抱歉,太激動了)

但在現實社會中,各種圈子文化越來越嚴重,圈層固化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圈外人無法入圈,圈內人利用潛規則壟斷資源、掌控輿論。

拼爹、拼人脈、無不是圈子文化、靠山文化的一種體現,不可避免,試想,“如果你兒子要用你的資源,你是不是也會給他用。”畢竟沒有絕對的公平,能入圈也是一種能力。

賈淺淺被群嘲的背後,始作俑者到底是誰?

即便如此,支撐社會文明發展的文化圈,還是希望能清明一些,畢竟文化基因代代相傳千年不易,古人先賢們的思想與智慧更不能褻瀆,年輕一代孩子們對詩詞的敬仰之心更是不能就此扭曲;倘若,長此以往,主流文學變得無人問津,那將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場災難。

一位HR老司機的自我修煉公號

更多精彩,請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