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農業專家走地毯交流技術,網友用清朝官員扶犁圖暗諷,真相如何?

作者:由 新農人農事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10-01

清朝人說的喳是怎麼來的

專家,是當今社會比較常聽到的一個名字,主要指那些在學術、技藝等方面有專門技能或專業知識全面的人。這些人一般都在自己的領域有著較高造詣,不過,專家因為其身份特殊,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受到了大眾的關注。

農業專家走地毯交流技術,網友用清朝官員扶犁圖暗諷,真相如何?

按理說,專家是行業的精英,應該受到尊重。但是,近些年來,由於少數“專家”不負責任的言論,使得大眾逐漸對“專家”頗有微詞,甚至大大影響了“專家”在大眾心目的形象,還有人調侃“磚家”。

農業專家走地毯交流技術,網友用清朝官員扶犁圖暗諷,真相如何?

下面的這群農業專家就受到大眾質疑不能沾土,被指根本就不是在做技術交流,而是徹頭徹尾地走秀。有人更是表示,這些專家應該看看袁隆平院士是怎麼工作的,他才是真正的農業技術專家,就算去國外指導水稻種植技術不也是直接下到了田裡嗎?地上沒有地毯,身邊也沒有媒體和工作人員的前呼後擁,真搞不清他是怎麼做的研究?被質疑的這些農業專家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真相又是如何?

農業專家走地毯交流技術,網友用清朝官員扶犁圖暗諷,真相如何?

事情發生在貴州的貴陽市,這裡舉辦了一場“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西南及南方區2022年玉米田間開放交流活動”。透過現場的畫面發現,玉米專家親自下到玉米地裡,他們在參觀玉米種植情況時,一邊聽著介紹,一邊還不時地還摸摸玉米看一下。不過,他們腳下的路卻意外地受到了廣大網友的爭議。

農業專家走地毯交流技術,網友用清朝官員扶犁圖暗諷,真相如何?

原來,農業專家們走在玉米地裡的這條路,疑似是臨時砍玉米騰出來的通道並且地上還鋪了地毯。影片經過網際網路發酵以後被瘋狂傳播,大家紛紛對專家們予以了質疑和抨擊。

農業專家走地毯交流技術,網友用清朝官員扶犁圖暗諷,真相如何?

隨後,貴州農科院對此進行了緊急闢謠:地上鋪的東西不是“地毯”而是“土工布”,之所以會這麼做,是因為在活動的前一天當地剛下了一場雨,地面有些溼滑,為了保證大家的安全以及更方便地進行技術交流。這次活動很早就決定要舉辦,因此春季播種的時候就預留了專門的觀摩通道。

農業專家走地毯交流技術,網友用清朝官員扶犁圖暗諷,真相如何?

透過仔細觀察發現,專家們腳下的所謂的“地毯”確實是工地上常用的土工布,其作用可能也僅僅為了防滑同時還可以不讓腳上沾泥,不過所謂觀摩通道是不是提前預留的就不得而知了。

對於官方的闢謠網友們卻似乎並不買賬,有人甚至還曬出了一張清朝官員下地的照片進行暗諷,只見一名官員象徵性地扶著犁頭做出耕地的樣子,周圍的官員則是前呼後擁,前面牽牛和立在一旁的農民則是一臉無奈、苦不堪言的樣子。

農業專家走地毯交流技術,網友用清朝官員扶犁圖暗諷,真相如何?

編者認為,我們有的時候或許可以理性地去看待眼前事情,切不可忍人云亦云。比如在貴陽舉行的這場農技活動,首先這是一場農業方面的技術交流,不是平常的搞研究,同時還邀請有很多外來的專家,雖然大家的專業都是農業,但有客人來了還是應該有基本的禮儀吧?就像我們的家裡來客人了,是不是也要有基本的尊重。

農業專家走地毯交流技術,網友用清朝官員扶犁圖暗諷,真相如何?

其次,農業專家是研究農業的這不假,袁隆平院士就是一個接地氣的農業專家,所以他獲得了無數的榮譽並深受大眾的尊敬。但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工作的方式方法,尤其是科學家、專家,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有個性、挺講究的,只要他們能夠研究出更高產、高品質的農作物,至於他們怎麼做大家就多理解一些吧。

農業專家走地毯交流技術,網友用清朝官員扶犁圖暗諷,真相如何?

很多事情其實沒有絕對的是與非,主要是看我們站在哪個角度看問題,或許只要我們換一個角度一切就都釋然了。

對此,你們怎麼看?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和大家一起來共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