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曾經種馬雲、清明上河圖的他 竟然種起了手機殼!

作者:由 首席娛紀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10-23

匏長什麼樣子

如果有一天,一隻帶著露水的葫蘆變成了人的樣子,請別驚奇,因為在天津,一位六旬老人就在葫蘆地裡種出了馬未都、馬雲,就連那副世人稱奇的“清明上河圖”和“八仙過海”也不在話下,近日,由金道集團榮譽出品的紀錄片《講究》第二季最新一期《葫蘆》,便為我們詳細講述了這位老人的故事。

曾經種馬雲、清明上河圖的他 竟然種起了手機殼!

片中的主人公黃全華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葫蘆迷,如今已經60歲的他竟投資1800萬種了70畝的葫蘆,更神奇的是,黃全華的葫蘆能長出各種圖案和形狀,甚至還能長出“人”,眼尖的網友就在片中看到了馬雲的肖像。

曾經種馬雲、清明上河圖的他 竟然種起了手機殼!

據悉,模具是黃全華所種葫蘆的秘訣所在,這一手藝也被稱為範制葫蘆。黃全華解釋說:“範匏葫蘆,又叫範制葫蘆,就是以模具迫使葫蘆依照人的意願生長成形。範制葫蘆的方法,是將幼小的葫蘆納入刻有陰文的範模中,隨著葫蘆的長大,逐漸填實範模中的空間。待葫蘆木質化後取出,範模的陰刻圖文便在葫蘆上作陽文顯示出來了。不僅匏製出的葫蘆值得收藏,精心雕刻的模具也有極高的收藏價值。”

曾經種馬雲、清明上河圖的他 竟然種起了手機殼!

從玩葫蘆到種葫蘆 9年來他都種出了什麼?

在2008年以前,黃全華只是一名葫蘆收藏家。2008年受王世襄先生《中國葫蘆》一書影響,矢志繼承發揚範匏這一中華民族傳統工藝,全身心投入到範匏事業,還成立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匏藝工作室。

曾經種馬雲、清明上河圖的他 竟然種起了手機殼!

在黃全華的工作室中,大大小小的葫蘆擺滿了兩面牆。有充滿禪趣的“空”,有威武忠勇的“關公”,雍容華貴的“喜鵲登梅”瓶,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的“八仙過海”,充滿靈動的“節節高”吊香爐,還有實用的茶葉筒、茶具……其中工藝葫蘆《空》、《喜鵲登梅瓶》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上,獲得“中國原創·百花獎”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目前黃全華獨創的多項範匏葫蘆工藝技術已獲國家專利。

曾經種馬雲、清明上河圖的他 竟然種起了手機殼!

《八仙過海》

曾經種馬雲、清明上河圖的他 竟然種起了手機殼!

《空》

就連馮驥才先生看過黃全華的作品後,也對他的創意大加讚賞:“既然是葫蘆,就要讓欣賞者一眼看上去就是葫蘆,而不是旁物。 若是在保留葫蘆原始特徵的基礎上,再加入匏制工藝,則是真正錦上添花的佳品。”知名收藏家馬未都也認為“黃全華的作品非常好,在市場推廣方面若是做足文章,一定大有可為。”

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黃全華說:“我就是喜歡這個,總是想著怎麼年年創新,不斷突破:做了花瓶,我想做人像;做成人像,我想做鏤空的香爐;做成了鏤空的作品,我又想做活鑲的香具······”在紀錄片《講究》中,女兒的一句話又讓他想到做葫蘆手機殼。

曾經種馬雲、清明上河圖的他 竟然種起了手機殼!

匏器在明清時期,一直都是受皇家貴族喜愛的物事,屬於較為高檔的器物。到了現代,人們對匏器的認知越來越少,沒有人做匏器,這門手藝已經到了瀕臨斷傳的邊緣。黃全華想讓這種王公貴族掌間的“陽春白雪”,去往民間大眾,他選擇將手藝與如今使用最廣泛的通訊工具相結合,做一個葫蘆手機殼。

為做手機殼定製機器 傳承手藝真講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黃全華從決定製作手機殼那一刻起,便開始了準備工作,他精心製作適合葫蘆生長的模具,漫長地等待幾個月,葫蘆終於長成了最合適的形狀。

由於從未接觸和製作過手機殼,黃全華要完成這一計劃,必須要為壓制葫蘆皮定製一臺壓力適中的機器。年輕時,黃全華只不過簡單的接觸過機械,而今天,沒有現成的參考,黃全華只能從零開始進行設計。僅僅這個手機殼壓力機的製作就需要歷時5個月,包含58個零件,涉及機械設計、機械加工、力學、電學4個學科的知識。

曾經種馬雲、清明上河圖的他 竟然種起了手機殼!

在手機殼圖案方面,黃全華選擇了具有特殊寓意的兩種神明——好比手機影片功能的千里眼,以及類似通話功能的順風耳,將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在了一起。

曾經種馬雲、清明上河圖的他 竟然種起了手機殼!

多年來,黃全華也經歷過無數次失敗,葫蘆的生長好壞僅在一念之間,但即使再難也要堅持做下去,因為在黃全華心中:“短短一生,做不了幾件事,講究就要,做一件,專一件,然後成一件。”

目前,《講究》第二季於愛奇藝獨播,每週一、週四播出,讓我們共同期待更加精彩的匠人故事!

影片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