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佛法中“一字秘訣”,道出人之本性!

作者:由 竹下序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12-05

不什麼救什麼成語

禪宗有一個公案,說的是六祖慧能向五祖求法離開後,五祖有個叫慧明的弟子覺得慧能尚是白衣,沒有資格將祖師的衣缽拿走,於是他很不服氣的去追趕。

追上後,儘管慧明並未提起衣缽的事,但六祖心中已然明瞭,於是他將衣缽放在路邊的石頭上讓慧明自己拿。

衣缽不同於其他東西,既然是祖師傳下來的,即代表不是誰想拿就能拿得走的,目睹衣缽中深不見底的經義,慧明頓感自己魯莽。

於是他對慧能大師說:“我是為求法而來,不是為衣缽而來”。

六祖說:“既然是為求法而來,那我就給你說法”。

話鋒一轉他繼續問道:“不思善,不思惡,哪個才是明上座的本來面目”?

只一言,慧明即刻開悟。

這裡的“本來面目”,就是明心見性所見的“性”,即一念未生前的生命狀態。

這也就是說慧明還處在思維狀態之中,一念接著一念,離“性”相去甚遠。

佛法中“一字秘訣”,道出人之本性!

在佛法中,人心都有一個本性,禪宗所要追尋的就是思維尚未形成,念頭尚未產生時,心的狀態,也就是本性的源頭。

那麼如何追尋?

大家都知道禪宗不立文字,其目的就是讓世人破除對語言文字的執著與束縛,這也間接證明一個“觀”字的重要性。

作為佛法中的一字秘訣,它要我們觀什麼呢?

觀的地方有很多,

如觀心無常:

即在生活中,我們要用境來檢驗自己的心。

比如說,我生活得很開心,沒有煩惱,但如果遇到逆境,看你如何對治煩惱,調伏得好,那才是你的真功夫。

當然,這裡也不能是自找煩惱,對境練心更不是要把自己練成麻木的人,如見到可笑的人與事也不笑,這便是不正常的,這是麻木,不是功夫。

所以說起心動念的一切都不能去執著,佛所說的法不能去執著,乃至發菩提心也不能去執著。

佛法中“一字秘訣”,道出人之本性!

觀身不淨:

佛法中告訴我們的觀身不淨與老子所講的“吾之有患,為吾有身”意義相同,都是在講放下對自身的執著。

比如有人覺得自己不夠漂亮,因此去整容,她的動機是想讓自己的外在變美,但結果恰恰適得其反。

這也就是說,拋開外在,裡面都是一樣的,我們要認識到身體的短暫、身體的脆弱。

一方面理解身體的不淨觀之後,放棄對它的貪戀;另外一方面,不能輕視、虐待自身,即:要行中道,順其自然就好。

佛法中“一字秘訣”,道出人之本性!

觀受是苦:

很多人覺得,人生感受是有苦有樂的,情緒低落時,是苦受;反之“金榜題名時”之類,是樂受。

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因為不管哪種感受的本質都是苦的,苦受自不必說,大家都知道是苦。

而“樂受”在佛法中稱為壞苦。

它的意思是說沒有一種快樂是永恆不變的,因為快樂消逝時,痛苦就接踵而至了。

如品嚐美味時會感到快樂,但超過身體所需,快樂就轉為痛苦了。

所以樂受的本質也不是真正的快樂,它只是來自某種慾望得到滿足時的心理平衡,並沒有實在、不變的快樂。

佛法中“一字秘訣”,道出人之本性!

觀法無我:

這四個字的含義在於找到生命中的真我,無我是個方便法門,修證功夫要放下身心,放下我這一念,才可以證得清淨自性。

通俗講就是世間的一切事物,包括抽象的心念和具體的事物,這一切事物當中均沒有我。

這種狀態,要從空性中去領悟,即使很少有人能做到真正的“無我”,但我們要有這種智慧的見解,在遇到任何事情的時候,用無我智慧的空性去觀照,才能不受我執、情執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