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何民:抓抓匠楊老大|散文

作者:由 文學天空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3-01-01

蝕財免災是哪幾個字

《文學天空》網刊首發原創優秀作品,是文學雙月刊《琴臺文藝》及其他雜誌的選稿基地,主發青春、情懷、鄉土、都市、親情、留守題材的小說、散文和詩歌類作品。

原創宣告:作者授權原創首發文學天空,侵權必究。

散文之窗:

人吃五穀生百病,有了病就要找醫生,醫生看了病開了方子,就要去抓藥,於是抓抓匠就登場了。所謂抓抓匠,就是舊時中藥鋪子中按照醫生開的方子配藥的夥計。因每天要從那一兩百個藥屜中不停地抓藥,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故人稱抓抓匠。

抓抓匠楊老大是川西水毛溝人,自幼家貧,卻有弟兄姊妹九人,他是老大。俗話說,出林的筍子早遭難,楊老大原來姓謝,因家貧,十幾歲就被父母送給了太平場一個進山採藥的叫楊太醫的醫生收為徒弟,後來又收為乾兒子,改姓楊,人們就叫他楊老大。楊老大初在太平場師傅的藥鋪中先是打雜,後是學抓抓匠。舊時川西的太平場,地方不大,因為背靠著名的青城山,山上藥材豐富,這裡就形成了藥材集散地,連藥王孫思邈晚年也隱居於此地,長年在此採藥寫書。楊老大就是在這得天獨厚的地方開始了他的中藥抓抓匠生涯。

楊老大初學抓抓匠手藝,因為不識字,楊太醫就先帶他上山採藥,從識藥開始,一點一點的教他;在鋪子上又擺開幾十種藥材,一樣一樣的教他辨認;又交給他一杆戥秤,教他如何使用以錢為單位的計量。楊老大很聰明,不僅當歸、黃芪、黨參、甘草等常用藥很快就能認得到,就連一些不常用的藥,過一遍也能識個八九不離十。師傅楊太醫說,娃娃啊,抓抓匠這碗飯不好吃啊,人命關天,錯一味藥都不得行。楊老大從此一頭鑽進藥草中,一看二摸三嘗,天長日久,不僅能準確說出每種藥草,並且還能從那百多個藥屜中準確無誤地找出來。後來楊太醫又教楊老大識字,看處方,配藥,偶爾還要教他背誦一兩個湯頭,活生生把個一字不識的楊老大訓練成了中藥抓抓匠。

舊時的中醫很保守,怕別人偷經取藝,開的藥方是“鬼畫桃符”,一般人是很難認出來的,特別是那藥的用量,寫的是“鬼翹腳”,不是他的徒弟別想認出來。楊老大跟師傅跟久了,師傅的“鬼翹腳”只要瞟上一眼,很快就能抓好一副藥。楊老大手中那杆戥秤,抓多少是多少。黨參二錢,黃芪三錢,他伸手一抓一個準,放在戥秤上,誤差就在旺平之間,久之,“楊抓抓”聲名漸起,大名反而漸漸被人遺忘了。

有同行對楊太醫伸大拇指:孺子可教也。楊太醫聽了也很高興,準備接下來就教楊老大把脈處方。

一日師徒二人下鄉收購藥材,在馬祖寺附近的一塊川芎地裡,偶然看見幾塊碩大的川芎,師徒二人大喜,這可是楊太醫從醫以來從未見過的大川芎,用刀切開,中間呈菊花狀,一股沁人的藥香蕩氣迴腸,堪稱川芎之上品。師徒二人當即將這批大川芎買下,一塊最大的留著鎮鋪之寶,稍小一點的做了塊煙桿墜子,楊太醫隨時別在身上。這批幾十年不遇的菊花心子川芎,把川西壩子藥材市場都震動了。這川芎也怪,隨你再高的種植技術,離開了這川西灌州的河西,它都長不成材,何況這難得一見的菊花心子川芎,都說楊家藥鋪子這回發大了。

發財總是遭人眼紅的,這不,銀子還沒到手,一場橫禍卻飛來了。

這天師徒二人正在藥鋪打理生意,突然一群人擁著一個披麻戴孝號啕大哭的女人撲倒在楊太醫的鋪子前,聲稱其夫吃了楊太醫藥鋪子抓的藥死了,要楊太醫賠命。楊太醫觀那女人號而不悲,哭而無淚,又見那女人後面跟的人中有兩個就是經常在太平場吃詐錢的,心中就明白了幾分。楊太醫一邊安慰那女人,一邊叫楊老大去取一兩銀子給那女人。這邊楊老大還未取出銀子,那邊就有人跳出來要拉師徒二人去見官,狀如索命小鬼。正在不可開交之時,有人站出來打圓場,勸楊太醫蝕財免災,給三百兩銀子了事。

楊太醫知道碰上大訛詐了。

太平場自古商賈繁榮,藥材、木材、皮草及山貨等交易興旺,催生了一批不勞而獲的地痞流氓,專門收保護費,吃詐錢。他們聽說楊家藥鋪發大了,這不,就找上門來了。只是這棚式扯大了,出了人命,驚動了衙門,鄉公所一根麻繩將抓抓匠楊老大綁到了縣衙,關進了大牢。

審問那天,縣大爺親自問審:楊老大,抓抓匠裡頭你還算有點名聲,咋個就抓錯了藥,弄出了人命。

楊老大說,笑話,在我師傅的鋪子裡,我楊老大閉倒眼睛都不得抓錯。幾爺子想吃詐錢想瘋了!

縣大爺桌上一巴掌,楊老大啊,說你胖,你就喘,你娃嘴硬!好,你要是閉上眼睛給大爺我抓一副藥,無錯,我判你無罪;你要是錯了一味藥,拿命來抵。

楊老大說,一言為定,我今天就把這顆腦袋放在你縣大爺這兒了。

這下可熱鬧了。抓藥那天,太平場楊家藥鋪子擠了個裡三層外三層,大家要看這抓抓匠楊老大“命懸一味”的抓藥。縣大爺端了把太師椅坐在櫃前,特地還請了縣上幾位有點名氣的太醫同坐,一起選了一個方子讓楊老大抓。楊老大雙眼蒙上黑布,縣大爺喊一聲開始,楊太醫就高聲念道:陳皮三錢、枳殼四錢、半夏三錢、麻黃二錢。這邊只見楊老大摸著藥櫃麻利地拉開一個個藥屜,五根手指一撮,略一掂量,就放在了櫃檯上。開頭還順利,當唸到狼毒三錢、吳茰三錢時,楊老大遲疑了,拉開藥屜的手又縮回去了。一街的人都屏住了呼吸。也就遲疑了那麼一會兒,楊老大摸到最邊上的一個藥屜,果斷地拉開,抓出最後一味中藥。

扯下蒙在眼睛上的黑布,楊老大說,縣大爺,這腦袋歸還我了哈。

從此 ,抓抓匠楊老大名聲大噪,在灌州河西是響了幾十年,直到他去世好多年了,同行說起他還在伸大拇指。

本文由何民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作家簡介:

何民:抓抓匠楊老大|散文

何民,男,四川成都都江堰市人,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年輕時酷愛文學,在多家報刊發表過文章,後因長期在國企擔任高層管理職務工作忙碌而擱筆,2011年退休後重拾愛好,先後有小說、詩歌、報告文學、戲劇、散文、文學評論等作品散見於《中國青年報》《華西都市報》《成都日報》《四川文學》《青年作家》《星星》詩刊《散文百家》《遼河》月刊《唐山文學》《大眾文藝》《中國法制文學》《龍門陣》《草地》等數十家報刊,有作品多次榮獲各類文學獎並收入各種選本。著有詩集《青春之神》。

審稿:張學文

關注文學天空,閱讀更多精彩作品:

張學文:喜看巴中最美旅遊新村

蘇維:真是笑死人

亢流渚:隔牆有耳|小小說

李言錄:書為媒|小小說

謝沁宏:天津,我的人生驛站|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