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王郎太差勁了”,丈夫是王羲之的兒子,才女謝道韞為何還看不起他?

作者:由 沁說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3-01-05

鳳凰什麼不如雞

說起謝道韞,大家耳熟能詳,畢竟“未若柳絮因風起”的典故,在教科書裡陪伴了一代又一代,東晉才女的大名深入人心。而實際上,謝道韞真正的名聲,是從腌臢丈夫開始的。

《世說新語》有載,謝道韞回家,悶悶不樂,對丈夫——王羲之之子王凝之百般不滿。叔叔謝安問她何故,她答:“一門叔父,則有阿大、中郎;群從兄弟,則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大意便是我們謝家各個人才出眾,但沒想到,天下竟然還有像王凝之一般平庸的人!

“王與馬共天下”的東晉,琅琊王氏是一個不遜於皇族的存在,王凝之更是被王羲之認為是最得意的兒子,謝道韞為何敢於如此直言不遜,不給自己丈夫、也不給王羲之留一點情面?

“王郎太差勁了”,丈夫是王羲之的兒子,才女謝道韞為何還看不起他?

其實我們從謝道韞叔叔謝萬言行上,也可看出一二。謝萬參加酒席,同席之人將“王謝”並提,謝萬大怒,覺得自己受到侮辱,“勃然而出”。

可見,落魄的鳳凰不如雞,對於彼時的謝氏家族而言,雖是姻親,琅琊王氏也已不是一個值得敬畏和尊敬計程車族。而事實上,如週一良先生所言,“謝家務實,王家務虛”,到了淝水之戰後,二者從已不是一個級別的對手。

兩晉時士族名士推崇空談,而輕視事功和武力,但每到權利爭端之時,又必須依靠謝氏等,以武力為最終解決方案。這成了貫穿兩晉一個最大的矛盾。

“王郎太差勁了”,丈夫是王羲之的兒子,才女謝道韞為何還看不起他?

故而到了王羲之這一代,崇尚文藝、空談與享樂的王氏,已經成了虛有其表的空架子。王羲之所代表的,不僅是人所樂道的魏晉南北朝的詩詞書畫,更是整個時代避世和娛樂至死的社會氛圍。

可以說,王羲之就是“魏晉風流”的一面鏡子。

“王郎太差勁了”,丈夫是王羲之的兒子,才女謝道韞為何還看不起他?

清談與玄學

魏晉時期計程車族,就如同躲在沙漠中的鴕鳥,樂於清談,厭於實幹。越是上層士族,越要能誇誇其談,而那些具體的公務俗事,只有下層的庸人小吏才會去做。

如《梁書》名言:“卿常無閒暇,不乃勞乎?望白署空,是稱清貴;恪勤匪懈,終滯鄙俗”。整天只知道忙碌的人,都是俗人啊,清貴之人是不用工作的。

“王郎太差勁了”,丈夫是王羲之的兒子,才女謝道韞為何還看不起他?

琅琊王氏,便是靠著清談起家,王羲之的祖上王戎、王衍等人,更是擅長老莊之學的玄學名士。王羲之本人在事功方面無多建樹,並非經國的才器,但是在清談與玄學領域,卻是一把好手。

《蘭亭集序》中“一死生為虛誕”云云,便是他思想的集中體現。而在蘭亭集會上,王羲之除了寫出名垂千古的《蘭亭集序》,還談玄論道,做詩多首,來與別人進行辯論。其它作品如《遺殷浩書》《與會稽王箋》等,都是王羲之的論道名作。

王羲之的兒子王徽之,也曾奉獻過經典段落。他擔任騎兵參軍時,桓玄問他擔任什麼職務,王徽之回答:“我也不知道是什麼職務,只是經常見有人牽馬過來,可能是馬曹吧。”桓玄又問他官府有多少馬,死了多少馬,王徽之不耐煩的回答說:“我又不過問這些俗物,怎麼知道有多少馬?又怎麼會知道死了多少馬?

“王郎太差勁了”,丈夫是王羲之的兒子,才女謝道韞為何還看不起他?

“王郎太差勁了”,丈夫是王羲之的兒子,才女謝道韞為何還看不起他?

避世

在崇尚老莊玄學的同時,繞不開的,自然是避世。

避世是中國古代文人傳統,不僅老莊,連孔子也主張“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魏晉初期的隱士,還頗多保留了避世的傳統,如竹林七賢中的嵇康和阮籍,為了躲開司馬家的迫害,就長期遊離在政壇外,以隱士的形象存在。但是到了後期,避世完全成了養名望的終南捷徑,把自己隱藏在山野之中,不問國事,才能顯得自己出塵脫俗。

“王郎太差勁了”,丈夫是王羲之的兒子,才女謝道韞為何還看不起他?

比如“管寧割席”的故事,就是一個典型代表。由於華歆羨慕高官厚祿,管寧覺得這個朋友太俗了,就憤而割了席子,和朋友一刀兩斷。

王羲之晚年,也有過一段隱士生涯。由於官職比仇敵王述低,為了體現自己的“氣節”,王羲之憤然去職,和好朋友們遊山玩水,以釣魚飲酒為樂,甚至遠赴千里去採藥,儼然一副隱居客的形象。

王羲之的這種避世,一方面是受時代風氣,即老莊思想薰陶所致,另一方面,毫無疑問也和當時佛道盛行有一定關係。

南北朝算是中國歷史宗教色彩最為濃郁的時期之一,亂世之下,為了找到一個心靈的寄託,麻醉自己,佛教和道教的輪迴,就成為了士族首選。

“王郎太差勁了”,丈夫是王羲之的兒子,才女謝道韞為何還看不起他?

無論南北,幾乎每一個皇帝都極力推崇佛道,登峰造極的梁武帝,更是數次把自己捨身給佛教,然後讓大臣用巨資贖回。老百姓和商販的宅院,更是被強制徵收,用來修建寺廟和道觀。

比如《洛陽伽藍記》所載:“王侯貴臣,棄象馬如脫屣;庶士豪家,舍資財若遺蹟。於是昭提櫛比,寶塔駢羅,爭寫天上之姿,競摹山中之影;金剎與靈臺比高,廣殿共阿房等壯。豈直木衣綈繡,土被朱紫而已哉”。

琅琊王家世事“天師道”,王羲之和兒子們名字中的“之”,就是天師道的一個宗教意向。王羲之本人也喜歡素食,和僧人道士交往,追求昇仙與長生不老,甚至學習道教“仙人”遍遊名山,採摘奇珍異草。

“王郎太差勁了”,丈夫是王羲之的兒子,才女謝道韞為何還看不起他?

“王郎太差勁了”,丈夫是王羲之的兒子,才女謝道韞為何還看不起他?

園林建築的盛行及影響

和佛道息息相關無法避開的,還有園林建築。

自古以來,園林在南方文人生活中就有重要地位,它是建築文化、書畫文化、詩詞文化、山水文化以及避世文化的一個整合,也是體現一個家族氣度涵養、家族底蘊的門面物。尤其隨著魏晉時期佛道的盛行,園林更成為了士人們生活的風雅體現。

王戎、桓玄、謝靈運、庾信等人的的莊園,都各具特色,石崇的金谷園,更是臭名昭著。為了滿足一己之私慾,士族豪門大肆圈佔民宅和民田,封山鎖林,甚至到了“山湖川澤,皆為豪強所奪,小民薪採魚釣,皆責稅值”的地步。士族之下,平民百姓的日子有多辛苦,可想而知。

“王郎太差勁了”,丈夫是王羲之的兒子,才女謝道韞為何還看不起他?

據《晉書》記載,王羲之晚年居住在金庭修仙訪道時,就圈佔山水,擴佔田園,“廣有良田,跨地千里”,王羲之本人寫給妻弟的信中,對此也是頗有得意。

既有豪宅美景,怎能沒有酒相伴?

飲酒文化,自古而然。酒已經進入了中國人的血脈,不可或缺。但是大部分時候,我們喝酒都又講求一箇中庸,保留幾分剋制,如孔子所言,“惟酒無量,不及亂。”

然而到了魏晉,這種剋制的酒文化,就被暴飲和酗酒所代替了。比如王羲之祖上王孝伯的就有名言“名士不必須奇才,但使常得無事,痛飲酒,熟讀《離騷》,便可稱名士。”飲酒已經成了名士們標榜自我的招牌。東晉名士王大也說,“三日不飲酒,覺形神不復相親”(三天不喝酒,感覺肉體和精神都受不了了)。

王羲之的經典《蘭亭集序》,便是在酒酣胸膽尚開張下,橫空出世的,對於王羲之而言,可以無肉,但不可無酒,晚年政壇失意時,酒更成為了王羲之最好的朋友,長伴一生,直到終老。

“王郎太差勁了”,丈夫是王羲之的兒子,才女謝道韞為何還看不起他?

當然,要成為名士,光喝酒還是不夠的,還得同時服五石散。

根據唐代孫思邈《千金翼方》的說法,五石散包含了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鐘乳石、石硫磺五種礦物質,雖會讓人在服用後一時舒爽,但副作用簡直比鴉片更甚。

即使如此可怕的藥物,卻成了名士們的最愛,成為了居家旅行之良藥。甚至北魏道武帝、後秦姚興等人,都曾服用此藥。

王羲之篤信天師道,閒來無事時就喜歡尋訪名藥,對於五石散更是鍾愛。老年之時,兩個心愛的孫女相繼病亡,痛不欲生的書聖,更是一日不能缺了五石散。

“王郎太差勁了”,丈夫是王羲之的兒子,才女謝道韞為何還看不起他?

“王郎太差勁了”,丈夫是王羲之的兒子,才女謝道韞為何還看不起他?

尾記

從王氏家族的興衰中,窺一斑而知全豹。宗白華有言:

“漢末魏晉六朝是中國政治上最混亂、社會上最苦痛的時代,然而卻是精神史上極自由、極解放,最富於智慧、最濃於熱情的一個時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藝術精神的一個時代。當然,這也是中國人生活史裡點綴著最多的悲劇,富於命運的羅曼司的一個時期。”

一方面,魏晉作為中國古文學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產生了無數瑰麗的辭文詩篇,對後世唐宋文學、甚至明清小說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王郎太差勁了”,丈夫是王羲之的兒子,才女謝道韞為何還看不起他?

王羲之書法和文學作品,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又盛行避世和娛樂至死的社會氛圍,這種從司馬懿父子開始產生的腐敗無道德計程車族集團,在屈指可數的和平時間裡,用驕奢淫逸,榨取著民間最後一絲精力,推動著兩晉南北朝,陷入了中國歷史上最悲慘的一段時期。

這是中國最混亂的時代,卻又是娛樂精神最強的時代。對於世族而言,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對於普通百姓,這則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End-

看古今世事,讀書中天地,歡迎關注@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