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觀大愚書畫名帖」與古為徒

作者:由 做你一世的小公主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3-01-21

與古為徒掛字應該在什麼位置

「觀大愚書畫名帖」與古為徒

正值三月,鶯飛草長,春暖花開,正是春遊好佳節。行萬里路,讀萬卷書,遊山玩水雖然樂趣無窮,但不及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便想起大愚老師的書畫名帖,想拜讀一番,以便於陶冶情操,提高思想境界。

文人之亭,蓋世之墨寶。丁西之亭,蓋大愚老師佳作。叢立於土,枝幹叢生,亭立於其上。大愚老師筆下的丁西之亭,構圖平遠,造型生動,氣韻純正,多做密林坡岸,淺水遙岑。紙張與水、墨結合變化更為豐富立體,墨性和墨色得以充分展現,用水之法開始凸顯。見丁西之亭,遙遙馬車於林間穿梭,山人於林間相望,松柏在歲後相寒。其蒼松翠柏,樹木煙梢,古氣磅礴,別有淡逸之趣。松柏凌霜雪意耐寒,丁西之亭翠翠然然,畫大樹枝幹,皆以一筆塗抹,不見有痕跡,形神具備。大愚老師技法高超,巖畔煙虛翠欲消,記得山陰曾訪隱,一抹隱士築春亭。

「觀大愚書畫名帖」與古為徒

水墨丹青以設色為主,六朝至唐發展出青綠山水,以石青、石綠作為主色,見大愚老師這番畫作,各種設色反而成了水墨的輔助,這其實源於大愚老師對於繪畫色彩獨特而深刻的認識。在這幅畫作中,大愚老師用筆變中鋒為側鋒,折帶山石,畫中的同一物枯筆幹墨,橫筆點苔,畫樹取疏鬆之態,言簡意賅,整體秩序井然,風格天真幽淡。筆法更趨奔放、簡練,幹筆、溼筆、破筆兼用,別有逸趣。大愚老師的作品主要有兩大格式,一是一河兩岸三段式,二是枯木松石圖。在創作技巧上,河流一彎三折,沿小溪前進,有格有式,這種簡單的美遠超繁複的美,大愚老師透過作品創立了新的創作理念與審美標準。

山水相逢,別有意趣叢生,林墨相兼,更有古氣黯然。亭林漫步,山石相間,蓋竹柏影也,但少閒人如大愚老師也,品山林雅興。

「觀大愚書畫名帖」與古為徒

我雖是現代人,也和大愚老師一樣有一顆與古為徒的心,所以對大愚老師的畫作更是愛不釋手,與古為徒,品山林水墨,揚金石文化,特別是對篆書情有獨鍾。然而在西漢建立一百多年後懂小篆的人已經不多,更不用說大篆和六國文字了,在得知大愚老師愛好大篆書法時,更是為之一動。

「觀大愚書畫名帖」與古為徒

大篆也叫籀文,是對之前金文的繁化和規範,其核心是對文字象形元素的補足,同時也使得字形舒展完備,圓融美觀。觀大愚老師的大篆書法,主要由粗細均勻的橫豎線條、斜線條組合而成,即橫畫、直畫、左弧、右弧和圓形,始終都以劃心起筆和劃心收筆。也就是說:直如橫用筆,右弧與左弧同,圓由左右弧合成,如此而已。大愚老師的篆書基本上是大小字並列、無拘無束、佈局錯落欹闋,用筆很少提案,有“平鋪直敘”的感覺。總的來說,大愚老師求趣、求別味、求樸拙,用筆結字倒在其次。圖飾性強,更多強調的是象形,所以字型結構多參差。

賞大愚老師大篆書法,儒釋道三家並行,用道家以智慧修德以養清氣,用佛家以慈悲修心以養和氣,用儒家以禮儀修性以養正氣。大愚老師的書法融會貫通,盡顯書道之美,又有以柔為剛的翰墨情懷,獨具個性,更是在大篆書法上更上一層樓。

「大愚,號虛空,出生於1964年,其用筆如作篆籀,洗練凝重,遒勁有力,在行筆謹嚴處,有縱橫奇峭之趣;喜好於書畫有關的筆墨學者,追尋黃賓虹先生的五筆七墨的獨特畫風,目前有代表作《新富春山居圖》《擬黃山湯口》《秋鴻》《創世之柱》《十方世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