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影像丨一榫一卯,匠心成器

作者:由 極目新聞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3-01-31

卯不對榫從哪裡來

極目新聞記者 黃忠

攝影記者 劉中燦

通訊員 徐競祥

榫卯(sǔn mǎo),是中國傳統木作行當之魂,一榫一卯之間,一凸一凹之巧,凝聚著傳統文化的精髓,沉澱著工匠精神的傳承。

在位於武漢江夏的武漢睿德龍實業公司內,傳統蘇作紅木傢俱榫卯工藝非遺傳承人陳義林靠著慧心巧手,帶領徒弟們複製打造了一批兼具實用價值、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的明清紅木傢俱精品。

影像丨一榫一卯,匠心成器

指導工友

“凸為榫,凹為卯,榫卯相契合,器物完美銜接。”陳義林介紹,榫卯的神奇之處在於,它能透過各種不同的契合手法,讓結構中每一個小單元都被穩定的固定住,不需要一枚鐵釘。

今年60歲的陳義林是安徽人,出生在一個木匠世家,從小耳濡目染的他,對木匠這一職業情有獨鍾。16歲開始學木工,走南闖北數十年,44年的沉澱讓他掌握了一代代能工巧匠薪火相傳的榫卯技藝和手工秘笈。

影像丨一榫一卯,匠心成器

組合榫卯

3月24日,陳義林便早早來到車間,和幾位工友們準備木材,製作各式紅木傢俱。“我們做的傢俱,選料都是老料。首先無結疤、無釘眼、無空洞、無裂痕,顏色要均勻!”陳義林說。

選材敲定,就要著手開料處理。開料的尺寸一般根據傢俱設計圖紙來定,但對於陳義林來說,完全不需要再看任何圖紙。

影像丨一榫一卯,匠心成器

嚴絲合縫

“好的傢俱,要從型、材、藝、韻著眼,這樣才能打造精品。”武漢睿德龍實業公司負責人陳小銀介紹,其中的關鍵在於榫卯結構,這對陳義林來說是信手拈來,早已瞭然於胸。

榫卯工藝是木匠的必備技能,透過榫卯的結構就能清楚木匠手藝的高低。榫卯最基本的形式是將一個榫頭插入對應鍵的卯眼中,而複雜的形式則是榫卯多項咬合達到難分難解的地步。

影像丨一榫一卯,匠心成器

仔細雕刻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像鑿子、刨子、墨斗等傳統木工工具逐漸被各式各樣的機器所取代,比如開榫機精確度越來越高,然而用傳統工藝做出的小件也好,傢俱也罷,都有著一種別樣的韻味。

“榫卯結構有上百種,講究的不是要光潔,要的是平整,它的結構是互相咬定的,你咬著我咬著你,而且咬起來它還是難解難分。”陳義林告訴極目新聞記者,榫卯被稱作實木傢俱的靈魂,每一個榫頭和卯眼都有明確的固定鎖緊功能,在整體裝配時能有效地分散傢俱的承重力。倘若榫卯之間稍有密合不足,就會影響其穩固度,而縫隙過大又會影響其柔韌度,因此必須做到榫卯結構之間的恰到好處。

影像丨一榫一卯,匠心成器

耐心組合

“即可丁可卯又嚴絲合縫,多一分則肥,少一分則瘦,這考驗著木匠師傅的手藝。”陳小銀介紹,榫卯工藝是中國古人的大智慧,讓一件件看似沒有生命的傢俱,有了靈魂。

記者現場看到,陳義林製作的明式傢俱包含桌、案、床、凳、櫃等,榫卯結構使得傢俱外部流暢優美,整齊勻稱,內力牢固,含而不露,極盡巧奪天工,暗藏玄機之奇。

影像丨一榫一卯,匠心成器

合影成品

武漢市江夏區文旅局局長王太明認為,在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物件背後,正是有著陳義林這樣的一代代能工巧匠,靠他們的傳承發揚,才使得傳統榫卯工藝,成為一項彌足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