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重慶,莫讓“小錯誤”變成大笑話

作者:由 純粹漢語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1-12-25

改是成非的意思是什麼

重慶和四川有很多地名叫“黃葛某”但寫成“黃桷某”,比如“黃葛埡”,“黃葛坪”,某處就寫成“黃桷埡”“黃桷坪”。“黃葛”的名字來自黃葛樹,是因黃葛樹而得其名。有些人把“黃葛樹”寫成“黃桷樹”,是因為不會寫“葛”字。漢字“角”是多音字,可讀作“jiǎo”,可讀作“jué ”。本地話“角”與“葛”同音,有的人懶得查字典,以為把“角”字加個木旁還是讀“角”,既能與“葛”同音,又能指明這個字的意義類別,所以就有了“黃桷樹”之誤寫。不過,這種錯誤只是出現在“紙上”,那些人是把“桷”字當成“葛”字寫,所以雖然有些地方寫的“黃桷某”,但重慶人四川人還是說的“黃葛某”,沒有說“黃桷某”的,任何一個寫“黃桷”字樣的名稱,人們仍然是稱“黃葛”。這就是為什麼“黃桷”時不時在某些地方看到,在世上卻從來聽不到,除了以訛傳訛的電視臺。

精明的成都人在《四川方言詞典》裡,以給錯別字增加註音的方式,試圖牽強附會地把謬誤變成真理,這不僅沒有必要,因為四川話本來就是說的“黃葛樹“,把“葛”換成“桷”是改是成非。並且這種隨便任意的作法,與研究學術需要的嚴謹態度相悖。如果照這樣如法炮製,那“苑“(錯讀作“碗”),“棘”(錯讀作“辣”),“莘莘”(錯讀作“辛辛”)等等數不清的錯別字,都可以透過《四川方言詞典》這樣的“幫助”,理直氣壯地氾濫成災。

雖然《四川方言詞典》把“桷”注了個“go”的音,在方言裡說、寫成“黃桷(go)樹”似乎是名正言順了,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漢語文出版物、企業事業組織名稱,應當符合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範和標準,不能使用方言字。規範使用語言文字,也是維護國家尊嚴和文化傳承,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裡,把“桷”讀作“葛”,是認錯了字;把“葛”,寫成“桷”,是寫錯了字。無論怎樣,把“黃葛樹”寫成“黃桷樹”都是錯,與事實(大眾稱謂)和科學(《中國植物誌》)都不相符。所以,由“黃桷樹”派生出來的所有名稱都是謬誤。

有的人說寫成“黃桷”是約定俗成的,這與事實不符。“約定俗成”是指名稱經過長期的社會實踐而被公認,為大家遵守和沿用,並得到《新華字典》和《現代漢語詞典》、《中國植物誌》的承認,否則,那這些極少人的約定就沒有“成”。並且你把它寫成“黃桷”,就應該把它叫作“黃桷”,可人們仍然是叫“黃葛”,這也證明這裡的“桷”是個錯字,世人並沒有公認這個“黃桷”。“黃桷”只是出現在部分地名和招牌上,地圖上也有標註正確名稱“黃葛”的,比如黃葛渡、黃葛村等等。同一副地圖上出現正確名稱“黃葛”與錯別字名稱“黃桷”共存的混亂情況!這叫“約定俗成”?這是低階錯誤!是在糟蹋文化的尊嚴,損害重慶的形象。現在一切事情都要講規範,難道地名就不需要規範,可以任由錯別字的名稱大行其道?

有的書上也寫有“黃桷樹”,不論什麼書上寫的“黃桷樹”,都是源於錯誤的認識。最初寫“黃桷樹”的人一定是說“黃葛樹”的,只是以為“桷”字就讀“ge”,所以寫成“黃桷樹”,但他們仍然是說“黃葛樹”。這就是為啥子有的人寫成黃“桷“樹,不說黃“桷“樹,仍要說成黃葛樹。

那些現在還在寫黃“桷”的人,或者是高高在上,脫離人民,沒到市井坊間去聽聽百姓的聲音,只是不假思索地照搬現成的東西,不管對錯。(也說不定他們自己也是別字大王)。或者是思想麻木盲目跟風,明明知道人人都稱“黃葛”,卻要跟著別人寫成從未有人叫過的黃“桷”!或者是沒到過重慶四川,不知道當地的方言稱謂,看到有寫黃“桷”的字樣,就依樣畫葫蘆地寫黃“桷”,不管地球上究竟有沒有哪個地方有這個方言名稱!這些人不明察詳情,求索真象,致使黃“桷”一詞謬種流傳。看來喜歡偷懶是人類的通病,不論是不學無術的俗客,還是知識淵博的學者。

雖然這個錯誤已經很久了,但至今世上並沒有人稱黃葛樹為黃“桷”樹,也能證明黃“桷”並無“約定俗成”,只是某些人寫錯了字。

重慶,莫讓“小錯誤”變成大笑話

重慶黃葛

重慶,莫讓“小錯誤”變成大笑話

重慶黃“桷”

重慶,莫讓“小錯誤”變成大笑話

黃葛與黃桷

以上圖片截自《百度地圖》

“一個國家文化的魅力、一個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透過語言文字表達和傳遞。規範使用語言文字,代表著國家尊嚴和文化傳承,茲事體大。”(人民網-觀點頻道)。對文化應有誠惶誠恐的敬畏之心,即使一個字,也不能簡單粗暴、混淆含糊。特別是學校的名字,學校名稱具有強烈的示範作用,但依照有關規定,學校名稱應根據學校所在行政區域(地域)因素確定相應的名稱,有的學校就只能把學校的名稱取作“黃桷某小學”!學校名稱本應該嚴肅認真,字斟句酌一絲不苟,不能隨波逐流,將錯就錯。如果在高考試卷上,考生寫出“黃桷樹”,老師該怎樣判對錯?“黃桷”不但顯得特別滑稽而且荒謬,膚淺、和不負責任。有關單位應該對公眾負責,特別應該對學生負責,尊重事實,尊重科學,尊重法律,匡正謬誤,改正源於錯別字的地名,糾正學校名稱,以免誤人子弟。

據川農教授林鴻榮考證:“黃葛”一詞最早見於北魏酈道元《水經注》的記述,“江水逕陽關,又東右逕黃葛峽,又右逕明月峽。”,已有一千多年曆史。宋朝樂史的《太平寰宇記》,明代《蜀中名勝記》,清康熙《峨眉山志》以及清成都縣誌都有黃葛樹的記錄。

黃葛樹是《中國植物誌》上的學名,林鴻榮解釋,黃是“老樹“之意,葛在《詩經》中就存在。《詩經·周南·樛木》曰:“南有樛木,葛藟累之……”(南方有一種樹枝彎彎的大樹,是因為葛藤(藟)的攀繞而壓彎的)。因此,“葛”是“老樹葛藟”演化而來。

而“黃桷”一詞,卻無記載。

重慶,莫讓“小錯誤”變成大笑話

“黃”字和“葛”字都有特定的植物學含義,而“桷”字跟植物學無關。在《中國植物誌》上,黃葛樹是學名,沒有中文其他名稱。“黃桷”一說,既不是來自權威,也不是來自廣大公眾,只是一些人自作聰明寫出來的。既然人們都說“黃葛樹”,學名也叫“黃葛樹”,為何要多此一舉,生拉活扯地弄一個“桷”字來寫成“黃桷某”,就像一出弄巧成拙的滑稽戲。“黃桷”與現實完全不符,既非大眾稱謂,也不是其來源黃葛樹的正式學名,是明顯的錯誤。不論“黃桷”的來源如何,延續了多久,錯的就是錯的,就應該更正。

如今重慶是國際大都市了,至少表面上應該有與其相稱的文化內涵,如果向全世界展示這些由無知懶惰的人張冠李戴胡謅出來的錯別字名稱,豈不是要令人笑掉大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