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別把錯別字不當回事!古代有大官員因為錯別字丟臉又丟官!

作者:由 媽咪必修課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02-08

蒸嘗伏臘什麼意思

說到錯別字,也許有人並不把它當回事,在日常生活中,錯別字出現的頻率非常高,人們甚至習以為常。不過在古代,人們卻把它看成極其嚴重的問題,一旦出現,往往要掀起一場軒然大波,甚至招來災禍。

別把錯別字不當回事!古代有大官員因為錯別字丟臉又丟官!

《詩經·斯干》中有“乃生男子……載弄之璋”一語。“璋”即美玉,兒子生下來之後,父母讓他玩一玩玉石,希望將來他的靈魂像玉石一樣純潔。因此,祝賀他人生了貴子,便常用“弄璋之慶”或“弄璋之喜”等辭。

據《舊唐書·本傳》記載,唐玄宗時,宰相李林甫的親戚生了兒子,“林甫手書慶之,曰聞有弄獐之慶”,李林甫在這裡將“弄璋”寫成了“弄獐”。這下可不得了,意思變成了祝賀孩子“與獐為伍”,朝野上下,一片噓聲,人們給他送了個“弄獐宰相”綽號。而後,這個綽號竟演繹成諷刺不學無術之徒的成語。

別把錯別字不當回事!古代有大官員因為錯別字丟臉又丟官!

李林甫

同一朝代,戶部侍郎蕭靈有一次與尚書左丞嚴挺之一起讀《禮記》,當讀到“蒸嘗伏臘”一句時,將“伏臘”錯讀成“伏獵”。嚴挺之便將此事稟告了宰相張九齡,憤憤地說:“朝廷竟出了一個伏獵侍郎!”不久,蕭靈被貶到岐州當了刺史;此事新、舊《唐書》均有記載。同“弄獐宰相”一樣,“伏獵侍郎”也成了不學無術的代名詞。

有一次,財政部門給唐宣宗的奏文中有“漬汙帛”一句,“漬”字被誤寫為“清”字,樞密承旨孫隱中看到後,以為唐宣宗不一定會看到這個錯字,即將其改正,然後轉交到了中書門下。奏文經宰相府官員簽署後送入宮中,不料唐宣宗看檔案非常仔細,他發現奏章被改,大為憤怒,加以追究,將擅自修改奏章的孫隱中給予降職處罰。

別把錯別字不當回事!古代有大官員因為錯別字丟臉又丟官!

唐宣宗

《清史稿。聖祖本紀》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一位官員在翻譯本章時,將“假官”一詞譯作“偽官”。康熙看了本章之後,十分生氣,立刻對主管這事的大學士說,這種譯法“殊錯殊甚”,下令要對這位翻譯官“嚴飭(嚴加整治)之”。原來,在漢語中“假”除了能作“偽”之外,還有“憑藉”等意。這裡的“假官”是“憑藉官勢”的意思,將它譯為“偽官”,確實是一大笑話,難怪康熙皇帝要生那麼大的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