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雲中吟系列·仁心⑥

作者:由 善業文化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2-27

攝汝知一汝度神將來舍什麼意思

“仁”是孔門修養的最高德行;顏淵是孔門天資最高的學生。夫子求仁教人,使之學而時習之,靜而存養,動而省察,內修心性,外敬事業。一以貫之。

餘曾謂師友言:夫子此章所言實“克己復禮”之具體修行辦法,聖人教人養心修德,克己復禮而歸於仁,只在日常行為上用力,並不是憑空幻想出來一個聖境,而是腳踏實地的用功。

如何用功?《大學》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明明德,新民、止於至善即是用功處。以此誠意正心,久久用功,自然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如何誠意?《大學》曰:“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慊。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閒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修身在正其心。何謂正心?止於一謂之正,不邪則正。其心止於至善之地即是“正心”。《大學》曰:“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顏淵問仁。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此亦可謂修身在正其心。

孟子之善養其浩然之氣,即在其善正其心也。何以正心?孟子曰:“持其志,無暴其氣。”“虛其心,毋縱其欲。”“以仁存心,以禮存心。”……

雲中吟系列·仁心⑥

以仁存心,以禮存心。

【克己復禮,天下歸仁】

《論語·顏淵》: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顏回問“仁”之實,夫子語其本末之道,直言根本:“克己復禮為仁”,繼而再示之,“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再然後說:“為仁由‘己’(自己),而由人乎哉”,仁是從自己心行,並不是他人隨便給的。

及至顏回請問仁之條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何謂“禮”,《禮記》有言:“禮也者,合於天時,設於地財,順於鬼神,合於人心,理萬物者也。”《左傳》曰:“禮,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後嗣者也。”“禮,上下之紀,天地之經緯也,民之所以生也。”故而可以,“禮”,且不可僅僅從現代人所說的“禮節”的角度去看待,而是應該從“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治國、平天下”等角度去體認。

[《文子·道原》中記載了孔子問道老子的故事,可與此章相互發明:

孔子問道,老子曰:“正汝形,一汝視,天和將至;攝汝知,正汝度,神將來舍,德將為汝容,道將為汝居。瞳兮,若新生之犢,而無求其故。形若枯木,心若死灰,真其實知而不以曲故自持,恢恢無心可謀——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正汝形”,就是端正你的外形,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所謂“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之謂也。

“一汝視”,就是專一你的視線,不要東張西望,眼神遊移。

“攝汝知”,就是收攝你的聰明智慧。

“正汝度”,就是端正你的態度。]

雲中吟系列·仁心⑥

克己復禮,天下歸仁。

【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

《雍也》: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仁即性也,以其為所以生之理,而生生於無窮,故曰仁。人之先天之心純乎仁,後天之心則被欲所染,顏回三月“克己復禮”以全仁,即所以全其心之本體。三月為一季,則說明顏回其心與天時合一。

觀孔子此言,可以見仁道之難成矣!

【仁在其中,返身自得】

《論語·子張》: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道寓於事物而皆含於心。博以學之,篤以行之,切問以析之,近思以純之,必求返身自得,故仁在其中。

子夏恐學者視仁過高,將流為虛悟遠求也,故曰:“勿謂仁不易知,但博學篤志,切問近思,仁道即可近譬而知。”

《論語·子張》子游曰:“吾友張也,為難能也,然而未仁。”

《論語·子張》曾子曰:“堂堂乎張也,難與併為仁矣。”

子游說:吾友子張,優於才學,很是難得,不過還沒有做到“仁”。

曾子說:子張志趣高明,難與併為仁,我才華遠遜於他,恐難與之共為仁,蓋恐不如張者畫虎不成反類狗也。

曾子、子游慮子張於人無所不容,過於高大,不能就近之事與人為仁,亦同此說也。所謂良藥口苦,今世之人喜裝好人,喜聽美言,那肯如此說病痛!

……

[未完待續](文圖/善業文化)

雲中吟系列·仁心⑥

仁者,以其為所以生之理,而生生於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