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孝老愛親好人”鄧健嫻:用愛守護“星星的孩子”

作者:由 九派觀察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5-19

羅銀水是什麼電視劇

“孝老愛親好人”鄧健嫻:用愛守護“星星的孩子”

鄧健嫻在給孩子做康復訓練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梁正傑

圖/受訪者提供

鄧健嫻是一位重度孤獨症兒童母親,自從孩子2歲確診後她便獨自帶著幼子四處求醫、尋找康復機構,但經過5年艱辛的治療,兒子仍然沒有絲毫進步,她便決定由自己來教孩子,在她日復一日、堅持不懈的訓練下,兒子終於能夠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當她看到其他孤獨症家庭遭遇同樣困境,便勇敢站出來,創辦了佛山市三水區第一家民辦孤獨症兒童培訓中心,為數百個家庭提供各種支援,也為“星星的孩子”燃點康復的希望之光。

日復一日教孤獨症兒子生活技能

2003年,2歲的兒子楠仔被確診為重度孤獨症,鄧健嫻經過5年時間四處奔波治療,孩子似乎沒有任何好轉跡象。鄧健嫻沒有放棄,她決定自己來教孩子。“久病成醫”,經過多年的求醫問症,鄧健嫻對孤獨症及其康復培訓方法已瞭然於心。

兒子的心智一直停留在2歲,為了讓孩子學會基本生活技能,鄧健嫻沒少下工夫,每個簡單動作都要日復一日不斷訓練。母愛是最偉大的,在鄧健嫻堅持不懈地訓練下,孩子取得了巨大的進步,能自己刷牙、洗臉、吃飯,能進入特殊教育學校學習並順利畢業。

創辦康復機構為星兒撐起藍天

在兒子漫長的康復之路上,鄧健嫻發現很多孤獨症家庭都在絕望邊緣掙扎。於是在2007年,她自費創立了三水首家孤獨症兒童康復機構——心語工作坊,一直到2019年,該機構都是三水唯一一所孤獨症康復機構,她的初心是希望能給孩子們最好的治療手段,讓他們儘早重返校園、融入社會。

“幾個孤獨症的家庭湊成的工作小組,初衷是分憂、分擔,相互關懷與照顧。”她介紹,2007年—2018年,這11年時間,機構每個月都入不敷出,即便她每月貼錢,也要維持中心正常運營,只是不想中斷孤獨症孩子和家長的康復希望。

8年過去了,她咬著牙渡過了重重難關,培訓中心的規模越辦越大。現時,1200平方米的培訓中心有全日制學員75名,非全日制學員45人,可以接收零歲至14歲的兒童。“佛山對孤獨症兒童的政府購買服務,已走在廣東的前列。”她提出:“尤其南海區每個鎮街都有資源教室,為特殊青少年建立起特教班,讓他們既有一定的空間,又可以融入同齡人的社會。”

培訓中心前後共接收培訓康復人員近400人,有86名兒童順利迴歸幼兒園,40名兒童迴歸到中小學校,30名兒童情況得到改善進入公立特殊學校。中心還吸引了肇慶、清遠周邊家庭過來培訓。

熱心公益呼籲家長正視孤獨症

在孤獨症孩子的康復之路上,家長的教育至關重要,鄧健嫻發現部分家長存在一些誤區,例如逃避孩子的病情,讓孩子錯過最佳干預時間;不聽特教老師的建議,不注重教育方法等。

對此,鄧健嫻不斷開展公益活動爭取家長的配合和社會的理解。2015年,鄧健嫻獲得佛山好人稱號,她在雲東海社群建立志願服務V站和“好人工作室”,成立“心語”志願服務隊,組織自閉症科普宣講活動300多場,開展“點亮心燈”“帶著蝸牛去旅行”等公益活動120多場,向群眾派發科普手冊3萬餘冊。在她的影響和帶動下,家長們意識到陪伴和教育方法的重要性;熱心企業和社會志願者團體也參與到關愛孤獨症兒童的行動中。

她希望政府能加大對孤獨症群體的關注和包容,創設孤獨症群體學習成長和生活方面的環境,加強對中老年孤獨症人群的關懷。

編輯:束孟卿

【來源:羊城晚報】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