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做好一桌湖南飯丨“雜草防控院士”柏連陽:百變米食背後的護糧人

作者:由 瀟湘晨報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7-18

糧和食 是什麼方面不同

湖南,魚米之鄉。

街邊巷尾,小小方桌,嗦一碗地道的米粉喚醒味蕾;午間時分,火辣辣的湘菜上桌,品嚐美味的同時聊著火熱的生活;傍晚,在萬家燈火下排隊如雲的街邊小店,品類豐富的湖南夜宵香味四溢……一日三餐之間,湖南味道離不開湖南豐富的物產和獨特的飲食文化,更離不開農業科學家幾十年如一日的研發,是他們讓我們從吃得飽到吃得好。

怎麼樣做好一桌湖南飯?6月21日晚上,我們有幸採訪到了來自湖南農業領域的7位院士,養豬院士印遇龍、辣椒院士鄒學校、魚院士劉少軍、茶葉院士劉仲華、雜草防控院士柏連陽、食品工程院士單楊、木竹院士吳義強,和大家聊一聊湖南飯桌上,你看到的那些家常菜。

做好一桌湖南飯丨“雜草防控院士”柏連陽:百變米食背後的護糧人

“我是糧食的守護者,從事植物保護,雜草防控,因為雜草對糧食生產的影響很大,弄得不好限制生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柏連陽告訴記者,“希望大家要重視植物保護工作,要科學合理綠色的防控有害生物,讓我們的糧食既有產量又有品質,環境更優美。”

柏連陽院士專業研究除草30多年,研發了系列多靶標除草劑。“如果不用除草劑, 全世界糧食將減產40%。”柏連陽告訴記者,當前他和團隊正研究如何綠色控草,主要透過生物控草有機肥,可以讓草不長,讓水稻生長。

“我中午和晚上的飲食習慣是必吃米飯。”據瞭解,柏連陽院士和團隊在湖南南縣成立了稻蝦米研究院,將研究低鎘大米。“稻蝦米一個是品種、栽培技術比較好,同時南縣土壤環境很好,是鹼性土,這個土壤生態環境也造就了品質好的米。”

柏連陽院士1988年被分配到農科院工作,在這裡他遇見了袁隆平院士。“一到院裡來,袁老正在進行兩系雜交水稻,我就給他做質保技術,不能讓他田裡的病蟲草把他好的品種吃掉了!”柏連陽院士告訴記者,袁老經常教育指導他們,“一定要做出對農民真真實實有用的,對農業真正有貢獻的研究。”

“我一直都記得袁老說的,電腦裡種不出水稻,一定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所以我也是這麼做的,要研究出讓農民用得上的成果。”柏連陽說。

瀟湘晨報記者章楊梓昕 實習生黃雅麗

新聞線索爆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影片”客戶端,進入“晨意幫忙”專題;或撥打晨影片新聞熱線0731-85571188。